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焦顺然专利>正文

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714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包括气囊袋、培养容器、进排气组件和营养液补给组件;培养容器设于气囊袋内;进排气组件与气囊袋连接,用于对气囊袋提供无菌空气或将气囊袋内的空气排出;营养液补给组件包括滴灌管,滴灌管一端连接培养容器底部,另一端延伸至气囊袋外部形成进液口,进液口用于连接外部营养液补给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通过在气囊袋上设置进排气组件并将培养容器底部连接营养液补给组件,使得培养容器内的培养基质能够具有充足的营养液灌溉,同时能够在进排气组件所提供的通风环境中获取新鲜的无菌空气,避免了传统植物无菌培养方式通风不良易导致容器内透气性不良等问题。式通风不良易导致容器内透气性不良等问题。式通风不良易导致容器内透气性不良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


[0001]本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部分组织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植株的一类技术,在培养后期,组培苗需要经过壮苗、生根、炼苗驯化等过程,组培苗的炼苗驯化,目的在于提高组培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提高其光合作用的能力,以促使组培苗生长健壮,为了使组培苗能够逐步适应自然环境,在驯化开始数天内,驯化环境应和培养时的环境条件相似,在驯化后期,则要与预计的栽培条件相似。
[0003]为了使驯化环境与培养时的环境条件相似,在组培苗炼苗驯化时,通常会将长有完整组培苗的组培瓶由培养室转移到半遮荫的自然光下,并打开瓶盖注入少量自来水,使组培苗周围的环境逐步与自然环境相似,以提高其适应能力,在驯化结束后再移栽至温室或自然环境中,但是由于组培瓶内通风不良且湿度高,极易导致培养基不透气以致于植物生根困难,在炼苗移栽时可能会腐烂染病。
[0004]因此提出一种能够模拟外界环境条件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使得组培苗可以在增殖阶段直接接入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中,既能够使组培苗适应外界自然环境,又省去了传统组培后期的壮苗、生根、炼苗驯化等过程,在降低组培苗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组培苗炼苗移栽时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传统植物无菌培养容器通风不良易导致培养基不透气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包括:
[0007]气囊袋;
[0008]培养容器,设于所述气囊袋内,用于放置培养基质以培养植物;
[0009]进排气组件,与所述气囊袋连接,用于对所述气囊袋提供无菌空气或将所述气囊袋内的空气排出;
[0010]营养液补给组件,包括滴灌管,所述滴灌管一端连接所述培养容器底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气囊袋外部形成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用于连接外部营养液补给源。
[0011]优选地,所述进排气组件包括进气结构和排气结构,所述进气结构包括气管,所述气管一端连接所述气囊袋,另一端通过第一滤菌结构连接外部气源。
[0012]优选地,所述排气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袋上的透气膜。
[0013]优选地,所述气管和透气膜分别设于所述气囊袋的相对两侧。
[0014]优选地,所述滴灌管延伸至所述气囊袋外部一端连接有第二滤菌结构,所述第二滤菌结构背离所述滴灌管一端形成所述进液口。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滤菌结构和第二滤菌结构为滤菌碟。
[0016]优选地,所述气囊袋为透明材质。
[0017]优选地,所述培养容器底部设有多个通孔。
[0018]优选地,所述培养容器底部为抽拉式拆卸结构。
[0019]优选地,所述气管通过宝塔接头与所述气囊袋连接。
[002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1.通过将灭菌后的培养容器设置在气囊袋内,又通过在气囊袋上设置进排气组件并将培养容器底部连接营养液补给组件,使得培养容器内的培养基质能够在无菌环境下具有充足的营养液灌溉,同时能够在进排气组件所提供的通风环境中获取新鲜的无菌空气,避免了传统植物无菌培养方式通风不良易导致容器内透气性不良等问题;
[0022]2.可以在培养结束后直接将培养容器2取出,以将培养容器2盖好盖子发货,或者拿到温室移栽,即培养容器2作为一次性容器使用,避免了容器重复利用时由于刷洗不干净可能导致污染问题以及盒子透光率下降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连接营养液补给源的立体结构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的剖视侧视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0

培养基质;20

营养液补给源;
[0029]1‑
气囊袋;
[0030]2‑
培养容器;
[0031]3‑
进排气组件;31

进气结构;311

气管;312

第一滤菌结构;32

排气结构;321

透气膜;
[0032]4‑
营养液补给组件;41

滴灌管;42

第二滤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3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5]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
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6]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8]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包括气囊袋1、培养容器2、进排气组件3和营养液补给组件4。
[0039]培养容器2设于气囊袋1内,其用于放置培养基质10以培养植物。
[0040]进排气组件3与气囊袋1连接,用于对气囊袋1提供无菌空气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袋(1);培养容器(2),设于所述气囊袋(1)内,用于放置培养基质(10)以培养植物;进排气组件(3),与所述气囊袋(1)连接,用于对所述气囊袋(1)提供无菌空气或将所述气囊袋(1)内的空气排出;营养液补给组件(4),包括滴灌管(41),所述滴灌管(41)一端连接所述培养容器(2)底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气囊袋(1)外部形成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用于连接外部营养液补给源(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气组件(3)包括进气结构(31)和排气结构(32),所述进气结构(31)包括气管(311),所述气管(311)一端连接所述气囊袋(1),另一端通过第一滤菌结构(312)连接外部气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32)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袋(1)上的透气膜(3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顺然
申请(专利权)人:焦顺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