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管舵桨推进增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723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管舵桨推进增效机构,包含偏转式转舵立柱、齿轮箱和导管;偏转式转舵立柱的上端具有连接台,偏转式转舵立柱的下端与齿轮箱连接,偏转式转舵立柱相对于水流方向偏转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管舵桨推进增效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管舵桨推进增效机构,属于船舶推进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带导管舵桨结构可以参考附图3,一般包含转舵立柱1、齿轮箱2和导管3,转舵立柱上部连接船体内的推进电机,下部连接齿轮箱,内部为传动组件,其作用一是调整航向,二是连接推进器上下部分。
[0003]加强筋板8连接了导管3及齿轮箱2,起到加强推进器结构的作用,常规的加强筋板剖面为矩形或椭圆形,且筋板相对于水流无偏转角度。齿轮箱内部包含齿轮、轴等传动机构,后端连接桨毂5,前端开导流槽7,外部为流线型设计。
[0004]现有转舵立柱由于位于螺旋桨前方,会扰乱水流流动,增大螺旋桨来流的伴流分数w,根据公式J=V*(1

w)/(n*D),V代表航速,n代表螺旋桨转速,D代表桨叶直径。由公式可知,伴流分数w增大则进速系数J减小,常规螺旋桨的推进效率η与进速系数J成正相关关系,所以伴流分数大则推进效率就会降低。增加整流板改进转舵立柱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伴流分数,从而提高推进效率。
[0005]而且现有的筋板位于螺旋桨前方,会扰乱水流流动,降低推进效率,但改变筋板的外形设计可以有效改善桨前来流,提高推进效率。现有齿轮箱对改善桨前来流提升推进效率有一定帮助,但是导流槽仍存在改善提高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导管舵桨推进增效机构,以提高全回转带导管舵桨的推进效率。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管舵桨推进增效机构,包含偏转式转舵立柱、齿轮箱和导管;所述偏转式转舵立柱的上端具有连接台,偏转式转舵立柱的下端与齿轮箱连接,偏转式转舵立柱相对于水流方向偏转4
‑8°
;所述齿轮箱的后端设置有桨毂,桨毂上设置有多个桨叶,桨毂与多个桨叶构成螺旋桨;所述齿轮箱的前端设置有预旋式导流槽,预旋式导流槽呈螺旋状环形阵列,预旋式导流槽的螺旋方向与桨叶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齿轮箱通过多个加强筋板与导管连接,每个加强筋板均相对水流来流偏转,偏转方向与桨叶的旋转方向相反。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台与导管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偏转式转舵立柱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水平的整流板。
[0010]优选的,所述整流板的高度位于螺旋桨直径的0.3

0.4倍处。
[0011]优选的,所述整流板的长度为螺旋桨直径的0.2倍,宽度为螺旋桨直径的0.1倍。
[0012]优选的,所述预旋式导流槽的宽度为8

12mm,长度为0.1

0.2倍螺旋桨直径,预旋式导流槽的螺旋角度相对水流来流偏转12

18度。
[00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4]本技术方案的导管舵桨推进增效机构,对转舵立柱、加强筋板以及导流槽等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将常规的对称结构变为偏转结构,实现伴流分数减小和来流的预旋流动,提高了推进器的效率,使总体效率可以提升2~3%以上。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6]附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导管舵桨推进增效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导管舵桨推进增效机构的原理图;
[0018]附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导管舵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导管舵桨推进增效机构,包含偏转式转舵立柱1、齿轮箱2和导管3;所述齿轮箱2的后端设置有桨毂5,桨毂5上设置有多个桨叶6,桨毂5与多个桨叶6构成螺旋桨。
[0021]所述偏转式转舵立柱1的上端具有连接台4,连接台4用于连接船体以及船体内的推进电机,且连接台4与导管3连接,偏转式转舵立柱1的下端与齿轮箱2连接,偏转式转舵立柱1相对于水流方向偏转4
‑8°
,优选6度,偏转方向与桨叶旋转方向相反。
[0022]所述齿轮箱2的前端设置有预旋式导流槽7,预旋式导流槽7呈螺旋状环形阵列,预旋式导流槽7的螺旋方向与桨叶6的旋转方向相反。预旋式导流槽7的宽度为8

12mm,优选10mm,长度为0.1

0.2倍螺旋桨直径,优选0.1倍,预旋式导流槽7的螺旋角度相对水流来流偏转12

18度,优选15度。
[0023]所述齿轮箱2通过三个均匀环形排列的加强筋板8与导管3连接,每个加强筋板8均相对水流来流偏转5度左右,偏转方向与桨叶6的旋转方向相反。
[0024]所述偏转式转舵立柱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水平的整流板9,整流板9的高度位于螺旋桨直径的0.3

0.4倍处,优选0.35倍,整流板9的长度为螺旋桨直径的0.2倍,宽度为螺旋桨直径的0.1倍。
[0025]所述的加强筋板8和整流板9均可以采用机翼状截面,可以降低水流阻力。
[0026]参考图2,偏转式转舵立柱工作原理如下:
[0027]从水动力性能的角度来看,转舵立柱的偏转引导来流实现预旋流动,来流的偏转方向与螺旋桨旋转方向相反,来流的预旋流动相当于增大了桨叶相对流体的旋转速度,使桨叶的水动力螺距角增大,从而提高了螺旋桨的推进效率。从能量的角度来看,预旋流动有效削弱了螺旋桨后方水流的旋转速度,降低了尾流中旋转能量的损失,从而提高了推进效率。
[0028]偏转式加强筋板和偏转式导流槽的工作原理与转舵立柱相似,偏转式加强筋板和偏转式导流槽的偏转设计可以使来流实现预旋流动,从而提高了推进器效率。
[0029]而进一步在转舵立柱上附加整流板,可以引导水流流向,减小桨前来流的伴流分数,从而提高推进效率,也能起到增加推进器稳定性的作用。
[0030]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
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管舵桨推进增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偏转式转舵立柱(1)、齿轮箱(2)和导管(3);所述偏转式转舵立柱(1)的上端具有连接台(4),偏转式转舵立柱(1)的下端与齿轮箱(2)连接,偏转式转舵立柱(1)相对于水流方向偏转4
‑8°
;所述齿轮箱(2)的后端设置有桨毂(5),桨毂(5)上设置有多个桨叶(6),桨毂(5)与多个桨叶(6)构成螺旋桨;所述齿轮箱(2)的前端设置有预旋式导流槽(7),预旋式导流槽(7)呈螺旋状环形阵列,预旋式导流槽(7)的螺旋方向与桨叶(6)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齿轮箱(2)通过多个加强筋板(8)与导管(3)连接,每个加强筋板(8)均相对水流来流偏转,偏转方向与桨叶(6)的旋转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舵桨推进增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振川朱雪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航船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