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电池充电电路及其充电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
,具体而言,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电池充电电路及其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可充纽扣电池越来越普及到生活应用中的情况下,各种充电器却只能兼容可充的柱形电池。中国专利文献号CN210404807U于2020年4月24日公开了一种纽扣电池充电器,其包括带有充电接口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纽扣电池充电结构,所述纽扣电池充电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用于放置纽扣电池的安置槽,以及可与所述安置槽扣合并固定纽扣电池的压盖,所述压盖的扣合面上设有弹性装置;当所述压盖与所述安置槽扣合时,所述弹性装置与放置于安置槽内的纽扣电池相抵紧。该纽扣电池充电器的结构简单、便携且使用方便,能够满足用户对不同大小的可充电式的纽扣电池进行充电,节能环保。即往往一款充电器中无法兼容纽扣电池的充电性和柱形电池,需要配备额外的专用的充电器,实际应用中比较不方便,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或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巧、占用空间少、操作简便,实现不同类型电池可以同时互充的一种智能电池充电电路及其充电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电池充电电路及其充电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相互配合固定的上壳体及下壳体,其结构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相互独立的充电槽,充电槽为第一充电槽、第二充电槽、第三充电槽和第四充电槽,所述第一充电槽和第二充电槽分别设置于上壳体两侧,第三充电槽和第四充电槽设置于上壳体的中部,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池充电电路及其充电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相互配合固定的上壳体(1)及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相互独立的充电槽,充电槽为第一充电槽、第二充电槽、第三充电槽和第四充电槽,所述第一充电槽和第二充电槽分别设置于上壳体两侧,第三充电槽和第四充电槽设置于上壳体(1)的中部,第三充电槽和第四充电槽位于第一充电槽和第二充电槽之间;所述第一充电槽和第二充电槽的形状与柱状电池的形状相匹配,第三充电槽和第四充电槽的形状与钮扣电池的形状相匹配;下壳体对应充电槽设置有电源管理组件,所述电源管理组件与充电槽相互电连接,用于不同类型的电池可以同时充电或单独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池充电电路及其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组件包括LCD显示屏(3)、控制器(9)和按键,LCD显示屏(3)与控制器(9)的一端面为上下固定设置,且分别与按键相互电连接,下壳体(2)对应控制器(9)的另一端面设置有凸起,所述控制器(9)设置有和所述凸起相匹配的凹槽,两者配合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池充电电路及其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9)还包括第三可调纽扣电池电路,所述第三可调纽扣电池电路为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外部电源,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MCU控制芯片的信号端,三极管(Q1)另一端与电阻(R39)和二极管(D9)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9)与第三充电槽(B3)的一端连接,第三充电槽(B3)的另一端与电阻(R17)的电阻(R19)的一端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电容(C11)的一端连接,电容(C11)另的一端与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对电池实现电流取样,把电流信号(C3)传送MCU控制芯片,通过MCU控制芯片调整电阻(R2)占空比,满足第三充电槽(B3)在不同的充电状态下,对电流进行检测反馈,控制直流输出的打开与闭合,实现充电电流自动调节, 所述第三充电槽(B3)的另一端还分别与电阻(R8)和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12)和电容(C4)、二极管(D7)的一端连接,电阻(R12)和电容(C4)、二极管(D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和电容(C4)实现滤波功能,经二极管(D7)稳压后,电阻(R8)和电阻(R12)分压后,对电池实现电压取样,把电压信号(V3)传送MCU控制芯片,用于反馈第三充电槽(B3)的充电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池充电电路及其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9还包括第四可调纽扣电池电路,所述第四可调纽扣电池电路为电阻(R16)的一端连接外部电源,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MCU控制芯片的信号端,三极管(Q2)另一端与电阻(R40)和二极管(D10)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0)与第四充电槽(B4)的一端连接,第四充电槽(B4)的另一端与电阻(R18)的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电容(C13)的一端连接,电容(C13)另的一端与电阻(R18)的另一端接地,对电池实现电流取样,把电流信号(C4)传送MCU控制芯片,通过MCU控制芯片调整电阻(R4)占空比,满足第四充电槽(B4)在不同的充电状态下,对电流进行检测反馈,控制直流输出的打开与闭合,实现充电电流自动调节,所述第四充电槽(B4)的另一端还分别与电阻(R10)和电容(C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14)和电容C7、二极管(D8)的一端连接,电阻(R14)和电容(C7)、二极管(D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0)和电容(C7)实现滤波功能,经二极管(D8)稳压后,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卓谦,
申请(专利权)人:驰特佛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