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针对p-tau217的抗体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78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5
本申请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能够特异性结合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对p

tau 217的抗体及其用途


[0001]本申请属于生物医药
,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能够特异性结合p

tau 217(第217位氨基酸磷酸化的tau蛋白)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包含其的多特异性分子、药物组合物和试剂盒,本申请还涉及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在制备试剂盒或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是一种最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上升。根据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2021年的年度报告,目前美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 620万AD患者,预计到2060年,将达到1380万。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AD以及其他形式的痴呆症也正在急剧增加。根据山西医科大学研究人员2020年的荟萃分析(meta

analysis),目前我国AD的综合患病率约为4%,同时发现其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地区密切相关。AD不仅严重损害老年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0003]AD的主要病理特征包括β淀粉样蛋白(β

amyloid 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神经炎性斑块和过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 (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小胶质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神经突触的丢失及神经元死亡等。其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记忆衰退、执行功能受损和日常活动困难。AD发病的早期常表现为思维或无意识行为的改变,对新信息的记忆障碍,以及语言功能障碍性改变等等。晚期 AD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记忆丧失、幻觉、定向障碍和缺乏自理能力,最终危及生命。由于AD致病原因复杂,而且缺乏明确的病理机制,目前还没有任何干预方法能阻止或逆转AD的进展,仅能暂时改善或减缓症状发展,因此寻找新的临床治疗药物迫在眉睫。
[0004]A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科学家提出多种AD发病机制假说,如 Aβ级联假说、胆碱能假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假说、神经炎症假说、金属离子紊乱假说等。根据这些假说,许多药物研究者研发出针对不同途径的药物,并进行相应的临床实验,但都收效甚微。目前上市的抗 AD药物主要包括4类,胆碱酯酶抑制剂(如他克林、多奈哌齐、加兰他敏和卡巴拉汀等)、NMDA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Aβ和tau的抗体或抑制剂(如Aducanumab、solanezumab和TPI

287等)以及肠道菌群调节剂(如GV

971)。这些药物对于初期和中期AD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维持患者认知状态。但是,这些药物并不能改善 AD患者病情发展,而且基本都具有严重副作用,如他克林具有肝毒性,卡巴拉汀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等。许多医药公司的研发重点主要为症状明显的临床治疗阶段,对于预防研究相对较少。当AD 患者出现早期临床症状时,体内病理早已出现。AD疗效差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临床治疗干预时间太晚目前的治疗往往在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的中晚期才开始,从而导致治疗效果非常不想理。因此早期检测、诊断以及有效的风险预测对于AD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0005]目前AD治疗的靶点主要包括致病性Aβ和tau蛋白。但大量靶向 Aβ的药物在临床试验阶段失败,如γ分泌酶抑制剂(semagacestat和 avagacestat)的临床试验未显示出疗
效,因增加皮肤癌和感染的发生率而被迫停止。抗Aβ疫苗AN1792由于无菌性脑膜炎的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因此,研发人员将注意力转向了tau蛋白,原因在于其介导了 Aβ引发的神经元功能紊乱和死亡。tau是一种参与微管稳定的微管相关蛋白(由MAPT基因编码),主要富集于神经元轴突周围,其主要功能包括调节、维持微管稳定性、辅助神经元轴突的运输功能等。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会导致其从微管解离,并聚集成具有神经毒性的寡聚体和/或纤维,引发神经元功能障碍和死亡。值得注意的是,除了AD之外,磷酸化tau蛋白的沉积还是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superanuclear palsy,PSP)、皮质基底节变性(corticobasaldegeneration,CBD)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和致病因子,这类疾病又被称为 tau蛋白病。因此靶向tau蛋白的治疗策略可以被用于这一大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针对tau蛋白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tau蛋白靶向疫苗、小分子类的tau聚集抑制剂、靶向编码tau蛋白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及抗tau蛋白抗体类。tau蛋白是一种细胞内蛋白,但它可以以游离形式或细胞外囊泡的形式排到脑细胞之间的空隙中,进行扩散,导致异常 tau蛋白聚集和不可逆损伤。免疫抗体疗法会结合扩散的tau蛋白从而延缓或防止神经退行性病变。但目前抗tau蛋白抗体大部分靶向N端抗原表位,如AC Immune公司的semorinemab(识别各种形式全长的 tau蛋白)、Biogen公司的gosuranemab和AbbVie的ABBV

