水压潜孔锤及循环冲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196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水压潜孔锤,包括上接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压潜孔锤及循环冲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潜孔锤
,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高压水驱动的水压潜孔锤,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这种水压潜孔锤的循环冲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水压潜孔锤技术如专利
CN1756888A
公开的水压潜孔锤,为高压水为介质驱动潜孔锤冲击工作,具有无粉尘污染工作环境和排渣能效高的优点,但是现有的水压潜孔锤存在结构复杂

制造困难,环状活塞面积小,内外表面都有摩擦和泄漏损失,需要水压力太高,冲击能较小,活塞滑动工作面多介质泄露量大,水道曲折能效低的问题

[0003]因此,现亟需开发一种结构简单

冲击能量大

能效高的水压潜孔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水压潜孔锤,为一种高压水驱动的潜孔锤,本专利技术水压潜孔锤具有结构简单

活塞面积大,流道顺直

滑动工作面少

能效高的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水压潜孔锤,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
(1)、
止回阀
(2)、
止回阀座
(3)、
滤网
(4)、
垫环
(5)、
内缸盖
(6)、
外缸
(7)、
内缸
(8)、
活塞
(9)、
卡嵌套
(10)、
卡环
(11)、
钻头
(12)、
进水换向阀
(13)、
排水换向阀
(14)、
导向套
(17)、
单向阀
(18)
;所述内缸
(8)、
活塞
(9)、
内缸盖
(6)、
垫环
(5)、
滤网
(4)、
止回阀座
(3)、
止回阀
(2)
从所述外缸
(7)
上部依次安装在所述外缸
(7)
内部,所述上接头
(1)
锁紧在所述外缸
(7)
顶部;所述导向套
(17)、
卡环
(11)、
钻头
(12)
从所述外缸
(7)
下部安装在所述外缸
(7)
内,所述卡嵌套
(10)
在所述外缸
(7)
底部将所述导向套
(17)、
卡环
(11)、
钻头
(12)
锁紧在所述外缸
(7)
内;所述进水换向阀
(13)
安装在所述内缸盖
(6)
内部,所述排水换向阀
(14)
安装在所述活塞
(9)
内部;有进水口
(a)
穿过所述上接头
(1)
,有进水孔
(b)
穿过所述止回阀座
(3)
,有第一流道
(c)
从所述内缸盖
(6)
上部中间经过所述进水换向阀
(13)
连通到第一腔
(A)
;有第二流道
(d)
连通进水换向阀
(13)
的左腔和第一腔
(A)
;有第三流道
(e)
从内缸盖
(6)
上部经过进水换向阀
(13)
进入内缸
(8)
的缸壁内孔道,经过第一出口
(L)
连通到第二腔
(B)
;第四流道
(f)
从进水换向阀
(13)
右腔经过内缸
(8)
缸壁内孔道连通到第二出口
(i)
和第三出口
(j)
;第五流道
(h)
连通活塞
(9)
上部台肩和排水阀
(14)
左腔;第六流道
(k)、
第七流道
(m)
之间经过排水阀
(14)
连通第二腔
(B)
和活塞出水孔
(n)
;单向阀
(18)
的进口连通到活塞
(9)
上部台肩,出口连接到第八流道
(g)
;活塞
(9)
在下部两个台肩位置的活塞表面有第一泄流槽
(o)
和第二泄流槽
(p)
,导向套内壁有第三泄流槽
(q)。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压潜孔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圈
(19)、
第二密封圈
(20)
和第三密封圈
(21)
,所述第一密封圈
(19)
安装在内缸盖
(6)
与外缸
(7)
之间

第二密封圈
(20)
安装在内缸
(8)
与外缸
(7)
之间

第三密封圈
(21)
安装在上接头
(1)
与外缸
(7)
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压潜孔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簧
(15)、
第二弹簧
(16)
,所述第一弹簧
(15)
安装在进水换向阀
(13)
的右侧

第二弹簧
(16)
安装在排水阀
(14)
阀芯的右侧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压潜孔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
(9)
为圆柱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水压潜孔锤的循环冲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动作:动作一:活塞上升行程所述水压潜孔锤在停止工作状态时,进水换向阀
(13)
和排水阀
(14)
的阀芯在阀芯右侧的第一弹簧
(15)、
第二弹簧
(16)
作用下,两个阀芯都位于左侧,此时进水换向阀
(13)
控制第一流道
(c)
关闭

第三流道
(e)
打开,排水阀
(14)
控制第八流道
(g)
与活塞出水孔
(n)
连通

第六流道
(k)
与第七流道
(m)
断开;当进水口
(a)
注入高压水流后,水流经进水孔
(b)、
第三流道
(e)
,从第一出口
(L)
进入到第二腔
(B)
,第二腔
(B)
内活塞
(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形陶德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通途鑫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