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结球白菜的品质育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88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不结球白菜的品质育种方法,包括:    以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为母本,以苏州青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制种,得到杂交种。(*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不结球白菜新品种的选育方法,专用于不结球白菜优质新组合的选育。二、技术背景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原产中国,是南方人民终年喜食的最大众化的主要蔬菜,近年逐渐扩大到北方地区,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亦引种栽培。但病害日趋严重,产品质量差,为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在诸多的技术措施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选育优质抗病新品种。对不结球白菜的育种研究主要集中在高产、抗病性方面,如本专利技术人曾研制的“矮抗4、5、6号”系列品种(ZL98111283.8,ZL98111430.X)在丰产和抗病性上表现突出,而对优质品种的选育研究尚处于空白或初级起步阶段。不结球白菜系鲜食性蔬菜,叶片中的营养成分显著高于叶柄,而干物质、维生素C、有机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粗纤维含量是重要的营养指标。提高叶片重/叶柄重比值、干物质、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和适当降低粗纤维含量,是品质育种的主要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对上述现有技术中不结球白菜育种存在的丰产抗病但不优质问题,提供一种不结球白菜的品质育种方法,选育的品种达到优质抗病的育种目标。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不结球白菜的品质育种方法,包括以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为母本,以苏州青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制种,得到杂交种。所选用的母本,为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SW-13通过3次品质鉴定,3次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和4次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而得到的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即品质指标达到叶片重/叶柄重0.61±0.01、干物质6.41±0.23g/100g鲜重、维生素C215.20±3.80g/100g鲜重、有机酸1.95±0.08g/100g鲜重、可溶性蛋白质0.40±0.01g/100g鲜重、可溶性糖20.68±0.73g/100g干重及粗纤维7.78±0.26g/100g干重;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指标达到高抗(HR)到抗(R)芜菁花叶病毒(TuMV)病情指数29.46、霜霉病病情指数28.67、黑斑病病情指数26.30、炭疽病病情指数54.28;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指标达到高抗(HR)到抗(R)芜菁花叶病毒(TuMV)病情指数23.70、霜霉病病情指数34.30、黑斑病病情指数29.40、炭疽病病情指数52.96,株型直立、束腰、白梗,自交亲和指数稳定在0.05~0.3的自交不亲和系;所选用的父本,是通过对苏州青自交系3次品质鉴定,3次芜菁花叶病病毒(TuMV)、霜霉病、黑斑病、炭疽病抗病性人工接种鉴定和4次田间自然抗病鉴定而得到的苏州青自交系,即品质指标达到叶片重/叶柄重0.61±0.01、干物质6.41±0.23g/100g鲜重、维生素C215.20±3.80g/100g鲜重、有机酸1.95±0.08g/100g鲜重、可溶性蛋白质0.40±0.01g/100g鲜重、可溶性糖20.68±0.73g/100g干重及粗纤维7.78±0.26g/100g干重;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指标达到高抗(HR)到抗(R)芜菁花叶病毒(TuMV)病情指数22.80、霜霉病病情指数34.18、黑斑病病情指数20.01、炭疽病病情指数21.86;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指标达到高抗(HR)到抗(R)芜菁花叶病毒(TuMV)病情指数26.36、霜霉病病情指数31.28、黑斑病病情指数27.60、炭疽病病情指数25.18,青梗、束腰的自交系。杂种一代是通过3次品质鉴定,3次芜菁花叶病毒(TuMV)、霜霉病、黑斑病、炭疽病抗病性人工接种鉴定和4次田间自然抗病鉴定,而得到的品质指标达到叶片重/叶柄重比值为0.60~0.62,维生素C含量211.4~219.0mg/kg,干物质6.18~6.64g/100g鲜重,有机酸1.87~2.03g/100g鲜重,可溶性蛋白质0.39~0.41g/100g鲜重,可溶性糖19.95~21.41g/100g干重,粗纤维7.52~8.04g/100g干重;芜菁花叶病毒(TuMV)、炭疽病、霜霉病、黑斑病病指分别为17.20(R)、5.98(HR)、16.06(R)、13.96(R),叶柄绿白色、束腰的杂交种。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结球白菜的品质育种方法,选育的品种达到优质抗病的育种目标。