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841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台上的载台,设置于载台上方的第一测量头和第二测量头,以及升降机构,其中,第一测量头和第二测量头相对设置,且朝向彼此的一端设置有等高的测球;第二测量头与机台活动连接,且可沿第二测量头的轴向移动,以相对第一测量头靠近或远离;第二测量头还与百分表连接,百分表与机台固定连接;升降机构与载台活动连接,以调节载台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设置有升降机构,可调节载台的高度,进而可调节放置于载台上的待测齿轮相对测量头的位置,便于匹配不同类型的齿轮的跨棒距的测量,提高了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的可用范围,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齿轮设计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齿轮设计生产中,将一个轮齿两侧齿廓间的弧长定义为齿轮的齿厚,在实际的设计计量中,齿厚是通过跨棒距(M值)来代表,跨棒距的测量包括:以具有设定直径的两个测量棒嵌在齿轮相对的两个齿槽(相邻齿之间的凹槽,还可称为齿间)中,两个测量棒之间的距离对应跨棒距,对于不同的齿厚,测量棒的嵌入深度不同,对应的跨棒距不同,从而可通过跨棒来代表齿轮的齿厚。
[0003]齿轮加工过程中,对齿厚的监控和检测尤为重要,齿轮跨棒距检测检测齿轮的齿厚合格与否的一种检测方法,测量速度快,是控制产品质量最主要的手段。
[0004]在现有技术中,在小批量、多品种的齿轮加工中,一般都是用齿轮千分尺进行测量,但其测量受人工对位精度影响,测量不准确,容易造成误判;而固定式测量可降低人工操作精度影响,但不便于不同类型齿轮的跨棒距测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以提高齿轮跨棒距测量对多种齿轮的适配度,提高实用性。
[0006]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台上的载台,设置于所述载台上方的第一测量头和第二测量头,以及升降机构,其中,
[0007]所述第一测量头和所述第二测量头相对设置,且朝向彼此的一端设置有等高的测球;
[0008]所述第二测量头与所述机台活动连接,且可沿所述第二测量头的轴向移动,以相对所述第一测量头靠近或远离;
[0009]所述第二测量头还与百分表连接,所述百分表与所述机台固定连接;
[0010]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载台活动连接,以调节所述载台的高度。
[0011]可选地,所述升降机构为蜗轮蜗杆升降机构。
[0012]可选地,所述载台上还设置有滑槽,以及设置于所述滑槽中的垫块。
[0013]可选地,所述滑槽为倒T型槽,且延伸出所述载台的侧边设置。
[0014]可选地,所述滑槽至少设置有三条,且沿所述载台的周向均匀分布。
[0015]可选地,还包括第一支座、第一安装杆、第一导向轴承、活动式卡箍,其中,
[0016]所述第一支座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台上;
[0017]所述第一安装杆通过所述导向轴承与所述第一支座活动连接;
[0018]所述活动式卡箍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上,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杆同轴匹配;
[0019]所述第一测量头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杆上。
[0020]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支座、第二安装杆、第二导向轴承、凸轮和凸轮轴,其中,
[0021]所述第二支座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台上;
[0022]所述第二安装杆通过所述第二导向轴承与所述第二支座活动连接;
[0023]所述凸轮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支座中,所述凸轮与凸轮轴固定连接,以随所述凸轮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凸轮轴上还设置有手柄;
[0024]所述第二安装杆与所述凸轮传动匹配,以随所述凸轮的转动而轴向移动;
[0025]所述第二测量头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杆上。
[0026]可选地,所述机台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三支座,所述第三支座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导向轴的轴向一致,所述第二支座可活动的固定于所述安装槽中。
[0027]本技术提供的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台上的载台,设置于所述载台上方的第一测量头和第二测量头,以及升降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头和所述第二测量头相对设置,且朝向彼此的一端设置有等高的测球;所述第二测量头与所述机台活动连接,且可沿所述第二测量头的轴向移动,以相对所述第一测量头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测量头还与百分表连接,所述百分表与所述机台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载台活动连接,以调节所述载台的高度。本技术提供的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设置有升降机构,可调节载台的高度,进而可调节放置于载台上的待测齿轮相对测量头的位置,便于匹配不同类型的齿轮的跨棒距的测量,提高了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的可用范围,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的蜗轮蜗杆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机台10、载台20、第一测量头01、第二测量头02、百分表03、蜗轮蜗杆升降机构50、第一支座31、第一安装杆32、第一导向轴承33、活动式卡箍34、拧紧扳手341、第二支座41、第二安装杆42、凸轮43、凸轮轴44、把手441、第三支座11、蜗杆51、蜗轮52、丝杆53、安装槽111、滑槽21、垫块22、转轮54、转轮手柄541、导向杆201。
[003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6]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的主要结构示意,本实施例的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在机台10上设置有载台20、第一测量头01、第二测量头02和蜗轮蜗杆升降机构50,第一测量头01和第二测量头02用于齿轮跨棒距的测量,蜗轮蜗杆升降机构50与载台20连接,用于调节载台20的高度,调节放置于载台20上的齿轮与两个测量头的位置。
[0037]第一测量头01和第二测量头02设置于载台20的上方,相对设置,且朝向彼此的一端设置有等高的测球;第二测量头02与机台20活动连接,且可沿第二测量头02的轴向移动,以相对第一测量头01靠近或远离;第二测量头02还与百分表03连接,百分表03与机台20固定连接,以在第二测量头02相对机台20移动时,百分表03可指示出第二测量头02的移动量。
[0038]齿厚的测量一般为标准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机台上的载台,设置于所述载台上方的第一测量头和第二测量头,以及升降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头和所述第二测量头相对设置,且朝向彼此的一端设置有等高的测球;所述第二测量头与所述机台活动连接,且可沿所述第二测量头的轴向移动,以相对所述第一测量头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测量头还与百分表连接,所述百分表与所述机台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载台活动连接,以调节所述载台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为蜗轮蜗杆升降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台上还设置有滑槽,以及设置于所述滑槽中的垫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倒T型槽,且延伸出所述载台的侧边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至少设置有三条,且沿所述载台的周向均匀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跨棒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座、第一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杰蔡安旭赵江英曾林伟
申请(专利权)人:麦格纳动力总成江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