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170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分离效果差的问题。本发动机包括壳体,油气分离机构包括位于壳体中且具有排气通道的凸轮轴、排气管和套在排气管外的密封件,密封件包括呈环形凸出设置且具有弹性的密封部,壳体中具有安装孔,排气管穿过安装孔并与壳体轴向定位,密封件伸入到排气通道中,排气管使密封部的周向边沿压紧贴靠在排气通道的通道壁上。本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具有油气分离效果好的优点。构具有油气分离效果好的优点。构具有油气分离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
,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油气分离机构主要功能就是从曲轴箱内抽取出油气混合物,并利用特定的方法进行油、气分离,分离后的气体重新进入气缸内燃烧或者被排出,而分离后的油液重新返回油底壳,再次被利用。
[0003]现有的用于分离油气的发动机油气分离机构,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带有油气分离机构的摩托车发动机[专利号:202023239237.5;申请公布号:CN213980911U],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凸轮轴,凸轮轴的一端连接有正时从动齿轮,正时从动齿轮的中部设置有与壳体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一空腔,凸轮轴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二空腔,凸轮轴远离正时从动齿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排气组件,排气组件的内部形成与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三空腔。
[0004]该种结构的油气分离机构,混合气体经过油气分离后,有极少量的油液会进入到凸轮轴中,并形成油滴凝结在第二空腔的内壁上,该油滴会从凸轮轴与通气阀之间的缝隙回流到发动机壳体内。但正是由于凸轮轴与通气阀之间存在缝隙,壳体中部分未经油气分离的混合气体会从该缝隙进入到凸轮轴的第二空腔中,该混合气体携带大量的油液,该混合气体随后通过通气阀和通气管排出,导致大量的油液随废气排出,降低油气的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油气分离机构的油气分离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发动机包括壳体,所述油气分离机构包括位于壳体中且具有排气通道的凸轮轴,其特征在于,油气分离机构还包括排气管和套在排气管外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呈环形凸出设置且具有弹性的密封部,所述壳体中具有安装孔,所述排气管穿过安装孔并与壳体轴向定位,所述密封件伸入到排气通道中,所述排气管使密封部的周向边沿压紧贴靠在排气通道的通道壁上。
[0007]凸轮轴的一端安装离心阀组件,排气管安装在凸轮轴的另一端,壳体中的混合气体经过离心阀组件油气分离后,油滴流回壳体中,废气通过排气通道和排气管排出。将密封件套在排气管的内端外,排气管移动后推动密封件伸入到排气通道中,使密封部的周向边沿接触排气通道的通道壁,排气管继续移动,密封部受力产生变形,使密封部的周向边沿压紧贴靠在排气通道的通道壁上形成密封,最后使排气管与壳体轴向定位即可,即可使密封件密封凸轮轴与排气管之间的间隙,使壳体中的混合气体不能通过该间隙进入到排气通道中,从而提高油气分离机构的油气分离效果。经过离心阀组件分离后的混合油气,有极少量的油液会进入到排气通道中,油液粘附在排气通道的通道壁上形成油滴,只需要间隔一段
时间,例如在车辆保养时进行清理即可。
[0008]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中,所述密封件还包括呈环形的主体,所述密封部位于主体的一侧,所述密封部和主体之间的周向外侧具有呈环形的缓冲槽,所述密封部沿主体朝向密封部的方向斜向外倾斜设置。密封部斜向外倾斜设置,密封部与凸轮轴接触压紧时,密封部可以朝向缓冲槽移动一小段距离,使密封部具有更大的回弹压紧力,提高密封性,使壳体中的混合气体不能通过该间隙进入到排气通道中,从而提高油气分离机构的油气分离效果。而且即使由于凸轮轴相对排气管旋转,会造成密封部磨损的问题,但是由于密封部在安装时,朝缓冲槽移动一小段距离,密封部磨损部分后,密封部自身会回弹,密封部依然紧贴在排气通道的通道壁上,依然保证密封性。
[0009]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中,所述缓冲槽的横截面呈V形,所述密封部的周向边沿凸出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周向边沿外。缓冲槽的横截面呈V形,使密封部可以更好的朝向缓冲槽弹性形变,密封部的长度更长,可以提高密封部和凸轮轴的密封面积,提高密封性。