用本专利技术不结球白菜新品种选育方法获得的“矮脚黄×苏州青”杂交组合,其母本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经济性状稳定,用该系与苏州青自交系在隔离区内制种,自然杂交率可达99%以上。该品种系青梗品种,其叶片重/叶柄重比值为0.60~0.62,维生素C含量211.4~219.0mg/kg,干物质6.18~6.64g/100g鲜重,有机酸1.87~2.03g/100g鲜重,可溶性蛋白质0.39~0.41g/100g鲜重,可溶性糖19.95~21.41g/100g干重,粗纤维7.52~8.04g/100g干重;芜菁花叶病毒(TuMV)、炭疽病、霜霉病、黑斑病病指分别为17.20(R)、5.98(HR)、16.06(R)、13.96(R)。品种比较试验两年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矮脚黄×苏州青”新组合抗热性强,高抗炭疽病、抗TuMV,比对照抗热品种“矮杂1号”增产28.6%,而且比抗病品种“矮抗1号”对照增产24.3%,还抗三种病害(TuMV、霜霉病、黑斑病),品质也显著优于对照抗病品种“矮抗1号”。1998~1999年的夏、秋区域试验表明“矮脚黄×苏州青”组合夏季抗热性突出,并抗炭疽病和TuMV,比对照增产15.4~19.2%;秋季抗三种病害,品质优于对照,并比对照增产16.1~27.4%。2000~2001年参加江苏省不结球白菜中间试验。两年区试,比对照增产5.0%,品质优于对照,兼抗4种病害。2001年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37.7%,品质优于对照,叶片重/叶柄重比值为0.60~0.62,抗三种病害。本专利技术选用优质、多抗材料配制新组合,在选择抗病的同时兼顾品质性状,更能符合生产需要和人们的消费习惯。四附图说明图1为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图谱。图2为苏州青自交系的选育图谱。五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不结球白菜新品种的品质育种方法,包括1.母本的选择要求母本株型直立、束腰,所选用的母本是通过3次品质鉴定,3次芜菁花叶病毒(TuMV)、霜霉病、黑斑病抗病性人工接种鉴定和4次田间自然鉴定的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母本材料“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见参考文献曹寿椿,侯喜林,郝秀明。不结球白菜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SW-13选育及繁种技术的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25(1)111~113,属于公知公用,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得到的育种材料。2.父本的选择要求父本叶片重/叶柄重比值在0.60左右,所选用的父本为青梗、束腰,是通过3次品质鉴定,3次芜菁花叶病病毒(TuMV)、霜霉病、黑斑病、炭疽病抗病性人工接种鉴定和4次田间自然鉴定的苏州青自交系。“苏州青”为江苏苏州地方优良品种,表现为青梗、优质但抗病性差,见参考文献曹寿椿,李式军。白菜地方品种的初步研究III。不结球白菜品种的园艺学分类。南京农学院学报,1982,(2)1~8,属于公知公用,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得到的品种材料。苏州青自交系的选育,是在地方优良品种“苏州青”的基础上,经6代自交,以选择抗病性状为主,直至育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结球白菜的品质育种方法,包括以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为母本,以苏州青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制种,得到杂交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不结球白菜的品质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所选用的母本是对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SW-13通过3次品质鉴定,3次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和4次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而得到的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即品质指标达到叶片重/叶柄重0.61±0.01、干物质6.41±0.23g/100g鲜重、维生素C 215.20±3.80g/100g鲜重、有机酸1.95±0.08g/100g鲜重、可溶性蛋白质0.40±0.01g/100g鲜重、可溶性糖20.68±0.73g/100g干重及粗纤维7.78±0.26g/100g干重;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指标达到高抗(HR)到抗(R)芜菁花叶病毒(TuMV)病情指数29.46、霜霉病病情指数28.67、黑斑病病情指数26.30、炭疽病病情指数54.28;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指标达到高抗(HR)到抗(R)芜菁花叶病毒(TuMV)病情指数23.70、霜霉病病情指数34.30、黑斑病病情指数29.40、炭疽病病情指数52.96,株型直立、束腰、白梗,自交亲和指数稳定在0.05~0.3的自交不亲和系;所选用的父本,是通过对苏州青自交系3次品质鉴定,3次芜菁花叶病病毒(TuMV)、霜霉病、黑斑病、炭疽病抗病性人工接种鉴定和4次田间自然抗病鉴定而得到的苏州青自交系,即品质指标达到叶片重/叶柄重0.61±0.01、干物质6.4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喜林曹寿椿张蜀宁张增翠王建军孙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