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和热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709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换热器和热泵机组,旨在解决现有换热器在制热工况下难以最大化提升气态冷媒比例且难以使用户根据需求来调整换热器的工作区间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内依次交替形成有多个水腔和多个冷媒腔,相邻两个水腔之间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冷媒腔内部形成有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均与闪蒸装置相连,第一换热腔和闪蒸装置之间设置第三控制阀,第二换热腔和闪蒸装置之间设置有第四控制阀。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闪蒸装置提升换热器在制热工况下的气态冷媒比例,通过多个水腔、多个冷媒腔和多个控制阀使得用户能够调整换热器工作区间。整换热器工作区间。整换热器工作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和热泵机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
,具体提供一种换热器和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作为热交换器在制冷和制热领域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换热器可应用在空调领域,也可以被应用在制冷热水领域,现有市场上的管壳式换热器在制热工况下,气态冷媒转变为液态冷媒时释放热量,从而实现对水的加热,进而能够向用户提供热水,在制冷工况下,液态冷媒转变为气态冷媒时吸收热量,从而实现对水的制冷,进而能够向用户提供冷水,但是现有换热器在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下效率不同,在制热工况下难以最大化气态冷媒比例,并且现有换热器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则换热器全部区间进行工作,难以控制制热水量和制冷水量,使得用户不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整换热器的工作区间,给用户带来不佳的体验。综上所述,现有换热器在制热工况下难以最大化气态冷媒比例且难以使用户根据需求来调整换热器的工作区间。
[000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换热器和热泵机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换热器在制热工况下难以最大化提升气态冷媒比例且难以使用户根据需求来调整换热器的工作区间的问题。
[0005]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和闪蒸装置,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冷媒进口和进水口,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冷媒出口和出水口,所述换热器本体内形成多个冷媒腔和多个水腔,多个所述水腔和多个所述冷媒腔自所述冷媒进口至所述冷媒出口的方向呈依次交替设置;
>[0006]所述冷媒进口、多个所述冷媒腔和所述冷媒出口依次相连通,所述进水口、多个所述水腔和所述出水口依次相连通;
[0007]所述水腔设置有水腔出口,相邻两个所述水腔之间设置有第一控制阀以控制相邻两个所述水腔的连通状态;
[0008]所述冷媒腔的内部通过隔板形成有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阀以控制两者的连通状态,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均与所述闪蒸装置相连,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闪蒸装置之间设置第三控制阀以控制两者的连通状态,所述第二换热腔和所述闪蒸装置之间设置有第四控制阀以控制两者的连通状态,多个所述闪蒸装置均和所述冷媒出口相连通。
[0009]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冷媒腔的中间位置,以使分隔出的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的容积相同。
[0010]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内部空腔、所述水腔和所述冷媒腔的形状均为圆柱状,所述隔板沿所述冷媒腔的径向方向设置。
[0011]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个所述水腔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所述
第一连接管设置在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内。
[0012]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在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外部,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内。
[0013]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闪蒸装置通过第三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二换热腔和所述闪蒸装置通过第四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三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内,所述第四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四连接管内。
[0014]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控制阀的靠近所述第一换热腔的一侧的所述第三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控制阀的靠近所述第二换热腔的一侧的所述第四连接管相连通。
[0015]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闪蒸装置通过第五连接管和所述冷媒出口相连通,且多个所述第五连接管相连通。
[0016]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媒出口和所述第五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成使得冷媒介质由所述闪蒸装置流向所述冷媒出口。
[0017]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热泵机组,所述热泵机组包括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换热器。
[0018]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和闪蒸装置,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冷媒进口和进水口,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冷媒出口和出水口,所述换热器本体内形成多个冷媒腔和多个水腔,多个所述水腔和多个所述冷媒腔自所述冷媒进口至所述冷媒出口的方向呈依次交替设置;所述冷媒进口、多个所述冷媒腔和所述冷媒出口依次相连通,所述进水口、多个所述水腔和所述出水口依次相连通;所述水腔设置有水腔出口,相邻两个所述水腔之间设置有第一控制阀以控制相邻两个所述水腔的连通状态;所述冷媒腔的内部通过隔板形成有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阀以控制两者的连通状态,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均与所述闪蒸装置相连,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闪蒸装置之间设置第三控制阀以控制两者的连通状态,所述第二换热腔和所述闪蒸装置之间设置有第四控制阀以控制两者的连通状态,多个所述闪蒸装置均和所述冷媒出口相连通。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闪蒸装置的设置能够提升所述换热器在制热工况时的气态冷媒比例,通过设置有多个所述水腔和多个所述冷媒腔,并结合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控制阀的控制,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整所述换热器的工作区间,进而调整制热水量和制冷水量。
[0019]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通过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的容积相同设置,能够使得冷媒介质流通均匀,进而提升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002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将所述隔板沿所述冷媒腔的径向方向设置,使得所述第二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能够分别和所述冷媒腔两侧的所述水腔进行换热,进而加快换热效率。
[0021]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设置,使得两个相邻的所述水腔之间的水能够相互流通,并且便于所述换热器的生产和组装。
[0022]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和所述第四连接管的设置,便于所述冷媒腔和所述闪蒸装置相连。
[0023]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和所述第四连接管的相连通设置,能够节省材料。
[0024]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多个所述第五连通管相连通的设置能够节省材料。
[0025]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通过所述单向阀的设置,能够防止所述换热器在制冷工况下液态冷媒通过所述第五连接管进入所述闪蒸装置中。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的整体结构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本体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1、换热器本体;11、冷媒进口;12、冷媒出口;13、进水口;14、出水口;15、第一水腔;151、第一水腔出口;16、第二水腔;161、第二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和闪蒸装置,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冷媒进口和进水口,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冷媒出口和出水口,所述换热器本体内形成多个冷媒腔和多个水腔,多个所述水腔和多个所述冷媒腔自所述冷媒进口至所述冷媒出口的方向呈依次交替设置;所述冷媒进口、多个所述冷媒腔和所述冷媒出口依次相连通,所述进水口、多个所述水腔和所述出水口依次相连通;所述水腔设置有水腔出口,相邻两个所述水腔之间设置有第一控制阀以控制相邻两个所述水腔的连通状态;所述冷媒腔的内部通过隔板形成有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阀以控制两者的连通状态,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均与所述闪蒸装置相连,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闪蒸装置之间设置第三控制阀以控制两者的连通状态,所述第二换热腔和所述闪蒸装置之间设置有第四控制阀以控制两者的连通状态,多个所述闪蒸装置均和所述冷媒出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冷媒腔的中间位置,以使分隔出的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的容积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内部空腔、所述水腔和所述冷媒腔的形状均为圆柱状,所述隔板沿所述冷媒腔的径向方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宁孟庆良何建奇李银银周明杰倪双全毛守博顾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