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406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其包括:车架;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前轮和后轮;动力系统,动力系统传动连接至行走组件;悬架组件,悬架组件将前轮和后轮连接至车架,悬架组件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和用于连接便携式设备的卡接件,固定件和卡接件卡接,固定件的边缘设置有若干个缺口结构,相邻两个缺口结构之间形成有第一卡接部,卡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包括设置于缺口结构中的预连接状态和与第一卡接部卡接的卡接状态。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固定装置和便携式设备的连接稳定性,同时简化固定装置的结构且提高便携式设备的拆装便捷性。便捷性。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在摩托车的骑行过程中,驾驶者通常会将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等)放置在摩托车上,从而使驾驶者能够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导航、通讯等功能。目前,移动终端一般通过手机支架连接在摩托车上。
[0003]然而,现有的手机支架一般采用爪式支架,爪式支架的结构较为复杂,零部件数量较多,成本较高,且针对不同移动终端的尺寸,均需要调节爪式支架,从而不利于移动终端的安装和拆卸。其次,爪式支架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受到震动后容易使移动终端脱离,从而导致手机支架和移动终端的连接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其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并能提高便携式设备的拆装便捷性和连接稳定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前轮和后轮;动力系统,动力系统传动连接至行走组件;悬架组件,悬架组件将前轮和后轮连接至车架,悬架组件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和用于连接便携式设备的卡接件,固定件和卡接件卡接,固定件的边缘设置有若干个缺口结构,相邻两个缺口结构之间形成有第一卡接部,卡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包括设置于缺口结构中的预连接状态和与第一卡接部卡接的卡接状态。
[0007]进一步地,第一卡接部形成有凸起结构和挡板结构,当第二卡接部处于卡接状态时,第二卡接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挡板结构和凸起结构之间。
[0008]进一步地,凸起结构沿固定件轴向上的距离大于等于0.28mm且小于等于0.52mm。
[0009]进一步地,凸起结构和挡板结构之间沿固定件周向上的最短弧长设置为容纳弧长,第二卡接部沿固定件周向上的最短弧长设置为卡接弧长,容纳弧长小于等于卡接弧长,且卡接弧长和容纳弧长的差值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0.2mm。
[0010]进一步地,凸起结构设置有用于导向卡接件的导向斜面,导向斜面设置在凸起结构靠近缺口结构处。
[0011]进一步地,卡接件靠近固定件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第二卡接部设置于容纳槽靠近固定件的内壁上,容纳槽远离固定件的槽底设置有弹性圈,第二卡接部处于卡接状态时,第一卡接部至少部分设置于弹性圈和第二卡接部之间。
[0012]进一步地,第一卡接部沿固定件轴向上的距离设置为卡接长度,第二卡接部和弹性圈沿固定件轴向上的最小距离设置为间隔距离,卡接长度和间隔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1.3。
[0013]进一步地,第一卡接部的数量设置为4的倍数,第二卡接部的数量和第一卡接部的数量一致。
[0014]进一步地,第一卡接部靠近缺口结构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结构,挡板结构设置于两个凸起结构之间;当第二卡接部处于预连接状态时,第二卡接部沿第一方向转动或沿第二方向转动,直至第二卡接部处于卡接状态,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
[0015]进一步地,固定装置还包括支架本体,固定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支架本体上,支架本体固定连接至连接组件。
[0016]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可以通过固定件和卡接件卡接,提高固定装置和便携式设备的连接稳定性,同时简化固定装置的结构且提高便携式设备的拆装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摩托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摩托车的上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摩托车的固定装置和连接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摩托车的固定装置第一种状态的剖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摩托车的固定装置第二种状态的剖视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8为本技术摩托车的固定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0025]图9为本技术摩托车的固定装置和便携式设备的安装爆炸图。
[0026]图10为本技术摩托车的固定装置和便携式设备的部分剖视图。
[0027]图11为本技术摩托车的固定装置的卡接件和固定件的安装爆炸图。
[0028]图12为本技术摩托车的固定装置的卡接件和固定件的剖视爆炸图。
[0029]图13为本技术图1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14为本技术摩托车的固定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15为本技术摩托车的卡接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16为本技术摩托车的固定装置、转向把手和上联板的安装爆炸图。
[0033]图17为本技术摩托车的下联板和前挡泥板的安装爆炸图。
[0034]图18为本技术摩托车的第二挡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9为本技术摩托车的后平叉组件的爆炸图。
[0036]图20为本技术摩托车的后平叉组件的剖视图。
[0037]图21为本技术图20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8]图22为本技术图20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9]图23为本技术摩托车的后平叉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0040]图24为本技术图23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1]图25为本技术摩托车的后平叉组件和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
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43]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摩托车100,包括车架11、行走组件12、悬架组件13、动力系统14、鞍座组件15、转向系统16和车身覆盖件19。车架11作为摩托车100的基本框架,用于承载摩托车100的零部件。行走组件12通过悬架组件13连接至车架11,行走组件12还和动力系统14传动连接,从而使动力系统14带动行走组件12运动。动力系统14和鞍座组件15均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鞍座组件15可供驾驶者骑乘。转向系统16和车架11转动连接,转向系统16用于控制摩托车100的行驶方向。车身覆盖件19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用于和车架11连接后共同保护摩托车100的内部零件。为了清楚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摩托车100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
[0044]具体地,行走组件12包括前轮121和后轮122,悬架组件13包括前悬架131和后悬架132,前轮121通过前悬架131连接至车架11上,后轮122通过后悬架132连接至车架11上。其中,前悬架131包括连接组件1311和前减震器1312,连接组件1311和前减震器1312连接,前减震器1312还与前轮121连接。转向系统16包括转向把手161和转向柱162,转向把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前轮和后轮;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传动连接至所述行走组件;悬架组件,所述悬架组件将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连接至所述车架,所述悬架组件包括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和用于连接便携式设备的卡接件,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卡接件卡接,所述固定件的边缘设置有若干个缺口结构,相邻两个缺口结构之间形成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卡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缺口结构中的预连接状态和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的卡接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形成有凸起结构和挡板结构,当所述第二卡接部处于所述卡接状态时,所述第二卡接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挡板结构和所述凸起结构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固定件轴向上的距离大于等于0.28mm且小于等于0.52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和所述挡板结构之间沿所述固定件周向上的最短弧长设置为容纳弧长,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固定件周向上的最短弧长设置为卡接弧长,所述容纳弧长小于等于所述卡接弧长,且所述卡接弧长和所述容纳弧长的差值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0.2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设置有用于导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周明叶科忠马恒杰张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