8E12(识别N末端附近的一个表位),这些抗体没有特意靶向致病性的tau蛋白 (如磷酸化tau蛋白),未能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大多以临床失败告终。因此开发针对致病性tau蛋白抗体对AD或其它tau蛋白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0006]对AD干预过晚是导致AD治疗效果不佳的另一大重要原因,因此对AD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对于AD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神经心理学测试、神经影像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测。其中Aβ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amyoid

PET

CT)是AD诊断的金标准,但受价格、仪器以及场所等限制,不易进行人群筛查。同时神经心理学测试极易受到受试者生活经历、教育程度、种族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作为辅助检测手段。早期AD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不显著,几乎无法察觉,容易错过最佳诊疗时机。因此,将AD生物标志物检测纳入普通人群常规筛查对于AD的防治至关重要。国际上许多国家已把AD生物标志物筛查列入AD防治指南。其中,脑脊液中AD相关生物标志物 (Aβ40、Aβ42、t

tau以及p

tau等)的含量变化能够较直接反应神经元的损伤情况,并且早于临床症状20年左右。目前181位的苏氨酸磷酸化的tau蛋白(p

tau181)是使用最广泛的p

tau检测靶标,并能够实现血清标本的检测。2020年,Janelidze和Barth
é
lemy等的研究发现,在脑脊液中,与p

tau181相比,p

tau 217与tau

PET、新脑皮层 Aβ斑块负荷表现出更强的相关性,更能准确的区分AD和非AD,同时 p

tau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特异性结合p

tau 217蛋白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a)包含下述3个互补决定区(CDRs)的重链可变区(VH):(i)VH CDR1,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3,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ii)VH CDR2,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4,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和(iii)VH CDR3,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5,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和/或,(b)包含下述3个互补决定区(CDRs)的轻链可变区(VL):(iv)VL CDR1,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6,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v)VL CDR2,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7,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和(vi)VL CDR3,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8,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优选地,(i)

(vi)中任一项所述的置换为保守置换;优选地,(i)

(vi)中任一项所述的CDR根据Kabat、Chothia或IMGT编号系统定义;优选地,(i)

(vi)中任一项所述的CDR根据IMGT编号系统定义;优选地,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如下3个重链CDRs:如SEQ ID NO:3所示的VH CDR1、如SEQ ID NO:4所示的VH CDR2、如SEQ ID NO:5所示的VH CDR3;和/或,如下3个轻链CDRs:如SEQ ID NO:6所示的VL CDR1、如SEQ ID NO:7所示的VL CDR2、如SEQ ID NO:8所示的VL CDR3。2.权利要求1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a)重链可变区(VH),其包含选自下列的氨基酸序列:(i)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ii)与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3个,4个或5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或(iii)与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和/或(b)轻链可变区(VL),其包含选自下列的氨基酸序列:(iv)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v)与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3个,4个或5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或(vi)与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
序列同一性的序列;优选地,(ii)或(v)中所述的置换是保守置换;优选地,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来源于人免疫球蛋白的重链框架区序列和/或轻链框架区序列;优选地,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的VH和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的VL。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来源于人免疫球蛋白的恒定区或其变体;优选地,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a)人免疫球蛋白的重链恒定区(CH)或其变体,所述变体与其所源自的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或其任意组合(例如,至多20个、至多15个、至多10个、或至多5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或其任意组合;例如1个,2个,3个,4个或5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或其任意组合);和/或(b)人免疫球蛋白的轻链恒定区(CL)或其变体,所述变体与其所源自的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或其任意组合(例如,至多20个、至多15个、至多10个、或至多5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或其任意组合;例如1个,2个,3个,4个或5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或其任意组合);优选地,所述重链恒定区是IgG重链恒定区,例如IgG1、IgG2、IgG3或IgG4重链恒定区;优选地,所述轻链恒定区是κ轻链恒定区。4.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原结合片段选自Fab、Fab

、(Fab

)2、Fv、二硫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颖俊许华曦张登虹张云武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