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行星排行星轮共用限位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0501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行星排行星轮共用限位轴,涉及动力系统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变速箱传动机构,包括行星架、前排行星轮与后排行星轮,所述行星架中设置有四个销轴孔,每个所述销轴孔中分别设置有限位轴部件,每个所述限位轴部件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前排行星轮与所述后排行星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大径端处与销轴孔底孔之间设置限位卡块,使得所述限位卡块完全卡在所述销轴孔底孔中形成限位固定,其稳定性与牢固性有着极大提升,让行星轮的传动更加稳定,使用寿命也大大提高,完全不容易出现松动,同时能有效的避免一些行星架的销轴孔的公差过大导致其轴向限位不稳,从而导致行星轮传动出现偏差,容易松动的问题。容易松动的问题。容易松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行星排行星轮共用限位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系统
,具体为一种双行星排行星轮共用限位轴。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变速箱双行星排多采用两种独立销轴,两端分别铆压固定,整体的装配工艺非常麻烦,效率较低,而且销轴与行星架销轴孔之间的还是会存在公差误差的,这导致有些销轴在进行装配时会出现不稳的现象,极容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出现松动,从而导致其轴向限位不稳,从而使得行星轮的传动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行星排行星轮共用限位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行星排行星轮共用限位轴,包括行星架、前排行星轮与后排行星轮,所述行星架中设置有四个销轴孔,每个所述销轴孔中分别设置有限位轴部件,每个所述限位轴部件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前排行星轮与所述后排行星轮,所述限位轴部件包括小轴径部与大轴径部,所述大轴径部末端作为挡肩与所述销轴孔底孔之间配合轴向限位,所述小轴径部末端穿过所述销轴孔顶孔铆压固定,其中所述限位轴部件分为两不同外径段的两部分所述小轴径部与所述大轴径部,分别配合前后行星排两种行星齿轮,而且两外径段还可不同心,形成两行星排不同中心距,采用所述限位轴部件,在所述小轴径部部分使用铆压固定,相比传统的双行星排,有效的减少零件数量及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装配工艺费用。
[0005]作为优选,所述大轴径部上在靠近末端位置处等距分布设置有不少于四个限位卡槽,每个所述限位卡槽中均滑动安装有限位卡块,在所述大轴径部底部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腔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卡槽中均连通有一通口,所述大轴径部底部设置有底部固定盖,所述底部固定盖上固定设置有边缘环部,所述边缘环部上等距分布固设有与所述限位卡槽相对应个数的刚性金属销片,每个所述刚性金属销片分别滑动插入对应的所述通口中,所述刚性金属销片硬度大于所述限位卡块,在进行装配时,将所述大轴径部部分嵌入在所述销轴孔底孔中,从而使得所述限位卡块表层面与底孔边缘部位置处进行抵接,最后将所述底部固定盖压入,使得所述边缘环部嵌入在所述环槽中,同时所述刚性金属销片嵌入在所述限位卡块底端与所述限位卡槽底壁之间,从而将所述限位卡块顶起压缩,使得所述限位卡块完全卡在所述销轴孔底孔中形成限位固定,其稳定性与牢固性有着极大提升,让行星轮的传动更加稳定,使用寿命也大大提高,完全不容易出现松动,同时能有效的避免一些行星架的销轴孔的公差过大导致其轴向限位不稳,从而导致行星轮传动出现偏差,容易松动的问题。
[0006]作为优选,所述底部固定盖中心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导柱部,所述导柱部嵌入所述大轴径部中心轴孔中,这能有效的保证进行固定时的稳定性,同时方便将所述底部固定盖
压入,能加快装配效率。
[0007]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卡块靠近所述大轴径部中心线方向一侧端面处设置呈弧面缺口状,所述刚性金属销片上端面设置呈内凹弧面凹槽状,从而能更加方便所述刚性金属销片嵌入在所述限位卡块底端与所述限位卡槽底壁之间,使得所述限位卡块外表面端顶到底孔边缘部,从而进一步形成固定限位,大大提高其稳定性。
[0008]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卡槽在表层位置处均设置有对应所述限位卡槽形状的沉头腔,从而在将所述刚性金属销片完全嵌入后,所述限位卡块表层顶到底孔边缘部位置处,从而使得所述限位卡块表面部分产生形变,进而填充在所述沉头腔中,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大轴径部与所述行星架之间的轴向固定,使得行星轮更加稳定。
