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针组织闭合器械及其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183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针组织闭合器械及其操作方法,双针组织闭合器械沿其远端至近端的方向包括依次相连的导向管、缝合装置和鞘管;缝合装置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缝合机构,每一组缝合机构均包括基座、针座、缝合针、缝合线、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两组缝合机构的缝合线的近端相连;针座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针座相对于基座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处或者第二极限位置处,当针座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处时处于展开状态,当针座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处时处于闭合状态;第二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缝合针带着缝合线沿针座进行缝合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同时对待闭合对象两侧的周边组织分别进行缝合,以大大提高缝合效率,更加便于操作。操作。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针组织闭合器械及其操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双针组织闭合器械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Seldinger(经皮穿刺)技术而言,如何快速、安全地对穿刺点进行止血仍然是临床上面临的挑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工压迫止血方法是手术者的唯一选择。该方法要求手术者对血管穿刺点持续施加近乎血流阻断性压力10~20min,并严格制动6~24h;该方法止血效果确切,目前仍然是穿刺点止血的金标准。但人工压迫止血方法存在血肿形成、患者不适、迷走神经反射、占用医护人员时间等缺点,且随着血管介入治疗的发展,常需要使用更粗的导管鞘及抗凝药物,止血所需压迫时间更长,使问题更加突显。为减少压迫及制动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解放医护人员双手,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止血方法、材料及器械,血管闭合器类辅助闭合血管穿刺点并达到止血目的医疗器械应运而生。经过多年发展,血管闭合器止血方法已逐步成为血管介入操作后穿刺点处理的常规方法。在现代外科手术中,如何高效闭合血管止血一直是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快速止血一直是制约外科手术发展的瓶颈。现有的用于动脉穿刺点止血、经皮血管穿刺以及血管吻合止血的传统医疗器械在普适性方面都有着各自的局限性,并且一种血管闭合器基本对应一种相应的血管闭合类型,而常规一场手术可能要用到好几种器械。频繁更换器械的烦琐操作无疑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所以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高普适性的血管闭合器械以较好实现任意范围的血管闭合。
[0003]基于此,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缝合血管穿刺部位的血管闭合器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现有的血管闭合器械在对血管进行缝合时使用单一的一根缝线绕血管创口一圈实现缝合,止血效果往往欠佳;现有技术在进行不同尺寸的血管穿刺口缝合时,往往需要使用多把或者多款血管闭合器械;市面上现有的血管闭合器械用的仍是直针进行缝合,其使用效果与应用范围受到局限;现有的圆针缝合技术,由于机械结构尺寸受限,无法在如血管创口类狭小的组织空间内实现缝合。
[0004]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针组织闭合器械及其操作方法,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其中一者或多者。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针组织闭合器械,所述双针组织闭合器械沿其远端至近端的方向包括依次相连的导向管、缝合装置和鞘管;
[0007]所述缝合装置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缝合机构,每一组所述缝合机构均包括基座、针座、缝合针、缝合线、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缝合针位于所述针座上,所述缝合针的一端设有针尖,所述缝合针的远离针尖的一端与所述缝合线相连,且两组所述缝合
机构的缝合线的近端相连;
[0008]所述针座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针座相连并能够驱动所述针座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处或者第二极限位置处,当所述针座旋转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处时,所述针座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位于所述基座的外部,从而处于展开状态,当所述针座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处时,所述针座全部位于所述基座内,从而处于闭合状态;
[0009]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与所述缝合针相抵接以驱动所述缝合针带着所述缝合线沿所述针座进行缝合运动。
[0010]可选的,所述导向管沿其轴向具有贯穿其远端端面的导丝腔,所述导向管的近端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导丝腔相连通的导丝孔。
[0011]可选的,所述导向管沿其远端至近端的方向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沿其近端至远端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径沿其近端至远端的方向保持不变,所述第三管段弯曲设置,以使得所述导向管与所述缝合装置呈角度设置,所述导丝腔贯穿所述第一管段的轴向两端,所述导丝孔设于所述第二管段上且贯穿所述第二管段的远端设置。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管段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套接于所述内管的外部,所述导丝腔贯穿所述内管的轴向两端。
[0013]可选的,所述鞘管具有用于供所述缝合线穿过的第一孔腔、用于供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第二孔腔以及用于供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的第二孔腔。
[0014]可选的,所述双针组织闭合器械还包括与所述鞘管的近端相连的手柄,所述手柄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针座相对于所述基座进行旋转的第一驱动按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缝合针进行缝合运动的第二驱动按钮。
[0015]可选的,所述双针组织闭合器械还包括设于所述导向管和所述缝合装置之间的第一过渡接头以及设于所述缝合装置和所述鞘管之间的第二过渡接头,所述第一过渡接头的外径沿其远端至近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过渡接头的外径沿其远端至近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操控杆,所述操控杆的远端与所述针座相铰接,所述操控杆能够沿所述基座的轴向进行往复运动,以驱动所述针座相对于所述基座进行旋转。
[0017]可选的,所述操控杆包括相连的主操控杆和分操控杆,所述分操控杆的远端与对应的所述针座相连,两组所述缝合机构的所述主操控杆为同一根主操控杆,且两组所述缝合结构的所述分操控杆的近端通过同一个操控杆接头与同一根所述主操控杆的远端相连,所述操控杆接头设置于所述鞘管内。
