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向臂Z型压弯在线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286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向臂Z型压弯在线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支撑组件、侧弯检测组件、压弯长度检测组件、高度检测组件和平面度检测模块;压弯长度检测组件、侧弯检测组件和支撑组件沿导向臂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组件设置于导向臂的中段,对导向臂进行多向定位;压弯长度检测组件与导向臂的卷耳端抵紧配合,以检测压弯长度;侧弯检测组件分设在导向臂的两端,可沿导向臂的长度方向滑行;高度检测组件设置在导向臂的宽度方向,检测导向臂各个部位的高度;平面度检测模块与导向臂的表面抵接配合,检测导向臂各个部位的平面度。本装置集成了Z型导向臂的Z型压弯工序后多项外形检测,兼顾检测精度以及检测效率,操作简单,适于快速在线检测。速在线检测。速在线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向臂Z型压弯在线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导向臂Z型压弯在线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单纵臂空气悬架应用越来越普遍,广泛应用与载货车、客车、半挂车、牵引车等车型上。Z型导向臂是单纵臂空气悬架中常用的关键零部件,整车装配及使用过程对Z型导向臂的外形尺寸及形位公差要求比较高。Z型压弯淬火是Z型导向臂制造过程中保证外形尺寸和形位公差的关键工序。Z型压弯淬火工序主要保证以下外形尺寸和形位公差:
[0003]1.导向臂弧高,是指导向臂与车桥贴合面至卷耳孔中心高度。弧高偏差一般控制在
±
2mm。弧高超差会造成几个方面的问题:

、车桥左右载荷不均匀,超载一侧导向臂失效快。

、整车轴荷不均,超载的轴导向臂失效快。

、整车姿态达不到设计要求,行驶性能受影响。弧高完全在Z型压弯淬火工序确定,精确测量弧高是非常必要的。
[0004]2.压弯长度,是指导向臂卷耳中心至Z型折弯处的纵向长度。压弯长度一般控制在
±
3mm。压瓦长度超差会造成几个方面的问题:

、导向臂与车桥干涉。直接干涉则不能装配,运动干涉则影响使用。

、导向臂与空气弹簧干涉,磨损空气弹簧,使其提前损坏。

、行驶过程轮胎跑偏,轮胎提前损坏。压弯长度完全在Z型压弯淬火工序确定,精确测量压弯长度是非常必要的。
[0005]3.压弯深度,是指Z型压弯的深度,一般控制在
±
3mm。压弯深度超差会造成几个方面的问题:

、空气弹簧安装高度不匹配,影响悬架性能。

、同一车轴左右空气弹簧高度差别较大,使其中一个空气弹簧提前损坏。压弯深度完全在Z型压弯淬火工序确定,精确测量压弯深度是非常必要的。
[0006]4.纵向侧弯,是指导向臂卷耳端中心与尾端中心连线和中间平直段中心线重合程度。纵向侧弯一般控制在
±
3mm/1000mm。纵向侧弯超差会造成几个方面的问题:

