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035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山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岭V级围岩小净距偏压隧道超前支护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为一种山岭
V
级围岩小净距偏压隧道超前支护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山岭
V
级围岩小净距偏压隧道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开挖法施工,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需按设计要求做好超前支护,防止围岩松弛,保证隧道开挖安全

[0003]现有技术中,超前支护采用小导管注浆,沿小导管布置线喷
C25
混凝土形成止浆盘,注浆由下而上,两侧同步进行

[0004]但目前,超前支护用的小导管数量较多,工人在进行注浆过程中,一根小导管注浆完成后,需将注浆管拆卸并连通下一根小导管,这就导致注浆过程发生间断,超前注浆的效率和速度较低,影响施工周期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山岭
V
级围岩小净距偏压隧道超前支护及施工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岭
V
级围岩小净距偏压隧道超前支护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超前支护小导管注浆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岭
V
级围岩小净距偏压隧道超前支护,包括:
[0007]初期支护钢架,所述初期支护钢架侧面贯穿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超前小导管,所述超前小导管倾斜插入围岩中,所述超前小导管的一端设置有阀门,所述超前小导管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呈梅花形分布的出浆孔;
[0008]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一端连通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的外侧连通有两个软支管,且两个软支管分别与两个超前小导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调节阀设置为空心筒状且内部转动安装有与之相适配的阀芯,所述阀芯设置为一端开口的圆筒型,且表面开设有与一个软支管对应的调节口,所述阀芯的表面与调节阀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阀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出浆接口,两个所述软支管分别与两个出浆接口连通,所述调节阀的开口端通过螺栓固定覆盖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弧形的限位挡块,所述阀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且连接轴贯穿密封盖板,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调节旋钮,且连接轴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指向块,所述指向块与调节口对齐并与限位挡块的一端面贴合

[0010]一种根据上述的山岭
V
级围岩小净距偏压隧道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1]步骤一

超前地质探测与预报;
[0012]步骤二

隧道洞身偏压段开挖;
[0013]步骤三

爆破施工;
[0014]步骤四

超前支护并使用调节阀进行连续注浆;
[0015]步骤五

监控量测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采用地质雷达作为探测手段,短距离探测前方三十米内的地质情况,同时利用地质雷达对隧道洞底和两侧的溶洞发育及岩体破碎情况进行探测,接着拟采用超前钻探方法进行探测,以超前水平岩芯钻探为主,辅以浅孔钻探,通过钻孔了解和释放影响隧道掘进施工的地下水

通过岩芯观察和分析对隧道开挖前方的不稳定岩层和断层破碎带进行准确定位

直接采取岩芯样进行各种抗压强度试验获取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开挖法施工,具体包括:
[0018]第1步,上部弧形导坑开挖
A、B、C
:在拱部超前支护后进行,环向开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
0.75m
,开挖后立即初喷3~
5cm
混凝土,开挖后及时进行喷



网系统支护;
[0019]第2步,施做上断面初期支护


[0020]第3步,开挖上断面核心土
D

[0021]第4步,开挖下断面
E
,最大不超过两榀拱架;
[0022]第5步,施做下断面初期支护




[0023]第6步,仰拱初期支护封闭


[0024]第7步,施做仰拱二次衬砌


[0025]第8步,仰拱回填


[0026]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在隧道上半断面拱部爆破,采用微振直眼掏槽形式,减少掏槽爆破的地震强度,控制围岩的变形,保持围岩的稳定,爆破开挖,钻孔台架人工施钻,非电毫秒雷管微差起爆,周边眼采用
φ
25mm
小直径药卷不隅合装药方式,其余炮眼采用连续装药,富水地段选用乳化防水炸药,掏槽眼采用中控直眼掏槽方式,爆破材料采用1~
19
段塑料导爆管,导爆管雷管起爆,周边眼采用低爆速

