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桶翻新用自动压盖上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7096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桶翻新用自动压盖上盖装置,包括钢桶固定部,钢桶固定部包括底座、以及环布在底座周围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不少于三组,不少于三组的夹持组件朝向底座的中心,且不少于三组的夹持组件距离底座的中心的距离相等,夹持组件包括驱动部件及夹持部件,夹持部件的后端与驱动部件的输出端连接,夹持部件朝向底座的中心,夹持部件朝向底座的中心的一侧面为圆弧形。本申请通过气缸驱动,能够实现自动驱动夹持部件向前推进对钢桶进行夹持,或者控制气缸的输出轴复位,从而释放钢桶,实现钢桶的自动夹持及释放;且通过控制组件控制每个气缸向内推进夹紧距离,控制更加精确,有效降低误差,提高压盖上盖的成功率。提高压盖上盖的成功率。提高压盖上盖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桶翻新用自动压盖上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桶翻新
,尤其涉及一种钢桶翻新用自动压盖上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桶是传统容器之一,在传统容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钢桶从暂时贮存内装物品的机能演变到今天的工业包装、销售包装、运输包装等;从生产到流通、消费形成一贯流动容器,成了长期保存内装物品的手段,可以说钢桶给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和进步。目前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对于使用过的变形破旧的钢桶可以进行翻新处理,从而实现钢桶的重复利用。
[0003]目前钢桶在自动压盖作业过程中需要保持钢桶固定,但是针对不同规格尺寸的钢桶,作业时需要调整固定器具的夹持范围,目前固定器具的调整操作繁琐费时,且调整误差大,容易出现压盖错位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桶翻新用自动压盖上盖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桶翻新用自动压盖上盖装置,包括钢桶固定部,所述钢桶固定部包括底座、以及环布在所述底座周围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不少于三组,不少于三组的所述夹持组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中心,且不少于三组的所述夹持组件距离所述底座的中心的距离相等,所述夹持组件包括驱动部件及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的后端与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夹持部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中心,所述夹持部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中心的一侧面为圆弧形。
[0006]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件为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夹持部件的后端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装置的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底座与每个所述夹持组件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导向槽,各所述导向槽向所述底座的中心延伸并在所述底座的中心处相交,所述输出轴可活动地嵌装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夹持部件架设在所述导向槽的上方。
[0008]优选地,所述夹持部件包括本体及限位限位,所述本体与所述限位延长板一体连接,所述限位延长板位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
[0009]优选地,所述限位延长板朝向所述底座的中心的一侧面为圆弧面,且与所述本体朝向所述底座的中心的一侧面共面。
[0010]优选地,所述限位延长板与所述驱动部件相对的一侧面设置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与所述限位延长板及所述本体一体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加强筋为圆弧形贴合在所述限位延长板的侧面。
[0012]有益效果:通过气缸驱动,能够实现自动驱动夹持部件向前推进对钢桶进行夹持,
或者控制气缸的输出轴复位,从而释放钢桶,实现钢桶的自动夹持及释放;且通过控制组件控制每个气缸向内推进夹紧距离,控制更加精确,有效降低误差,提高压盖上盖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0014]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钢桶翻新用自动压盖上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钢桶翻新用自动压盖上盖装置的夹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实施例
[0016]如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钢桶翻新用自动压盖上盖装置,包括钢桶固定部100,钢桶固定部100包括底座110、以及环布在底座110周围的夹持组件120,夹持组件120不少于三组,不少于三组的夹持组件120朝向底座110的中心,且不少于三组的夹持组件120距离底座110的中心的距离相等,夹持组件120包括驱动部件121及夹持部件122,夹持部件122的后端与驱动部件121的输出端连接,夹持部件122朝向底座110的中心,夹持部件122朝向底座110的中心的一侧面为圆弧形。
[0017]在一实施例中,钢桶固定部100在钢桶自动压盖上盖装置中用于对钢桶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后续压盖作业。其中,底座110用于支撑钢桶,环绕布设在底座110周围的夹持组件120用于对钢桶进行夹持。各夹持组件120到底座110中心的距离相等,保证在各个夹持组件120相向伸出相等的距离时仍能将钢桶夹持在底座110的中心位置,保证钢桶与上方的桶盖相对。驱动部件121用于驱动夹持部件122向前,实现自动夹持,夹持部件122侧面为圆弧形,能够实现与钢桶外表面更大面积的接触,提高夹持稳定性。
[0018]优选地,驱动部件121为气缸,气缸的输出轴123与夹持部件122的后端连接,气缸与装置的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0019]在一实施例中,通过装置的控制组件控制气缸驱动,实现钢桶夹持的自动化控制,且能够根据不同规格的钢桶的桶径调整气缸伸出的距离即可实现不同规格的钢桶的有效夹紧,调整更加省时省力,且调整后的误差很小,能够有效提高压盖成功率。
[0020]优选地,底座110与每个夹持组件120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导向槽111,各导向槽111向底座110的中心延伸并在底座110的中心处相交,输出轴123可活动地嵌装在导向槽111内,夹持部件122架设在导向槽111的上方。
[0021]导向槽111用于给气缸收缩提供路线,避免夹持部件122脱轨而导致的钢桶固定失败的问题。
[0022]优选地,夹持部件122包括本体124及限位延长板125,本体124与限位延长板125一体连接,限位延长板125位于本体124远离底座110的一侧。
[0023]由于钢桶本身具有一定高度,若仅从钢桶底部固定,在其受到上方冲压时会存在桶壁变形的隐患,而限位延长板125的设置,能够起到对钢桶的桶身进行限位固定以及良好
的支撑效果,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钢桶固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起到保护钢桶的作用,避免其在压盖时桶身变形。
[0024]优选地,限位延长板125朝向底座110的中心的一侧面为圆弧面,且与本体124朝向底座110的中心的一侧面共面。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使限位延长板125包裹在钢桶外侧, 起到更好的支撑保护作用。
[0025]优选地,限位延长板125与驱动部件121相对的一侧面设置加强筋126,加强筋126分别与限位延长板125及本体124一体连接。加强筋126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限位延长板125的强度,也增强了其的支撑能力,使其对钢桶的保护效果更好。
[0026]优选地,加强筋126为圆弧形贴合在限位延长板125的侧面,圆弧形的加强筋126,能够包裹在限位延长板125的侧面,进一步提高限位延长板125的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其变形。
[0027]本申请在使用时,钢桶通过前面的翻新工序后到达自动压盖上盖装置,将钢桶置于底座110上,然后控制组件驱动各气缸向底座110的中心推进,从而将夹持部件122向中间推送最终夹紧在钢桶外侧,从钢桶底部对钢桶进行夹紧固定,同时,限位延长板125包裹在钢桶桶身的外侧,实现桶身的有效固定。此时对钢桶进行压盖上盖作业,完成后驱动夹持部件122复位即可。
[0028]由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钢桶翻新用自动压盖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桶翻新用自动压盖上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桶固定部,所述钢桶固定部包括底座、以及环布在所述底座周围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不少于三组,不少于三组的所述夹持组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中心,且不少于三组的所述夹持组件距离所述底座的中心的距离相等,所述夹持组件包括驱动部件及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的后端与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夹持部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中心,所述夹持部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中心的一侧面为圆弧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桶翻新用自动压盖上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为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夹持部件的后端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装置的控制组件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桶翻新用自动压盖上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每个所述夹持组件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导向槽,各所述导向槽向所述底座的中心延伸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争彪魏皓马环李璟范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康斯派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