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940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翅片,开设有通孔;扁管,穿设通孔,且扁管与通孔密封连接;翅片的通孔处贴合扁管设有齿形翻边,扁管的表面设有与齿形翻边相适配的齿形折边;翅片和扁管的表面设有导热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效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一方面,翅片设有齿形翻边,扁管设有与齿形翻边相适配的齿形折边,使得翅片与扁管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翅片与扁管连接处的能量传递效率,提高了翅片和扁管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了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翅片和扁管的表面均设有导热层,进一步提高了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微通道换热器作为一种高效紧凑的新型换热器,已在汽车空调和大型商用中央空调中得到广泛应用。微通道换热器主要由扁管、散热翅片和集流管组成,其中集流管设于微通道扁管的两端,用于分配和汇集制冷剂,在相邻的微通道扁管之间设有散热翅片,用以强化换热器与空气侧的换热效率。
[0003]目前常见的微通道换热器,其散热翅片和扁管之间通过钎焊连接,钎焊完成后会在散热翅片上残留钎料,造成散热翅片表面粗糙,且在空调制热过程中易吸收凝结水,从而影响散热翅片的排水效果,进而加速热泵型空调系统制热时微通道换热器的结霜、结冰,导致微通道换热器传热效率迅速恶化,空调制热效果变差,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其具有传热效率高的特点。
[0005]根据本技术的目的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高效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
[0007]翅片,开设有通孔;
[0008]扁管,穿设通孔,且扁管与通孔密封连接;
[0009]翅片的通孔处贴合扁管设有齿形翻边,扁管的表面设有与齿形翻边相适配的齿形折边;
[0010]翅片和扁管的表面设有导热层。
[0011]进一步地,翅片与扁管胀接连接。
[0012]进一步地,通孔的形状与扁管的外形相适配,扁管与通孔过盈配合。
[0013]进一步地,翅片设有多个,多个翅片间隔并排设置,扁管依次贯穿多个翅片。
[0014]进一步地,扁管并排设有多个,多个扁管间隔设置,翅片上通孔的数量与扁管的数量相等。
[0015]进一步地,多个扁管平行设置,且多个扁管垂直贯穿翅片。
[0016]进一步地,导热层为石墨烯层。
[0017]进一步地,扁管开设有用于冷媒流通的若干通道,若干通道沿扁管的延伸方向贯穿扁管。
[0018]进一步地,翅片为纯铝翅片。
[0019]进一步地,扁管延伸方向的两端部均设有集流管,集流管与扁管连通设置。
[0020]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的高效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一方面,翅片设有齿形翻边,扁管设有与
齿形翻边相适配的齿形折边,使得翅片与扁管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翅片与扁管连接处的能量传递效率,提高了翅片和扁管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了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翅片和扁管的表面均设有导热层,进一步提高了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实施例中高效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实施例中高效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解图;
[0024]图3为实施例中齿形翻边与扁管的齿形折边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0026]1、翅片;11、通孔;12、齿形翻边;2、扁管;21、通道;22、齿形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0030]微通道换热器作为一种高效紧凑的新型换热器,已在汽车空调和大型商用中央空调中得到广泛应用。市面上常见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扁管2、翅片1和集流管,扁管2并排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多个扁管2的两端部各设有一个集流管,集流管与多个扁管2连通,集流管设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以使冷媒能够自集流管进入扁管2流通,从而实现对进风的换热。相邻两个扁管2之间设有翅片1,翅片1一般为波浪形或百叶窗形,波浪形或百叶窗形的翅片1与扁管2钎焊连接,用以强化换热器与空气侧的换热效率。
[0031]在空调制热的过程中,空调外机吹冷风,微通道换热器由于冷媒的作用而具有较低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流经微通道换热器时会在翅片1上凝结为水。而钎焊连接的翅片1和扁管2,在钎焊完成后会在翅片1上残留钎料,造成翅片1表面粗糙,且在空调制热过程中易吸收凝结水,从而影响翅片1的排水效果,进而加速热泵型空调系统制热时微通道换热器的结霜、结冰,导致微通道换热器传热效率迅速恶化,空调制热效果变差,影响用户体验。
[003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参阅图1,该高效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翅片1和扁管2,翅片1为片状结构,其设有面积较大的大面和面积较小的扁平面,其中大面设有两个,且两个大面相对设置。扁管2为扁平的管状结构,扁管2较长的管,其管的延伸方向为其长度方向,垂直于扁管2长度方向为其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扁管2的厚度较小,且扁管2的厚度小于扁管2的宽度,以使扁管2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扁平结构。一般情况下,扁管2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长方形结构或椭圆形结构,本实施例中为长方形结构。
[0033]在扁管2和翅片1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扁管2沿其长度方向贯穿翅片1的相对两个大面,并且扁管2与翅片1胀接连接。
[0034]由于本实施例的翅片1与扁管2胀接连接,翅片1与扁管2紧密贴合,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挤压力,从而使得翅片1与扁管2之间密封紧固连接,进而保证了翅片1与扁管2连接的稳固性,在微通道换热器使用的过程中,翅片1与扁管2之间不会发生连接失效。本实施例的胀接连接的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钎焊连接,不仅保证了翅片1与扁管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而且无需消耗钎料等原材料,且劳动强度低,加工成本低。
[0035]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由于将翅片1与扁管2胀接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钎焊连接,本实施例无需使用钎料,相应地,翅片1上不会出现钎料残留,在空调制热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流经微通道换热器时在翅片1上的凝结水不会被翅片1吸收,凝结水更容易从翅片1上排出,提高了翅片1的排水效果,进而减缓了热泵型空调系统制热时微通道换热器的结霜、结冰,提高了微通道换热器的传热效率,进而提高了空调的制热效果,用于体验更佳。
[0036]由于扁管2具有较长的长度,因此,在扁管2的长度方向上一般设有多个翅片1,多个翅片1并排设置,且在扁管2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以使扁管2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均布设有翅片1,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翅片,开设有通孔;扁管,穿设所述通孔,且所述扁管与所述通孔密封连接;所述翅片的所述通孔处贴合所述扁管设有齿形翻边,所述扁管的表面设有与所述齿形翻边相适配的齿形折边;所述翅片和所述扁管的表面设有导热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与所述扁管胀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扁管的外形相适配,所述扁管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翅片间隔并排设置,所述扁管依次贯穿多个所述翅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唐清生黄愉太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