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子孔径合束的多光源耦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2893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子孔径合束的多光源耦合系统,涉及多光源耦合技术领域,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光源一、光源二、准直透镜一、准直透镜二、反射镜、反射镜一、反射镜二、汇聚透镜、汇聚透镜一、汇聚透镜二和波导,所述光源一、光源二、准直透镜一、准直透镜二、反射镜一、反射镜二、汇聚透镜和波导进行组合,所述光源一和光源二水平放置,所述光源一和光源二发出的光经过准直透镜一和准直透镜二后;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多模波导大N.A.,收光能力强的特性,大大降低了合波光路的复杂性,使得整个耦合光路简单易用,去掉了滤波片,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成本,还可以采用模塑一次成型,无需后续二次组装,提高了良率。良率。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子孔径合束的多光源耦合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光源耦合
,尤其涉及基于子孔径合束的多光源耦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光通信行业中,多模光互连方案具有成本低、简单易用的优点,在短距离、高速率互联场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提高速率是增加单根光纤的传输容量的常用方法,在此之外,采用波分复用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在单根光纤中传输多路波长,实现传输容量的提高,现有波分复用方案往往需要使用波长选择元件,例如薄膜滤波片、衍射光栅等,导致耦合光路复杂、系统成本高、封装工艺繁琐,需要采用不少于五片薄膜滤波片,结构复杂,有成本高、组装繁琐、耦合复杂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子孔径合束的多光源耦合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基于子孔径合束的多光源耦合系统,包括光源一、光源二、准直透镜一、准直透镜二、反射镜、反射镜一、反射镜二、汇聚透镜、汇聚透镜一、汇聚透镜二和波导,所述光源一、光源二、准直透镜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子孔径合束的多光源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一、光源二、准直透镜一、准直透镜二、反射镜、反射镜一、反射镜二、汇聚透镜、汇聚透镜一、汇聚透镜二和波导,所述光源一和光源二水平放置,所述光源一和光源二发出的光经过准直透镜一和准直透镜二后变换成两个准直光束,两个所述准直光束分别经过反射镜一和反射镜二改变方向进入汇聚透镜,两束所述准直光的传播方向与汇聚透镜的法线平行以旁轴的方式入射进入汇聚透镜,两束所述准直光经过汇聚透镜的变换以不同的角度入射进入波导,完成耦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子孔径合束的多光源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调整所述反射镜一和反射镜二的角度,所述光源一和光源二发出的光经过准直透镜一和准直透镜二后变换成两个准直光束,两个所述准直光束分别经过反射镜一和反射镜二改变方向使得准直光入射进入汇聚透镜内,经过汇聚透镜的变换,两个所述准直光束以不同的角度入射进入波导,实现耦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子孔径合束的多光源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一和光源二发出的光经过准直透镜一和准直透镜二后变换成两个准直光束,两个所述准直光束分别经过反射镜一和反射镜二,改变方向,分别入射汇聚透镜一和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军陈光亮金兴汇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新联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