[0018]可选的,所述缝合针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拨片和操控丝,所述针座上的对应位置处设有与所述驱动轴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针座,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操控丝相连,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拨片相连,所述操控丝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相对于所述针座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拨片和所述缝合针相对于所述针座进行转动,所述缝合针的靠近针尖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拨片相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
缝合针的远离所述针尖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拨片相配合的第二卡槽。
[0019]可选的,所述缝合针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针座上的至少两个第一摩擦滚轮以及至少一个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近端上的第二摩擦滚轮,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摩擦滚轮位于所述针座的一侧,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摩擦滚轮位于所述针座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摩擦滚轮或者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摩擦滚轮能够与所述缝合针相抵接。
[0020]可选的,所述缝合针呈弧形设置,所述针座具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内轮廓与所述缝合针的外轮廓相匹配,用于为所述缝合针提供运动轨道,以使得所述缝合针能够带着所述缝合线沿所述运动轨道进行缝合运动。
[0021]可选的,所述凸台的顶部具有沿其周向向内凸出设置的屋檐部,所述凸台的内轮廓形成内凹结构。
[002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双针组织闭合器械的操作方法,应用于上文所述的双针组织闭合器械,所述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朝向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针组织闭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针组织闭合器械沿其远端至近端的方向包括依次相连的导向管、缝合装置和鞘管;所述缝合装置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缝合机构,每一组所述缝合机构均包括基座、针座、缝合针、缝合线、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缝合针位于所述针座上,所述缝合针的一端设有针尖,所述缝合针的远离针尖的一端与所述缝合线相连,且两组所述缝合机构的缝合线的近端相连;所述针座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针座相连并能够驱动所述针座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处或者第二极限位置处,当所述针座旋转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处时,所述针座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位于所述基座的外部,从而处于展开状态,当所述针座旋转至第二极限位置处时,所述针座全部位于所述基座内,从而处于闭合状态;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与所述缝合针相抵接以驱动所述缝合针带着所述缝合线沿所述针座进行缝合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针组织闭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沿其轴向具有贯穿其远端端面的导丝腔,所述导向管的近端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导丝腔相连通的导丝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针组织闭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沿其远端至近端的方向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沿其近端至远端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径沿其近端至远端的方向保持不变,所述第三管段弯曲设置,以使得所述导向管与所述缝合装置呈角度设置,所述导丝腔贯穿所述第一管段的轴向两端,所述导丝孔设于所述第二管段上且贯穿所述第二管段的远端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针组织闭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套接于所述内管的外部,所述导丝腔贯穿所述内管的轴向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针组织闭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套接于所述内管的外部,所述导丝腔贯穿所述内管的轴向两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针组织闭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具有用于供所述缝合线穿过的第一孔腔、用于供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第二孔腔以及用于供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的第二孔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针组织闭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针组织闭合器械还包括与所述鞘管的近端相连的手柄,所述手柄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针座相对于所述基座进行旋转的第一驱动按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缝合针进行缝合运动的第二驱动按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针组织闭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针组织闭合器械还包括设于所述导向管和所述缝合装置之间的第一过渡接头以及设于所述缝合装置和所述鞘管之间的第二过渡接头,所述第一过渡接头的外径沿其远端至近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过渡接头的外径沿其远端至近端的方向逐渐减小。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针组织闭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操控杆,所述操控杆的远端与所述针座相铰接,所述操控杆能够沿所述基座的轴向进行往复运动,以驱动所述针座相对于所述基座进行旋转。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针组织闭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杆包括相连的主操控杆和分操控杆,所述分操控杆的远端与对应的所述针座相连,两组所述缝合机构的所
述主操控杆为同一根主操控杆,且两组所述缝合结构的所述分操控杆的近端通过同一个操控杆接头与同一根所述主操控杆的远端相连,所述操控杆接头设置于所述鞘管内。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针组织闭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拨片和操控丝,所述针座上的对应位置处设有与所述驱动轴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针座,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操控丝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育坤周祥程智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