[0010]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中,所述排气通道的通道壁上具有呈环形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排气通道的轴向相垂直,所述密封部的周向边沿贴靠在台阶面上。该种结构,使经过油气分离的废气不会直接冲击密封部的周向边沿,使密封部不会被冲开,保证密封部的密封性。
[0011]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中,所述排气管包括周向外侧壁上呈环形凸出设置的抵靠部,所述抵靠部的外径小于安装孔的孔径,所述主体抵靠在抵靠部上。抵靠部起到抵靠密封件的作用,对密封件的位置进行限位,通过抵靠部使密封部弹性形变,使密封部的周向边沿压紧贴靠在排气通道的通道壁上。
[0012]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中,所述排气通道靠近排气管的一端呈扩口状,所述密封件和抵靠部均整体位于排气通道中。密封件和抵靠部整体位于凸轮轴中,可以减少油气等对密封件的侵蚀干扰,提高密封性的使用寿命和密封性。
[0013]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中,所述安装孔外侧孔口的周向边沿处具有呈环形的第一校准面,所述排气管包括周向外侧壁上呈环形凸出设置的校准部,所述校准部抵靠在第一校准面上,使所述排气通道的中心轴线和排气管的中心轴线相重叠。通过校准部抵靠在第一校准面上,使排气通道的中心轴线和排气管的中心轴线相重叠,即凸轮轴和排气管同轴设置,从而使密封部的周向边沿压紧在台阶面上的力均衡,保证密封性,使密封部各边沿磨损的量一致,进一步保证密封性。
[0014]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中,所述校准部上具有呈锥面状的第二校准面,所述第一校准面的横截面呈弧形,所述第二校准面抵靠在所述第一校准面上。该种结构,提高第二校准面和第一校准面的配合效果,提高校准,保证凸轮轴和排气管同轴设置,提高密封部的密封性。
[0015]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中,油气分离机构还包括紧固件和压板,所述压板的底部具有避让孔,所述排气管的外端穿过避让孔,所述压板通过紧固件与壳体相固连,所述压板将校准部压紧在第一校准面上使所述排气管与壳体轴向定位。通过压板将校准部压紧在第一校准面上,使排气管与壳体轴向定位,使密封件移动到位,使密封部贴合到位,安装方便。
[0016]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中,所述排气管包括周向外侧壁上呈环形凸出设置的一对凸沿,所述凸沿的外径小于安装孔的孔径,一对所述凸沿均位于安装孔中,一对所述凸沿之间套设有用于密封壳体和排气管的密封圈。凸沿的外径小于安装孔的孔径,使排气管可以穿过安装孔,且不会影响到排气管的安装,使凸沿不会与壳体发生接触,不会影响到凸轮轴与排气管的同轴度,保证密封件的密封性。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油气分离机构通过排气管移动推动密封件伸入到排气通道中,且通过排气管使密封部的周向边沿压紧贴靠在排气通道的通道壁上形成密封,使壳体中的混合气体不能通过该间隙进入到排气通道中,从而提高油气分离机构的油气分离效果。...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发动机包括壳体(1),所述油气分离机构包括位于壳体(1)中且具有排气通道(21)的凸轮轴(2),其特征在于,油气分离机构还包括排气管(3)和套在排气管(3)外的密封件(4),所述密封件(4)包括呈环形凸出设置且具有弹性的密封部(41),所述壳体(1)中具有安装孔(11),所述排气管(3)穿过安装孔(11)并与壳体(1)轴向定位,所述密封件(4)伸入到排气通道(21)中,所述排气管(3)使密封部(41)的周向边沿压紧贴靠在排气通道(21)的通道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4)还包括呈环形的主体(42),所述密封部(41)位于主体(42)的一侧,所述密封部(41)和主体(42)之间的周向外侧具有呈环形的缓冲槽(43),所述密封部(41)沿主体(42)朝向密封部(41)的方向斜向外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槽(43)的横截面呈V形,所述密封部(41)的周向边沿凸出设置在所述主体(42)的周向边沿外。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21)的通道壁上具有呈环形的台阶面(22),所述台阶面(22)与排气通道(21)的轴向相垂直,所述密封部(41)的周向边沿贴靠在台阶面(22)上。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3)包括周向外侧壁上呈环形凸出设置的抵靠部(31),所述抵靠部(31)的外径小于安装孔(11)的孔径,所述主体(42)抵靠在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东劭杨雨生郑海刚郑林颜阳益张展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可达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