、整车装配时安装困难或不能安装。

、卷耳衬套承受额外装配应力,使衬套提前损坏。

、空气弹簧歪斜,使空气弹簧提前损坏。
[0007]5.U型螺栓座安装面及车桥安装面平面度,是指导向臂中间平直段上下面的平面度。一般控制在≤1mm。平面度超差会造成导向臂与车桥及U型螺栓座贴合不良,使导向臂姿态不符合设计要求,导向臂提前损坏。
[0008]6.空气弹簧安装面平面度,是指导向臂空气弹簧安装面的平面度。一般要求控制在≤1mm。平面度超差会造成空气弹簧底座与导向臂贴合不良。使空气弹簧底座受额外压力,空气弹簧底座出现开裂漏气等现象。
[0009]以上尺寸和形位公差多为空间尺寸,非一般的平面尺寸。采用一般常规的测量工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测量不精确。采用三坐标测量仪虽然可以精确测量,但是其检测效率较低,不适合快速在线检测。因此,有必要开发一款适用于产线在线检测的装置,兼顾检测准确性以及检测效率,以快速精确地实现在线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10]基于上述表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向臂Z型压弯在线检测装置,以解决Z型导向臂产线上快速精确地实现压弯工序在线外形尺寸检测的难题,提升了检测效率。
[0011]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导向臂Z型压弯在线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以及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支撑组件、侧弯检测组件、压弯长度检测组件、高度检测组件和平面度检测模块;
[0012]所述压弯长度检测组件、侧弯检测组件和支撑组件沿导向臂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导向臂的中段,且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用于对导向臂进行多向定位;
[0013]所述压弯长度检测组件与导向臂的卷耳端抵紧配合,以检测导向臂的卷耳中心至Z型折弯处的长度;
[0014]所述侧弯检测组件分设在导向臂的两端,当导向臂的侧弯参数合格时,侧弯检测组件可沿导向臂的长度方向滑行;
[0015]所述高度检测组件设置在导向臂的宽度方向,并可在工作台上灵活移动,用于检测导向臂各个部位的高度;
[0016]所述平面度检测模块与导向臂的表面抵接配合,用于检测导向臂各个部位的平面度。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8]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座,以及设置在固定座上的长向定位块、侧向定位块和竖向锁紧机构,所述固定座沿导向臂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固定座的顶面与导向臂的底面相贴合,所述长向定位块与导向臂的竖向折弯段接触定位;所述侧向定位块设置在导向臂的宽度方向、并与导向臂的侧面接触定位;所述竖向锁紧机构设置在导向臂的高度方向,当竖向锁紧机构下压并与导向臂7的顶面接触时,竖向锁紧机构与导向臂压紧在高度方向接触定位。
[0019]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多个侧向定位块,多个所述侧向定位块沿导向臂7的长向设置,且多个侧向定位块分别安装在固定座的侧面。
[0020]优选的,所述竖向锁紧机构包括支撑架、压紧杆、压头和手柄,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为U形端,手柄的U形端与支撑架铰接,所述压紧杆的一端穿过手柄的U形端、并与支撑架铰接,压紧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头连接,所述压头朝向导向臂的顶面设置;当手柄沿铰接点朝向导向臂旋转时,手柄的U形端与所述压紧杆接触配合、驱动所述压头朝向导向臂运动。
[0021]优选的,所述压紧杆上设有长形孔,所述长形孔的轴向与压头的轴向一致,所述长形孔的长向沿压紧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压头贯穿所述长形孔,所述压头上朝向导向臂一端的尺寸大于长形孔的宽度尺寸,压头上背离导向臂的一端设有螺母,所述压头与螺母通过螺纹啮合。
[0022]优选的,所述侧弯检测组件包括沿导向臂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在导向臂两端的前端侧弯检测模块和后端侧弯检测模块,所述前端侧弯检测模块或后端侧弯检测模块分别包括导轨、滑块和侧弯测量槽,所述导轨沿导向臂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侧弯测量槽的槽底与滑块固定连接,侧弯测量槽的槽口内壁与导向臂的侧边滑动配合;当侧弯检测合格时,所述侧弯测量槽可沿导向臂的侧边滑行。
[0023]优选的,所述压弯长度检测组件包括沿导向臂长度方向设置的直角尺和直尺,所述直角尺的横向直角边与工作台连接,所述直角尺的竖向直角边与导向臂的卷耳端接触配合;所述直尺沿导向臂长度方向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
[0024]优选的,所述直尺的0刻度对准所述直角尺上与导向臂相接触的边。
[0025]优选的,所述高度检测组件为数显高度尺。
[0026]优选的,平面度检测模块包括刀口尺和塞尺,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容置空间,所述刀口尺和塞尺在闲置时收纳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向臂Z型压弯在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以及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支撑组件(2)、侧弯检测组件(3)、压弯长度检测组件(4)、高度检测组件(5)和平面度检测模块(6);所述压弯长度检测组件(4)、侧弯检测组件(3)和支撑组件(2)沿导向臂(7)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组件(2)设置于导向臂(7)的中段,且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用于对导向臂(7)进行多向定位;所述压弯长度检测组件(4)与导向臂(7)的卷耳端抵紧配合,以检测导向臂(7)的卷耳中心至Z型折弯处的长度;所述侧弯检测组件(3)分设在导向臂(7)的两端,当导向臂(7)的侧弯参数合格时,侧弯检测组件(3)可沿导向臂(7)的长度方向滑行;所述高度检测组件(5)设置在导向臂(7)的宽度方向,并可在工作台(1)上灵活移动,用于检测导向臂(7)各个部位的高度;所述平面度检测模块(6)与导向臂(7)的表面抵接配合,用于检测导向臂(7)各个部位的平面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向臂Z型压弯在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固定座(201),以及设置在固定座(201)上的长向定位块(202)、侧向定位块(203)和竖向锁紧机构(204),所述固定座(201)沿导向臂(7)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固定座(201)的顶面与导向臂(7)的底面相贴合,所述长向定位块(202)与导向臂(7)的竖向折弯段接触定位;所述侧向定位块(203)设置在导向臂(7)的宽度方向、并与导向臂(7)的侧面接触定位;所述竖向锁紧机构(204)设置在导向臂(7)的高度方向,当竖向锁紧机构(204)下压并与导向臂(7)的顶面接触时,竖向锁紧机构(204)与导向臂(7)压紧在高度方向接触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向臂Z型压弯在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01)上设有多个侧向定位块(203),多个所述侧向定位块(203)沿导向臂(7)的长向设置,且多个侧向定位块(203)分别安装在固定座(201)的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向臂Z型压弯在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锁紧机构(204)包括支撑架(2041)、压紧杆(2042)、压头(2044)和手柄(2043),所述支撑架(2041)与所述固定座(201)固定连接,所述手柄(2043)的一端设置为U形端,手柄(2043)的U形端与支撑架(2041)铰接,所述压紧杆(2042)的一端穿过手柄(2043)的U形端、并与支撑架(2041)铰接,压紧杆(2042)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头(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回春陈卫锋陈杰王海庆王亚荣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