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恒温恒湿试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99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循环恒温恒湿试验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试验腔,所述试验腔内设置有分隔件,以使得试验腔分成相通的第一循环空间和第二循环空间;所述分隔件位于试验腔的中后侧,以使得第一循环空间大于第二循环空间;所述箱体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延伸至第二循环空间,以使得气流呈顺时针在第一循环空间和第二循环空间之间循环流动。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自试验腔底部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进风口;第二隔板,其一端设置在试验腔顶部,其另一端向后倾斜延伸至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出风口。本申请气流内循环,双螺旋气流加快气流混合速度,减少试验准备时间。验准备时间。验准备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循环恒温恒湿试验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环境模拟试验设备,尤其是一种内循环恒温恒湿试验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恒温恒湿试验箱用于检测材料在各种环境下性能的设备及试验各种材料耐热、耐寒、耐干、耐湿性能。
[0003]部分恒温恒湿试验箱气流从外部引入试验腔室内,恒温恒湿试验箱的密封问题难以保障,且恒温恒湿试验箱中的气流循环范围较大、一个循环所需时间长,准备工作耗时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内循环恒温恒湿试验设备,在不影响恒温恒湿试验箱内现有配置的基础上,缩小气流循环范围,缩短气流循环时间,缩短设备准备时间。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内循环恒温恒湿试验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试验腔,所述试验腔内设置有分隔件,以使得试验腔分成相通的第一循环空间和第二循环空间;
[0006]所述分隔件位于试验腔的中后侧,以使得第一循环空间大于第二循环空间;
[0007]所述箱体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延伸至第二循环空间,以使得气流呈顺时针在第一循环空间和第二循环空间之间循环流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件包括
[0009]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自试验腔底部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进风口;和
[0010]第二隔板,其一端设置在试验腔顶部,其另一端向后倾斜延伸至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出风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为圆形孔状结构;和/或,
[0012]所述出风口为矩形开口,其内部设置有至少一组翅片,所述翅片将出风口的气流引导至试验腔上部和第一隔板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之间的夹角为30
°‑
60
°

[0014]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蜗轮,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箱体顶部,其输出端延伸至第二循环空间内,所述蜗轮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其高度与第二隔板的高度对应,以使得气流从第二隔板的出风口进入第一循环空间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循环空间内还设置有加热件和蒸发件,所述加热件和蒸发件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所述加热件位于蜗轮的下侧。
[0016]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为加热丝,所述蒸发件为蒸发器。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循环空间内还设置有加湿件,所述加湿件设置在蒸发件的下侧。
[0018]进一步地,所述加湿件为加湿锅炉。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循环空间内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位于第一隔板的前侧。
[0020]本技术的优点:
[0021]1、本申请在箱体内部做改变,实现气流在试验腔中内循环,一方面缩短气流循环时间,进而缩短准备时间,另一方面可以省略外循环时管道与箱体之间的密封性设计,提高整个试验箱的密封性能;
[0022]2、第二隔板倾斜设置,将气流从第一隔板顶部出发发散至第一循环空间,使得气流在第一循环空间内呈双螺旋流动,加快气流的流动混合,充分保证气流在第一循环空间内的温湿度快速一致。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5]图3为图1中箱体去掉前侧箱门的主视图。
[0026]图4为图1中箱体去掉左侧箱门的左视图。
[0027]图中:100

箱体,110

第一循环空间,120

第二循环空间,200

第一隔板,210

进风口,300

第二隔板,310

出风口,400

驱动件,500

加热件,600

蒸发件,700

加湿件,800

传感器,900

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请参阅附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内循环恒温恒湿试验设备,包括箱体100,所述箱体100内设置有试验腔,所述试验腔内设置有分隔件,以使得试验腔分成相通的第一循环空间110和第二循环空间120;
[0030]所述分隔件位于试验腔的中后侧,以使得第一循环空间110大于第二循环空间120;
[0031]所述箱体100上设置有驱动件400,所述驱动件400的输出端延伸至第二循环空间120,以使得气流呈顺时针在第一循环空间110和第二循环空间120之间循环流动。
[0032]本请参阅附图4,箱体100前侧设置为能打开的箱门,本申请分隔件将箱体100原有的试验腔分成一大一小两个循环空间,通过驱动件驱动气流下行,从而在试验腔在从第一循环空间110和第二循环空间120之间成顺时针循环流动,待测的产品(如锂电池)直接放在第一循环空间110中即可,由于第二循环空间120较小,不影响待测产品的放置。
[0033]在本申请中,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一隔板200,所述第一隔板200自试验腔底部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一隔板200上设置有进风口210;和
[0034]第二隔板300,其一端设置在试验腔顶部,其另一端向后倾斜延伸至第一隔板200,所述第二隔板300上设置有出风口310。
[0035]首先,第一隔板200和第二隔板300将第一循环空间110和第二循环空间120分隔
开,使得气流只能从进风口210和出风口310进出第二循环空间120,其次,第二隔板300倾斜设置,起到气流导向作用,避免气流堆积在第一隔板200和第二隔板300的相交处,气流从进风口210进入第二循环空间120,并在驱动件的作用下从出风口310进入第一空间,如此循环。
[0036]作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进风口210为圆形孔状结构;圆形孔状结构使气流集中进入第二循环空间120内。
[0037]作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出风口310为矩形开口,其内部设置有至少一组翅片,所述翅片将出风口310的气流引导至试验腔上部和第一隔板200上;从出风口310吹出的气流一部分向第一循环空间110上侧流动,加快第一循环空间110前侧气流的混合,另一部分气流向第一循环空间110后侧流动,加快第一循环空间110后侧气流的混合,从而在第一循环空间110内形成前后两个旋流,气流混合速度更快,减少试验准备时间。
[0038]作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第二隔板300与第一隔板200之间的夹角为30
°‑
60
°
;优选的,第二隔板300与第一隔板200之间的夹角为3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恒温恒湿试验设备,包括箱体(100),所述箱体(100)内设置有试验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腔内设置有分隔件,以使得试验腔分成相通的第一循环空间(110)和第二循环空间(120);所述分隔件位于试验腔的中后侧,以使得第一循环空间(110)大于第二循环空间(120);所述箱体(100)上设置有驱动件(400),所述驱动件(400)的输出端延伸至第二循环空间(120),以使得气流呈顺时针在第一循环空间(110)和第二循环空间(120)之间循环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恒温恒湿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一隔板(200),所述第一隔板(200)自试验腔底部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一隔板(200)上设置有进风口(210);和第二隔板(300),其一端设置在试验腔顶部,其另一端向后倾斜延伸至第一隔板(200),所述第二隔板(300)上设置有出风口(3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循环恒温恒湿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210)为圆形孔状结构;和/或,所述出风口(310)为矩形开口,其内部设置有至少一组翅片,所述翅片将出风口(310)的气流引导至试验腔上部和第一隔板(200)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循环恒温恒湿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300)与第一隔板(200)之间的夹角为3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华
申请(专利权)人:优益速环境仪器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