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池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775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2
一种智能电池充电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相互配合固定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相互独立的充电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个相互独立充电槽分别与电源管理组件电连接,通过电流调整对可充柱形电池和可充纽扣电池进行同时充电,并且能够识别各款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用于不同类型的电池可以同时充电或单独充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一款充电器无法兼容不同类型的电池及均衡充电的问题。同时,自动智能识别不同类型的可充电电池特性,自动控制充电时间和故障信号检测。使电池能够重复使用,其具有结构简单,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应用范围广和使用便携和方便的特点。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电池充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
,具体而言,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电池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可充纽扣电池越来越普及到生活应用中的情况下,各种充电器却只能兼容可充的柱形电池。中国专利文献号CN210404807U于2020年4月24日公开了一种纽扣电池充电器,其包括带有充电接口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纽扣电池充电结构,所述纽扣电池充电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用于放置纽扣电池的安置槽,以及可与所述安置槽扣合并固定纽扣电池的压盖,所述压盖的扣合面上设有弹性装置;当所述压盖与所述安置槽扣合时,所述弹性装置与放置于安置槽内的纽扣电池相抵紧。该纽扣电池充电器的结构简单、便携且使用方便,能够满足用户对不同大小的可充电式的纽扣电池进行充电,节能环保。即往往一款充电器中无法兼容纽扣电池的充电性和柱形电池,需要配备额外的专用的充电器,实际应用中比较不方便,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或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巧、占用空间少、操作简便,实现不同类型电池可以同时互充的一种智能电池充电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电池充电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相互配合固定的上壳体及下壳体,其结构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相互独立的充电槽,充电槽为第一充电槽、第二充电槽、第三充电槽和第四充电槽,所述第一充电槽和第二充电槽分别设置于上壳体两侧,第三充电槽和第四充电槽设置于上壳体的中部,第三充电槽和第四充电槽位于第一充电槽和第二充电槽之间;第一充电槽和第二充电槽的形状与柱状电池的形状相匹配,第三充电槽和第四充电槽的形状与钮扣电池的形状相匹配;下壳体对应充电槽设置有电源管理组件,所述电源管理组件与充电槽相互电连接,用于不同类型的电池可以同时充电或单独充电。
[0005]进一步,所述电源管理组件包括LCD显示屏、控制器9和按键,LCD显示屏与控制器9的一端面为上下固定设置,且分别与按键相互电连接,下壳体对应控制器9的另一端面设置有凸起,所述控制器9设置有和所述凸起相匹配的凹槽,两者配合固定。
[0006]进一步,所述控制器9还包括第三可调纽扣电池电路,所述第三可调纽扣电池电路为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外部电源,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MCU控制芯片的信号端,三极管Q1另一端与电阻R39和二极管D9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9与第三充电槽B3的一端连接,第三充电槽B3的另一端与电阻R17的电阻R19的一端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电容C11的一端连接,电容C11另的一端与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对电池实现电流取样,把电流信号传送MCU控制芯片,通过MCU控制芯片调整电阻R2占空比,满足第三充电槽B3在不同的充电状态下,对电流进行检测反馈,控制直流输出的打开与闭合,实现充电电流自动调节。第三充电槽B3的另一端还分别与电阻R8和电容C9的一端连接,
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12和电容C4、二极管D7的一端连接,电阻R12和电容C4、二极管D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和电容C4实现滤波功能,经二极管D7稳压后,电阻R8和电阻R12分压后,对电池实现电压取样,把电压信号V3传送MCU控制芯片,用于反馈第三充电槽B3的充电状态。
[0007]进一步,所述控制器9还包括第四可调纽扣电池电路,所述第四可调纽扣电池电路为电阻R16的一端连接外部电源,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MCU控制芯片的信号端,三极管Q2另一端与电阻R40和二极管D10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0与第四充电槽B4的一端连接,第四充电槽B4的另一端与电阻R18的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电容C13的一端连接,电容C13另的一端与电阻R18的另一端接地,对电池实现电流取样,把电流信号传送MCU控制芯片,通过MCU控制芯片调整电阻R4占空比,满足第四充电槽B4在不同的充电状态下,对电流进行检测反馈,控制直流输出的打开与闭合,实现充电电流自动调节。第四充电槽B4的另一端还分别与电阻R10和电容C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14和电容C7、二极管D8的一端连接,电阻R14和电容C7、二极管D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0和电容C7实现滤波功能,经二极管D8稳压后,电阻R10和电阻R14分压后,对电池实现电压取样,把电压信号传送MCU控制芯片,用于反馈第四充电槽B4的充电状态。
