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H型翅片管三压力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338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H型翅片管三压力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包括炉体、蛇形省煤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再热器、换热元器件、高纯保温棉模块、循环水泵、汽包、人孔、烟囱、烟气进口;蛇形省煤器通过输水管连接汽包;汽包通过下降管连接循环水泵,循环水泵通过输水管连接第二蒸发器和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通过输汽管连接汽包,第一蒸发器通过输汽管连接汽包,汽包通过饱和蒸汽管道连接再热器,再热器连接过热蒸汽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紧凑,减轻了设备重量和体积,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不需要系统额外消耗燃料,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H型翅片管三压力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H型翅片管三压力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为“2011204307129”,专利名称为“自然循环余热锅炉”,具体内容是:省煤器通过给水管连接汽包 ;汽包通过下降管连接前置蒸发器,前置蒸发器设有入口集箱、倾斜设置的前置蒸发器管束和出口集箱,出口集箱通过上升管连接汽包 ;汽包通过下降管连接后置蒸发器,后置蒸发器设有入口集箱、倾斜设置的后置蒸发器管束和出口集箱,出口集箱通过上升管连接汽包 ;汽包通过蒸汽管连接过热器。
[0003]但是这种余热锅炉存在热量损失和设备膨胀量比较大,整体设备重量和体积较大,受热面积小,容易积灰,设备易损坏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H型翅片管三压力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其能克服现有余热锅炉的不足,解决余热锅炉热量损失和设备膨胀量比较大,整体设备重量和体积较大,受热面积小,容易积灰,高耗能和设备易损坏等问题。
[0005]本技术的具体内容如下:
[0006]一种H型翅片管三压力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包括炉体、汽包、蛇形省煤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再热器、循环水泵、换热元器件、高纯保温棉模块;
[0007]所述蛇形省煤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再热器中的换热元器件为H型翅片管;
[0008]所述高纯保温棉模块均匀排布在炉体内壁上;
[0009]所述汽包与循环水泵均设于炉体外,汽包设置于循环水泵的上方;
[0010]蛇形省煤器通过输水管连接汽包,汽包通过下降管连接循环水泵,循环水泵通过上水管连接第二蒸发器和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通过输汽管连接汽包,第一蒸发器通过输汽管连接汽包,汽包通过饱和蒸汽管道连接再热器,再热器连接过热蒸汽管道。
[0011]所述炉体远离汽包一侧的上端通过连接管道连接烟囱。
[0012]所述炉体远离汽包一侧的穿过炉壁设置有人孔。
[0013]所述炉体底部连接烟气进口。
[0014]所述蛇形省煤器穿过炉壁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靠近汽包一端的炉壁外侧,分别连接进水管道和输水管。
[0015]所述第一蒸发器穿过炉壁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汽口,进水口和出汽口设置在靠近汽包一端的炉壁外侧,分别连接上水管和第一输汽管。
[0016]所述第二蒸发器穿过炉壁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汽口,进水口和出汽口设置在靠近汽包一端的炉壁外侧,分别连接上水管和第二输汽管。
[0017]所述再热器穿过炉壁设置有进汽口和出汽口,所述进汽口和出汽口设置在靠近汽
包一端的炉壁外侧,分别连接饱和蒸汽管道和过热蒸汽管道。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1.设计结构紧凑,减轻了设备重量和体积,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
[0020]炉壁内侧均匀排布高纯保温棉模块,减少烟气的热量损失,减少设备的膨胀量,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蛇形管省煤器,解决了工质间小温差大流量低阻力传热困难的问题。换热元器件采用H型翅片管,其受热面是光管的7

