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焦顺然专利>正文

一种耐运输的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231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耐运输的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包括:容纳件,自其上表面向下开设有一种植腔;多孔部件,安装于所述种植腔中,其中,所述多孔部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种植腔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多孔部件的孔洞用于与植物的根茎交织缠绕;液层,填充于所述种植腔中,所述液层的液面漫过所述多孔部件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将塑料杯与海绵焊接在一起,而后将培养基与海绵浇筑在一起,再等植物根系将培养基和海绵完全交织在一起的方式,生产出的组培产品,在运输中品相、质量、存活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效降低了植物运输时的死亡率,其不仅节省了中间成本,为商家节约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家节约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家节约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运输的植物组织培养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容器
,尤其涉及一种耐运输的植物组织培养容器。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环境下,将植物组织接种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育成完整植株的生物技术,它目前广泛的应用在种苗无性繁殖方面,具有繁殖速度快、不携带病原体和种苗规格统一的优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另一特点是,以月为单位的转苗周期。每次将植物材料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中,它就可以在小小的组培容器内,生长存活2~6个月之久,期间只需要提供适宜的光照温度,就不用去管理它。
[0003]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以下简称组培)用做为种苗包装的一种新方式,在植物种苗的运输、销售、存放和使用中,就不必担心种苗失水和生病等问题,更便于它在市场上流通。
[0004]目前比较经济、快速、方便的货物运输方法就是快递。我们用常规的组培容器将种苗发快递,签收后发现大量的种苗与破碎的培养基滚成一团,种苗损伤严重,这是因为常规组培容器为玻璃瓶,比较重且易碎,容量多在240~650mL,内部空腔大,如中国专利公开号“[0005]CN205052414U”公开的一种植物无菌水培装置,包括玻璃杯和固定在其内部的底部的至少一个滤网,在所述滤网内设置有培养基质,所述玻璃杯的顶部开口采用封口膜封口,在所述玻璃杯内设置有水培液,所述水培液的液面高度低于所述培养基质的上表面。
[0006]而培养基又是类似于果冻一样的凝胶,受到颠簸震荡后容易在瓶内翻滚。而组培容器又不能后期在瓶内空腔处加填缓冲材料,这样会破坏组培容器内部的无菌性,导致内部污染性种苗死亡。
[0007]所以目前组培种苗,多是将种苗从组培容器中取出,洗净基部的培养基,再进行保湿发货,这样就跟普通种苗一样,只能保持3

5天就要尽快栽种,否则极易失水、染病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耐运输的植物组织培养容器。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0]设计一种耐运输的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包括:
[0011]容纳件,自其上表面向下开设有一种植腔;
[0012]多孔部件,安装于所述种植腔中,其中,所述多孔部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种植腔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多孔部件的孔洞用于与植物的根茎交织缠绕;
[0013]液层,填充于所述种植腔中,所述液层的液面漫过所述多孔部件的上方;
[0014]其中,所述液层为半固定状。
[0015]进一步的,所述容纳件为一塑料杯,所述塑料杯的容积为80mL

120mL。
[0016]进一步的,在所述塑料杯的上边沿具有一环翼,所述环翼沿所述塑料杯的顶部边侧向背离所述塑料杯中轴线的一侧延伸,在所述环翼的顶部还密封连接有一封盖。
[0017]进一步的,所述封盖为一塑料膜,所述塑料膜通过热熔、粘接或焊接与所述封盖相固定。
[0018]进一步的,多孔部件为海绵,所述海绵上形成有若干孔洞。
[0019]进一步的,所述海绵的厚度3mm,其密度为30PPI。
[0020]进一步的,所述至少部分包括位于海绵下表上的至少一个焊接点,所述海绵通过超声波于焊接点处与容纳件相固定。
[0021]进一步的,所述焊接点设置有四个。
[0022]进一步的,所述液层为培养基层,所述半固定状为凝胶状。
[0023]进一步的,所述容纳件为圆柱体、长方体或正棱柱中的一种。
[002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耐运输的植物组织培养容器,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通过将塑料杯与海绵焊接在一起,而后将培养基与海绵浇筑在一起,再等植物根系将培养基和海绵完全交织在一起的方式,生产出的组培产品,在运输中品相、质量、存活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效降低了植物运输时的死亡率,其不仅节省了中间成本,为商家节约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8]图中:1、容纳件;11、种植腔;12、环翼;13、封盖;2、多孔部件;21、焊接点;3、液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0]参照图1

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公开了一种耐运输的植物组织培养容器,该容器包括:
[0031]容纳件1,自其上表面向下开设有一种植腔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件1为圆柱体、长方体或正棱柱中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以圆柱体为例;
[0032]以及多孔部件2,安装于所述种植腔11中,其中,所述多孔部件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种植腔11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多孔部件2的孔洞用于与植物的根茎交织缠绕;
[0033]还包括液层3,填充于所述种植腔11中,所述液层3的液面漫过所述多孔部件2的上方;
[0034]其中,所述液层3为半固定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层3为培养基层,所述半固定状为凝胶状。
[0035]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容纳件1为一塑料杯,所述塑料杯的容积为80mL

120mL,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塑料杯为聚丙烯塑料杯,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塑料杯还可采用其他材质,如PC、PP等,该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过多赘述。
[0036]此外,在所述塑料杯的上边沿具有一环翼12,所述环翼12沿所述塑料杯的顶部边
侧向背离所述塑料杯中轴线的一侧延伸,在所述环翼12的顶部还密封连接有一封盖13。
[0037]示例性的是,所述封盖13为一塑料膜,所述塑料膜通过热熔、粘接或焊接与所述封盖13相固定。
[003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多孔部件2为海绵,所述海绵上形成有若干孔洞,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海绵的厚度3mm,其密度为30PPI,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海绵为聚氨酯海绵。
[0039]本技术的植物组织在培养时,将上述的海绵焊接在塑料杯的内侧底部,其后,将焊接好海绵片的塑料杯,放入120℃的高压锅中灭菌,冷却后使用蠕动泵向塑料杯内注入无菌且融化状态的培养基;
[0040]此后,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形成液层3,果冻状的培养基就与海绵片牢牢的浇筑在一起;
[0041]最后将组培苗在超净工作台内,无菌接种至本组培容器中,盖好盖子封盖13,将它们放入培养室内进行生长;
[0042]培养20

30天后,组培苗就长满了容器内部,根系也扎区培养基中,与海绵片交织在一起,从而实现牢牢的扎根效果,在运输中品相、质量、存活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004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运输的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件(1),自其上表面向下开设有一种植腔(11);多孔部件(2),安装于所述种植腔(11)中,其中,所述多孔部件(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种植腔(11)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多孔部件(2)的孔洞用于与植物的根茎交织缠绕;液层(3),填充于所述种植腔(11)中,所述液层(3)的液面漫过所述多孔部件(2)的上方;其中,所述液层(3)为半固定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运输的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件(1)为一塑料杯,所述塑料杯的容积为80mL

120mL。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运输的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塑料杯的上边沿具有一环翼(12),所述环翼(12)沿所述塑料杯的顶部边侧向背离所述塑料杯中轴线的一侧延伸,在所述环翼(12)的顶部还密封连接有一封盖(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运输的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顺然
申请(专利权)人:焦顺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