[0009]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卡块表层设置成弧面凸起状,这让所述限位卡块与底孔边缘部之间的接触面能更加契合,进一步提高所述大轴径部轴向限位的稳定性。
[0010]作为优选,所述前排行星轮通过第一滚针轴承径向安装于所述大轴径部上,所述前排行星轮可绕所述大轴径部转动。
[0011]作为优选,所述后排行星轮通过第二滚针轴承径向安装于所述小轴径部上,所述后排行星轮可绕所述小轴径部转动。
[0012]作为优选,所述底部固定盖中设置有两个矩形缺口槽,两个所述缺口槽关于所述底部固定盖中心线呈对称分布设置,两个缺口槽的槽深度不深,在需要拆卸所述限位轴部件时,可使用一字螺丝刀插入缺口槽中将所述底部固定盖撬起,非常方便。
[001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
[0014]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双行星排中采用一个限位轴部件进行限位固定,在小径端进行铆压固定,不同外径段,分别配合前后行星排两种行星齿轮,相比传统的变速箱双行星排,有效的减少了零件数量及装配工艺,大大提高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装配工艺费用。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大径端处与销轴孔底孔之间设置限位卡块,使得所述限位卡块完全卡在所述销轴孔底孔中形成限位固定,其稳定性与牢固性有着极大提升,让行星轮的传动更加稳定,使用寿命也大大提高,完全不容易出现松动,同时能有效的避免一些行星架的销轴孔的公差过大导致其轴向限位不稳,从而导致行星轮传动出现偏差,容易松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行星排行星轮共用限位轴整体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行星排行星轮共用限位轴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行星排行星轮共用限位轴中行星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行星排行星轮共用限位轴中限位轴部件2立式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行星排行星轮共用限位轴中限位轴部件2卧式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A处局部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行星排行星轮共用限位轴中部件底部固定盖23未装配完全结
构剖视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行星排行星轮共用限位轴中部件限位卡块28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行星架1;限位轴部件2;前排行星轮3;第一滚针轴承4;后排行星轮5;第二滚针轴承6;销轴孔10;底孔边缘部11;小轴径部21;大轴径部22;底部固定盖23;边缘环部24;刚性金属销片25;环槽26;限位卡槽27;限位卡块28;导柱部29。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27]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行星排行星轮共用限位轴,包括行星架(1)、前排行星轮(3)与后排行星轮(5),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1)中设置有四个销轴孔(10),每个所述销轴孔(10)中分别设置有限位轴部件(2),每个所述限位轴部件(2)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前排行星轮(3)与所述后排行星轮(5),所述限位轴部件(2)包括小轴径部(21)与大轴径部(22),所述大轴径部(22)末端作为挡肩与所述销轴孔(10)底孔之间配合轴向限位,所述小轴径部(21)末端穿过所述销轴孔(10)顶孔铆压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行星排行星轮共用限位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轴径部(22)上在靠近末端位置处等距分布设置有不少于四个限位卡槽(27),每个所述限位卡槽(27)中均滑动安装有限位卡块(28),在所述大轴径部(22)底部设置有环槽(26),所述环槽(26)内腔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卡槽(27)中均连通有一通口,所述大轴径部(22)底部设置有底部固定盖(23),所述底部固定盖(23)上固定设置有边缘环部(24),所述边缘环部(24)上等距分布固设有与所述限位卡槽(27)相对应个数的刚性金属销片(25),每个所述刚性金属销片(25)分别滑动插入对应的所述通口中,所述刚性金属销片(25)硬度大于所述限位卡块(2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行星排行星轮共用限位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鹏飞吴必新曹冠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奥思伟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