8倍,是螺旋翅片管的2

3倍,刚性要比单支式片管高3

5倍,而且设计结构紧凑,减轻了设备的整体重量和体积;H翅片管还克服了螺旋翅片管易积灰,堵灰和燃气阻力大的缺点,减少了积灰及气流冲击,减少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0021]2.高效节能。
[0022]H型翅片管三压力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燃烧或者烧结产生的热烟气依靠烟囱的抽力通过H型翅片管三压力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给烟气降温至120℃后顺利排出,排烟温度较普通的余热锅炉比要低,热效率高;该装置回收了烟气中80%的热量去给循环水加热从而产生三种不同压力的蒸汽,不需要系统额外消耗燃料,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H型翅片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照图 1 和图2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
[0026]本技术一种H型翅片管三压力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工作过程及实施方法如下:
[0027]一种H型翅片管三压力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包括炉体19、蛇形省煤器2、第一蒸发器3、第二蒸发器4、再热器5、循环水泵6、换热元器件、高纯保温棉模块1、汽包8、人孔7、烟囱13、烟气进口11;
[0028] 高纯保温棉模块1均匀排布在炉体19内壁上,汽包8与循环水泵6均设于炉体19外,汽包8设置于循环水泵6的上方,蛇形省煤器 2通过输水管14连接汽包 5 ;汽包8 通过下降管 15 连接循环水泵 6,循环水泵6通过上水管16连接第二蒸发器4和第一蒸发器3,第二蒸发器4通过第二输汽管17连接汽包8,第一蒸发器3通过第一输汽管18连接汽包8,汽包8通过饱和蒸汽管道10连接再热器5,再热器5连接过热蒸汽管道9。
[0029]高温气体通过烟气进口11进入炉膛,依次经过再热器5,第二蒸发器4,第一蒸发器3,蛇形管省煤器2,将管束内流动的水加热汽化,有效利用高温烟气的热量,降低系统的排烟温度至120℃后,通过连接管道20进入烟囱13,经过烟囱13排入大气中,这是高温烟气的流动的过程。
[0030]整个系统水的流动过程是:给水通过进水管12进入到蛇形管省煤器2,水在蛇形省煤器中升温后通过输水管14进入到汽包8,完成了第一阶段的预热要求;汽包8中的水通过下降管15进入到循环水泵6,再通过上水管16分别进入到第二蒸发器4和第一蒸发器3中气化为饱和蒸汽,饱和蒸汽分别通过第二输汽管17和第一输汽管18再次回到汽包8中,完成了
第二阶段的加热;汽包8中的饱和蒸汽经过饱和蒸汽管道10进入再热器5中变成过热蒸汽,完成第三阶段的加热,最后经过热蒸汽管道9送至用户要求的工艺生产中。
[0031]这三个阶段中,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压力:
[0032]1.低压
[0033]给水经过省煤器被低温烟气加热后变成低压蒸汽进入汽包。
[0034]2.中压
[0035]来自汽包低压蒸汽经过循环泵进入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被烟气再次加热升温形成中压的饱和蒸汽。
[0036]3.高压
[0037]来自汽包中压蒸汽进入到再热器被初始的高温烟气再次加热升温形成高压的饱和蒸汽。
[0038]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H型翅片管三压力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包括炉体(19)、汽包(8)、蛇形省煤器(2)、第一蒸发器(3)、第二蒸发器(4)、再热器(5)、循环水泵(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元器件、高纯保温棉模块(1);所述蛇形省煤器(2)、第一蒸发器(3)、第二蒸发器(4)和再热器(5)中的换热元器件为H型翅片管;所述高纯保温棉模块(1)均匀排布在炉体(19)内壁上;所述汽包(8)与循环水泵均设于炉体(19)外,汽包设置于循环水泵(6)的上方;蛇形省煤器 (2) 通过输水管 (14) 连接汽包 (8) ,汽包 (8) 通过下降管 (15) 连接循环水泵 (6),循环水泵(6)通过上水管(16)连接第二蒸发器(4)和第一蒸发器(3),第二蒸发器(4)通过第二输汽管(17)连接汽包(8),第一蒸发器(3)通过第一输汽管(18)连接汽包(8),汽包(8)通过饱和蒸汽管道(10)连接再热器(5),再热器(5)连接过热蒸汽管道(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型翅片管三压力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9)远离汽包(8)一侧的上端通过连接管道(20)连接烟囱(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型翅片管三压力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9)远离汽包(8)一侧设置穿过炉壁的人孔(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型翅片管三压力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9)底部连接烟气进口(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型翅片管三压力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省煤器(2)穿过炉壁设置有进水口(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怡琳胡丽丽马宗瑜冯铁恒刘春美杨朋樊学红韩玉杰刘立保石雨明李朝贵潘治成郭利亚李园园石展豪马强毛红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金沙燃烧热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