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半轴装配路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0690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半轴装配路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属于车辆半轴装配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构建三维模型,所述三维模型包括半轴模型和周围零件模型;根据所述待装配半轴的运动学特性以及所述周围零件的运动学特性,控制所述半轴模型从第一位置执行拆卸模拟操作,直至所述半轴模型运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半轴模型的最终装配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半轴模型脱离所述周围零件模型的位置;根据所述半轴模型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半轴模型的坐标,生成所述待装配半轴的装配路径。通过上述过程即可得到半轴的装配路径,从而能够实现半轴的可装配性评估。够实现半轴的可装配性评估。够实现半轴的可装配性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半轴装配路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半轴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半轴装配路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前期设计过程中,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在设计的同时需要进行工艺同步工程。车辆的半轴作为车辆底盘架构件中的重要传动零件,需要进行可装配性评估。
[0003]车辆的半轴既非刚性零件也非严格意义上的柔性零件,在半轴装配过程中,半轴内外球头的旋转角度存在变化,这导致半轴的可装配性评估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半轴装配路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以解决半轴可装配性评估的问题。
[0005]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半轴装配路径生成方法,包括:构建三维模型,所述三维模型包括半轴模型和周围零件模型,所述半轴模型为待装配半轴的三维模型,所述周围零件模型为所述待装配半轴的周围零件的三维模型;根据所述待装配半轴的运动学特性以及所述周围零件的运动学特性,控制所述半轴模型从第一位置执行拆卸模拟操作,直至所述半轴模型运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半轴模型的最终装配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半轴模型脱离所述周围零件模型的位置;根据所述半轴模型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半轴模型的坐标,生成所述待装配半轴的装配路径。
[0006]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半轴装配路径生成装置,包括:构建模块,用于构建三维模型,所述三维模型包括半轴模型和周围零件模型,所述半轴模型为待装配半轴的三维模型,所述周围零件模型为所述待装配半轴的周围零件的三维模型;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装配半轴的运动学特性以及所述周围零件的运动学特性,控制所述半轴模型从第一位置执行拆卸模拟操作,直至所述半轴模型运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半轴模型的最终装配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半轴模型脱离所述周围零件模型的位置;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半轴模型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半轴模型的坐标,生成所述待装配半轴的装配路径。
[0007]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0008]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构建半轴模型和周围零件模型,并根据待装配半轴的运动
学特性以及周围零件的运动学特性,控制半轴模型从第一位置执行拆卸模拟操作,直至半轴模型脱离周围零件模型;再根据半轴模型运动过程中的坐标,生成待装配半轴的装配路径。通过上述过程即可得到半轴的装配路径,从而能够实现半轴的可装配性评估。
[0009]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10]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半轴装配路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半轴运动学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半轴运动学参数角度设置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控制臂及前悬的运动学关系示意图;图5至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控制臂及前悬运动学参数角度设置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半轴内球节轴向行程与可转动角度的逻辑曲线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半轴装配路径生成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0012]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相关说明之前,先对车辆的半轴的相关技术进行说明。
[0013]车辆的半轴属于车辆底盘架构件中的重要传动零件,半轴主要包括内球头、半轴杆和外球头这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之间通过球运动副连接,并且每个球运动副可具有不一样的限值参数。不同于一般零件,半轴既非刚性零件也非严格意义上的柔性零件,在实际的半轴安装过程中,半轴的内外球头的旋转角度是不停变化的。目前的零件可装配性评估技术通常不考虑零件本身的运动学关系,这就导致现有可装配性评估技术无法对半轴进行可装配性评估。并且,目前的仿真技术难以控制半轴三部分在耦合状态下的可装配路径,难以模拟出半轴三部分关联运动对可装配性的影响。这样,对于半轴装配空间(或称安装空间)较局限的情况,在模拟失败后需要先期进行实物验证,这会减缓产品开发进度。
[0014]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仿真的适用于自身包含运动关系的零件(以半轴为代表的)的可装配性评估方案,具体的,提供一种车辆半轴装配路径生成方法、车辆半轴装配路径生成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0015]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半轴装配路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车辆半轴装配路径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构建三维模型,所述三维模型包括半轴模型和周围零件模型,所述半轴模型为待装配半轴的三维模型,所述周围零件模型为所述待装配半轴的周围零件的三维模型;步骤102:根据所述待装配半轴的运动学特性以及所述周围零件的运动学特性,控
制所述半轴模型从第一位置执行拆卸模拟操作,直至所述半轴模型运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半轴模型的最终装配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半轴模型脱离所述周围零件模型的位置;步骤103:根据所述半轴模型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半轴模型的坐标,生成所述待装配半轴的装配路径。
[0016]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涉及三维模型的构建、零件运动学特性的建立、可装配路径规划等方面。
[0017]三维模型的构建(即仿真)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半轴模型的构建,另一个方面是周围零件(又称背景环境零件)的构建。对于半轴而言,半轴的周围零件通常包含车辆前部的大部分底盘架构件,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变速箱、前悬总成、副车架总成等零件。周围零件的构建可理解为半轴安装前的背景环境零件的结构搭建及分组。作为示例,可基于通用的零件三维模型数据格式(如JT),通过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CAPP)软件进行零件三维模型的解析和导入,完成之后的零件往往带有结构树和属性信息,这时就可以将背景环境零件进行分组。可以根据背景环境零件与半轴的关联程度,对背景环境零件进行分组,例如,可以将下控制臂分为一组,前悬分为一组,发动机和变速箱分为一组,其他附属零件分为一组。
[0018]零件运动学特性的建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半轴的运动学特性的建立,另一个方面是周围零件的运动学特性的建立。对于周围零件的运动学特性的建立,主要在于运动零件(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半轴装配路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构建三维模型,所述三维模型包括半轴模型和周围零件模型,所述半轴模型为待装配半轴的三维模型,所述周围零件模型为所述待装配半轴的周围零件的三维模型;根据所述待装配半轴的运动学特性以及所述周围零件的运动学特性,控制所述半轴模型从第一位置执行拆卸模拟操作,直至所述半轴模型运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半轴模型的最终装配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半轴模型脱离所述周围零件模型的位置;根据所述半轴模型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半轴模型的坐标,生成所述待装配半轴的装配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半轴模型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待装配半轴的内球节的轴向插入深度与所述待装配半轴可转动的角度限值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半轴模型的内球节的轴向插入深度,控制所述半轴模型的转动角度位于第一角度限值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所述第一角度限值为所述半轴模型的内球节的轴向插入深度对应的角度限值。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半轴模型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检测所述半轴模型与所述周围零件模型之间的间隙;若所述半轴模型的任一侧与所述周围零件模型之间的间隙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则对所述半轴模型的坐标进行第一调整,以使所述半轴模型的两侧与所述周围零件模型之间的间隙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半轴模型的任一侧与所述周围零件模型之间的间隙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对所述半轴模型的坐标进行第二调整,以使所述半轴模型的两侧与所述周围零件模型之间的间隙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昕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集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