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石灰消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300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石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生石灰消化器,包括消化器外壳,所述消化器外壳上端面右侧固定连接有集中壳,所述集中壳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中空壳,所述中空壳后侧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内侧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外侧固定连接有齿轮柱,所述齿轮柱下方啮合有齿条,所述齿条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集中壳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进料斗;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电机轴、齿轮柱、齿条和挡板,使得装置可以分批次将生石灰和水进入消化器外壳内进行消化,防止生石灰和水一次性全部进入消化器外壳内时导容易导致消化器外壳出现堵塞的情况。内时导容易导致消化器外壳出现堵塞的情况。内时导容易导致消化器外壳出现堵塞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石灰消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生石灰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生石灰消化器。

技术介绍

[0002]公告号为CN 112374774 A的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生石灰消化器,包括消化器一和消化器二,消化器一和消化器二内均设置有由旋转电机带动的螺旋输送杆,消化器二设置在消化器一下方,且消化器一的尾端与消化器二的前端通过导料管相通连接,消化器二上设置的第一导管通过管道连接位于消化器一上的第二管道,第二管道连通有净化箱,净化箱一侧相通设置有收集盒,收集盒上设置有位于净化箱内的导板,净化箱内设置有冷凝板层和活性炭吸附层,净化箱内顶部设置有风机。本专利技术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含尘蒸汽接触到冷凝板层凝华后顺着挡板和导板进入收集盒内集中处理,在经过活性炭吸附层进行排放,可降低排放污染,保障生产环境的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0003]然而在实施相关技术中发现上述一种生石灰消化器存在以下问题:上述装置需要将生石灰和水统一通过加料口进入消化器中,但生石灰分为粉状生石灰和块状生石灰,当粉状生石灰、块状生石灰和水一同倒入加料口时,会造成加料口的堵塞,鉴于此,提供一种生石灰消化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能够分批进料的一种生石灰消化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石灰消化器,包括消化器外壳,所述消化器外壳上端面右侧固定连接有集中壳,所述集中壳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中空壳,所述中空壳后侧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内侧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外侧固定连接有齿轮柱,所述齿轮柱下方啮合有齿条,所述齿条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集中壳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进料斗。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消化器外壳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消化器外壳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左侧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杆,所述螺旋输送杆左侧顶端与消化器外壳转动连接,所述消化器外壳左端面中间固定连接有出渣板,所述挡板外侧与中空壳和集中壳滑动连接,所述集中壳内部中间上方固定连接有分隔板。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中空壳内部后侧下方和集中壳内部左侧下方均开设通槽,所述中空壳内部后侧下方和集中壳内部左侧下方的通槽长度与挡板的长度相同,且中空壳内部后侧下方和集中壳内部左侧下方的通槽宽度与挡板厚度加齿条高度的总和相同。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电机可进行正转与反转,且第一电机的控制器固定在中空壳上端面中间位置处,所述挡板的前后长度与集中壳内部前后长度相
同。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进料斗后方顶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后端面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内部中间固定连接有棉纱网层,所述盖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出雾管。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棉纱网层内部中间设置有活性炭层,且活性炭层的厚度是棉纱网层单面厚度的两倍,所述活性炭层的大小形状均与棉纱网层的大小形状相同。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盖板上端面大小和形状均与进料斗顶端大小和形状相同,且转轴带动盖板旋转的最大角度为180度。
[0012]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生石灰消化器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电机轴、齿轮柱、齿条和挡板,使得装置可以分批次将生石灰和水进入消化器外壳内进行消化,有效防止生石灰和水一次性全部进入消化器外壳内时导容易导致消化器外壳出现堵塞的情况,一定程度提高消化器消化生石灰的效率;并且通过设置的盖板、棉纱网层、活性炭层和出雾管,使得装置可以将生石灰和水混合后产生的气体进行过滤,防止气体中混入生石灰粉而影响消化器外壳周围的环境,降低生石灰粉尘进入操作人员的肺部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消化器外壳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进料斗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棉纱网层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例说明:
[0019]1、消化器外壳;2、支撑腿;3、电机外壳;4、集中壳;5、进料斗;6、分隔板;7、中空壳;8、第一电机;9、转轴;10、盖板;11、棉纱网层;12、出雾管;13、第二电机;14、螺旋输送杆;15、出渣板;16、电机轴;17、齿轮柱;18、齿条;19、挡板;20、活性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石灰消化器,包括消化器外壳1,消化器外壳1上端面右侧固定连接有集中壳4,集中壳4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中空壳7,中空壳7后侧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内侧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电机轴16,电机轴16外侧固定连接有齿轮柱17,齿轮柱17下方啮合有齿条18,齿条18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挡板19,集中壳4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进料斗5,消化器外壳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消化器外壳1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机外壳3,电机外壳3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左侧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杆14,螺旋输送杆14左侧顶端与消化器外壳1转动连接,消化器外壳1左端面中间固定连接有出渣板15,挡板19外侧与中空壳7和集中壳4滑动连接,集中壳4内部中间上方固定连接有分隔板6。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实施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8、电机轴16、齿轮柱17、齿条18和挡板19,而中空壳7内部后侧下方和集中壳4内部左侧下方均开设通槽,中空壳
7内部后侧下方和集中壳4内部左侧下方的通槽长度与挡板19的长度相同,且中空壳7内部后侧下方和集中壳4内部左侧下方的通槽宽度与挡板19厚度加齿条18高度的总和相同,第一电机8可进行正转与反转,且第一电机8的控制器固定在中空壳7上端面中间位置处,挡板19的前后长度与集中壳4内部前后长度相同,使得装置可以分批次将生石灰和水进入消化器外壳1内进行消化,有效防止生石灰和水一次性全部进入消化器外壳1内时导容易导致消化器外壳1出现堵塞的情况,一定程度提高消化器消化生石灰的效率。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实施方案:进料斗5后方顶端转动连接有转轴9,转轴9后端面固定连接有盖板10,盖板10内部中间固定连接有棉纱网层11,盖板10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出雾管12,棉纱网层11内部中间设置有活性炭层20。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实施方案:通过设置的盖板10、棉纱网层11、活性炭层20和出雾管12,而活性炭层20的厚度是棉纱网层11单面厚度的两倍,活性炭层20的大小形状均与棉纱网层11的大小形状相同,盖板10上端面大小和形状均与进料斗5顶端大小和形状相同,且转轴9带动盖板10旋转的最大角度为180度,使得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石灰消化器,包括消化器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化器外壳(1)上端面右侧固定连接有集中壳(4),所述集中壳(4)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中空壳(7),所述中空壳(7)后侧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内侧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电机轴(16),所述电机轴(16)外侧固定连接有齿轮柱(17),所述齿轮柱(17)下方啮合有齿条(18),所述齿条(18)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挡板(19),所述集中壳(4)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进料斗(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石灰消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化器外壳(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所述消化器外壳(1)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机外壳(3),所述电机外壳(3)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左侧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杆(14),所述螺旋输送杆(14)左侧顶端与消化器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消化器外壳(1)左端面中间固定连接有出渣板(15),所述挡板(19)外侧与中空壳(7)和集中壳(4)滑动连接,所述集中壳(4)内部中间上方固定连接有分隔板(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石灰消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壳(7)内部后侧下方和集中壳(4)内部左侧下方均开设通槽,所述中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成龙邱志松沈云开周雪鹿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闽建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