[0008]进一步,所述控制器9还包括第一可调柱状电池电路,第一可调柱状电池电路为电阻R1的一端连接外部电源,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MOS管U1,所述第一MOS管U1连接电感L1和二极管D1且接地,所述电感L1的连接二极管D3及电容C1且接地,所述电阻R47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3及第一充电槽B1的一端,满足锂电池0伏电压充电功能。第一充电槽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U3和电阻R43和电阻R20,第二MOS管U3还分别与电阻R25和电容C12连接,电阻R25和电容C12的一端接地,电阻R25和电容C12的另一端接电阻R20,把电流信号传送MCU控制芯片,并在第二MOS管U3的作用下起到反接报警功能。电阻R47与电容C1之间连接有第三MOS管U9和电阻R41,且与MCU控制芯片的信号端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充电槽的另一端连接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1、电容C3和二极管D5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电容C3和二极管D5的另一端分别接地,对第一充电槽实现电压取样,把电压信号传送MCU控制芯片,用于反馈第一充电槽B1的充电状态。
[0010]进一步,所述控制器9还包括第二可调柱状电池电路,第二可调柱状电池电路为电阻R3的一端连接外部电源,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第四MOS管U2,所述第四MOS管U2连接电感L2和二极管D4且接地,所述电感L2的连接二极管D4及电容C2且接地,所述电阻R48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4及第二充电槽B2的一端,满足锂电池0伏电压充电功能。第二充电槽B2的另一端连接第五MOS管U4和电阻R44和电阻R22,第五MOS管U4还分别与电阻R22和电容C14连接,电阻R26和电容C14的一端接地,电阻R26和电容C14的另一端接电阻R22,把电流信号传送MCU控制芯片,并在第五MOS管U4的作用下起到反接报警功能。电阻R48与电容C2之间连接有第六MOS管U10和电阻R42,且与MCU控制芯片的信号端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第二充电槽B2的另一端连接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电容C6和二极管D6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电容C6和二极管D6的另一端分别接地,对第二充电槽B2实现电压取样,把电压信号传送MCU控制芯片,用于反馈第二充电
槽B2的充电状态。
[0012]进一步,所述控制器9还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为MCU控制芯片的第一脚连接电容C16的一端连接且接地,电容C16另一端连接MCU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池充电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相互配合固定的上壳体(1)及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相互独立的充电槽,充电槽为第一充电槽、第二充电槽、第三充电槽和第四充电槽,所述第一充电槽和第二充电槽分别设置于上壳体(1)两侧,第三充电槽和第四充电槽设置于上壳体(1)的中部,第三充电槽和第四充电槽位于第一充电槽和第二充电槽之间;所述第一充电槽和第二充电槽的形状与柱状电池的形状相匹配,第三充电槽和第四充电槽的形状与钮扣电池的形状相匹配;下壳体对应充电槽设置有电源管理组件,所述电源管理组件与充电槽相互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组件包括LCD显示屏(3)、控制器(9)和按键,LCD显示屏(3)与控制器(9)的一端面为上下固定设置,且分别与按键相互电连接,下壳体(2)对应控制器(9)的另一端面设置有凸起,所述控制器(9)设置有和所述凸起相匹配的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9)还包括第三可调纽扣电池电路,所述第三可调纽扣电池电路为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外部电源,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MCU控制芯片的信号端,三极管(Q1)另一端与电阻(R39)和二极管(D9)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9)与第三充电槽(B3)的一端连接,第三充电槽(B3)的另一端与电阻(R17)的电阻(R19)的一端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电容(C11)的一端连接,电容(C11)另的一端与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对电池实现电流取样,把电流信号传送MCU控制芯片,通过MCU控制芯片调整电阻(R2)占空比,满足第三充电槽(B3)在不同的充电状态下,对电流进行检测反馈,控制直流输出的打开与闭合,实现充电电流自动调节,所述第三充电槽(B3)的另一端还分别与电阻(R8)和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12)和电容(C4)、二极管(D7)的一端连接,电阻(R12)和电容(C4)、二极管(D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和电容(C4)实现滤波功能,经二极管(D7)稳压后,电阻(R8)和电阻(R12)分压后,对电池实现电压取样,把电压信号传送MCU控制芯片,用于反馈第三充电槽(B3)的充电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9)还包括第四可调纽扣电池电路,所述第四可调纽扣电池电路为电阻(R16)的一端连接外部电源,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MCU控制芯片的信号端,三极管(Q2)另一端与电阻(R40)和二极管(D10)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0)与第四充电槽(B4)的一端连接,第四充电槽(B4)的另一端与电阻(R18)的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电容(C13)的一端连接,电容(C13)另的一端与电阻(R18)的另一端接地,对电池实现电流取样,把电流信号传送MCU控制芯片,通过MCU控制芯片调整电阻(R4)占空比,满足第四充电槽(B4)在不同的充电状态下,对电流进行检测反馈,控制直流输出的打开与闭合,实现充电电流自动调节,所述第四充电槽(B4)的另一端还分别与电阻(R10)和电容(C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14)和电容(C7)、二极管(D8)的一端连接,电阻(R14)和电容(C7)、二极管(D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0和电容(C7)实现滤波功能,经二极管(D8)稳压后,电阻(R10)和电阻(R14)分压后,对电池实现电压取样,把电压信号传送MCU控制芯片,用于反馈第四充电槽(B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卓谦
申请(专利权)人:驰特佛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