低密度

高爆力

传爆性好的乳化炸药

[0027]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钻爆法开挖作业工序组成为:测量放样

布眼

台车及风水管路就位

钻眼

装药堵塞

联结起爆网络

起爆

通风

找顶清理危石

出渣和清底

[0028]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隧道

级围岩小净距偏压段拱部设置
Φ
42
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采用凿岩钻机沿拱部开挖轮廓线施钻
,
成孔后安装超前小导管,超前小导管打入腹部与初期支护钢架焊接牢固,沿超前小导管布置线喷
C25
混凝土形成止浆盘
,
采用压浆泵进行压浆作业

[0029]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在调节阀的两侧将两个软支管分别与两个出浆接口连通固定,并将两个软支管分别连通相邻两个超前小导管的端部,注浆管与外部压浆泵连通,拧动调节旋钮并将调节口与一个软支管连通,开启压浆泵后,浆液顺着一个软支管对一个超前小导管进行注浆,在该超前小导管注浆完成后,拧动调节旋钮使得调节口与另一个软支管连通,此时便能够对下一个超前小导管进行注浆,然后将一个超前小导管端部的阀门关闭,将该处的软支管拆下并与下下一个超前小导管连通,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将所有的超前小导管由下而上注浆完成,实现不间断的持续注浆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注浆管端部连通有调节阀,调节阀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山岭
V
级围岩小净距偏压隧道超前支护,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期支护钢架
(1)
,所述初期支护钢架
(1)
侧面贯穿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超前小导管
(2)
,所述超前小导管
(2)
倾斜插入围岩中,所述超前小导管
(2)
的一端设置有阀门
(22)
,所述超前小导管
(2)
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呈梅花形分布的出浆孔
(21)
;注浆管
(3)
,所述注浆管
(3)
的一端连通有调节阀
(4)
,所述调节阀
(4)
的外侧连通有两个软支管
(5)
,且两个软支管
(5)
分别与两个超前小导管
(2)
的一端连通,所述调节阀
(4)
设置为空心筒状且内部转动安装有与之相适配的阀芯
(6)
,所述阀芯
(6)
设置为一端开口的圆筒型,且表面开设有与一个软支管
(5)
对应的调节口
(61)
,所述阀芯
(6)
的表面与调节阀
(4)
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岭
V
级围岩小净距偏压隧道超前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
(4)
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出浆接口
(41)
,两个所述软支管
(5)
分别与两个出浆接口
(41)
连通,所述调节阀
(4)
的开口端通过螺栓固定覆盖有密封盖板
(42)
,所述密封盖板
(42)
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弧形的限位挡块
(43)
,所述阀芯
(6)
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
(62)
,且连接轴
(62)
贯穿密封盖板
(42)
,所述连接轴
(62)
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调节旋钮
(63)
,且连接轴
(62)
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指向块
(64)
,所述指向块
(64)
与调节口
(61)
对齐并与限位挡块
(43)
的一端面贴合
。3.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山岭
V
级围岩小净距偏压隧道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

超前地质探测与预报;步骤二

隧道洞身偏压段开挖;步骤三

爆破施工;步骤四

超前支护并使用调节阀
(4)
进行连续注浆;步骤五

监控量测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山岭
V
级围岩小净距偏压隧道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采用地质雷达作为探测手段,短距离探测前方三十米内的地质情况,同时利用地质雷达对隧道洞底和两侧的溶洞发育及岩体破碎情况进行探测,接着拟采用超前钻探方法进行探测,以超前水平岩芯钻探为主,辅以浅孔钻探,通过钻孔了解和释放影响隧道掘进施工的地下水

通过岩芯观察和分析对隧道开挖前方的不稳定岩层和断层破碎带进行准确定位

直接采取岩芯样进行各种抗压强度试验获取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山岭
V
级围岩小净距偏压隧道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开挖法施工,具体包括:第1步,上部弧形导坑开挖
A、B、C
:在拱部超前支护后进行,环向开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明宏汪亦显姚启海陈莘汤瑞王凯李浩厉工厂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工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