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线穿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108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6
本公开描述一种缝线穿引装置,包括缝针、头端组件、以及连接组件,缝针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凹陷部,连接组件包括支撑件、第一推拉件、以及第二推拉件,头端组件包括上颚部和下颚部,上颚部和下颚部以绕第一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撑件的一端,第一推拉件同时与上颚部和下颚部铰接,上颚部和下颚部对应地设置有凹槽和约束机构,第二推拉件致动上颚部和下颚部的约束机构联动以使上颚部和下颚部的约束机构交替地对缝针进行固定和释放,约束机构包括同向布置的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约束机构以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同时抵接缝针的凹陷部的方式固定缝针。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固定缝针并且操作便捷的缝线穿引装置。固定缝针并且操作便捷的缝线穿引装置。固定缝针并且操作便捷的缝线穿引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缝线穿引装置


[0001]本公开大体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缝线穿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外科手术中,经常利用缝合器将缝线布设到目标组织中以对目标组织进行缝合,从而达到促进目标组织的愈合或减少组织出血的目的。例如,在半月板修复手术中,医生通常利用缝合器对撕裂的半月板进行缝合以将撕裂的组织重新连接起来,从而促进半月板的愈合和恢复。
[0003]在利用缝合器对目标组织进行缝合的过程中,缝合器通常需要致动缝针往复地对目标组织进行刺穿以将缝线重复多次穿过目标组织,直至完成缝合。如果缝针不能被稳定地固定于缝合器,则可能会影响缝合过程的顺利进行或者影响缝合的效果。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缝合装置,该内窥镜缝合装置的缝针被加载到端部执行器相应的钳口之后,通过刀片以单边卡接缝针的凹槽的方式与缝针形成单边接合,从而将缝针固定于钳口,钳口能够带动缝针刺穿目标组织,缝针能够带动缝线穿过目标组织。通过重复多次将缝线穿过目标组织以按照需要或期望完成对目标组织的缝合。
[0004]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所涉及的内窥镜缝合装置中,在缝合的过程中,刀片与缝针的凹槽的单边接合可能会因平衡性不佳而导致固定于钳口的缝针稳定性不好,在缝针对一些比较厚或者比较硬的目标组织进行刺穿时,可能出现例如缝针从钳口中脱落或缝合效果不佳等不期望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是有鉴于上述的状况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固定缝针并且操作便捷的缝线穿引装置。
[0006]为此,本公开提供一种缝线穿引装置,包括缝针、头端组件、控制组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头端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缝针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凹陷部,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支撑件、第一推拉件、以及第二推拉件,所述头端组件包括上颚部和下颚部,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以绕第一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所述第一推拉件穿过所述支撑件同时与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铰接,沿所述支撑件推拉所述第一推拉件以使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绕所述第一轴张开或闭合,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对应地设置有容纳所述缝针的凹槽、以及对置入所述凹槽的缝针进行固定或释放的约束机构,所述第二推拉件分别连接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的约束机构,所述控制组件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推拉件致动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的约束机构联动以使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的约束机构交替地对所述缝针进行固定和释放,其中,所述约束机构包括同向布置的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所述约束机构以所述第一细杆和所述第二细杆同时抵接所述缝针任一端的凹陷部的方式固定所述缝针、或者以所述第一细杆和所述第二细杆同时脱离所述缝针任一端的凹陷部的方式释放所述缝针。
[0007]在本公开中,通过沿支撑件推拉第一推拉件的方式使上颚部和下颚部张开或闭合,能够提高致动头端组件的便捷性,从而能够提高操作缝线穿引装置的便捷性。另外,通过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同时卡接缝针任一端的凹陷部,能够提高约束机构卡接缝针的平衡性,从而能够提高将缝针固定于凹槽的牢固性,进而能够提高将缝针固定于上颚部(或下颚部)的稳定性。另外,在使用缝线穿引装置对目标组织进行缝合时,上颚部和下颚部分别位于目标组织的两侧,当上颚部和下颚部闭合时,通过上颚部和下颚部的约束机构交替地对缝针进行固定和释放,使得例如固定于上颚部的缝针从上颚部释放而被固定于下颚部,在上颚部和下颚部张开时,下颚部能够带动缝针穿过目标组织,从而缝针带动缝线穿过目标组织。
[0008]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细杆具有第一凹坑,所述第二细杆具有第二凹坑,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相对设置,所述约束机构以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同时容纳所述缝针的方式释放所述缝针。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约束机构释放缝针的灵活性,从而能够比较便捷地从头端组件中取出缝针以便对缝针进行更换。
[0009]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具有放置位的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放置位且可相对所述基座转动的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第二推拉件连接,旋转所述旋钮以使所述第二推拉件致动所述约束机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旋转旋钮的方式致动约束机构,能够提高致动约束机构固定和释放缝针的便捷性。
[0010]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旋钮包括呈长板状的把手,所述第二推拉件连接于所述把手的两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连接于把手两端的第二推拉件跟随旋钮绕旋转中心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利用杠杆原理通过第二推拉件致动约束机构。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致动约束机构固定和释放缝针的便捷性。
[0011]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放置位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放置位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将所述旋钮在不同位置的放置位之间切换以使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的约束机构同时固定或释放所述缝针。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控制组件通过第二推拉件致动上颚部和下颚部的约束机构的灵活性。另外,在上颚部和下颚部的约束机构同时释放缝针时能够便于对缝针进行更换,从而提高更换缝针的便捷性。
[0012]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呈长条状,所述支撑件具有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支撑件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推拉件和所述第二推拉件可活动地置入所述第一通道,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分别具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凹槽的中空通路,所述约束机构可活动地置入所述中空通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推拉件可活动地置入第一通道,能够限定第一推拉件相对支撑件运动的路径和方向,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推拉件致动上颚部和下颚部的稳定性和顺畅性。另外,通过第一通道和中空通路对第二推拉件的运动路径和运动方向进行限定,能够提高第二推拉件致动约束机构的稳定性和顺畅性。
[0013]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中,可选地,所述中空通路远离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为封闭端。在这种情况下,当致动约束机构以使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在中空通路移动时,能够抑制出现由于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穿出上颚部(或下颚部)而损伤目标组织的
情况。另外,还能够抑制出现目标组织中的液体(例如组织液或血液)进入中空通路而影响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在中空通路移动等不期望的情况。
[0014]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缝针为具有预设弧度的弧形针,所述凹槽为与所述弧形针适配的弧形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对缝针进行定位以使缝针以预设角度置入凹槽,也即能够使得缝针以与弧形腔适配的角度置入凹槽,当缝针置入凹槽的角度与弧形腔不适配时,缝针将无法置入凹槽。另外,还能够抑制出现由于缝针发生转动导致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无法对准缝针任一端的凹陷部等不期望的情况。
[0015]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细杆和所述第二细杆由刚性材料制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的刚性,从而能够提高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卡接缝针的稳定性。
[0016]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线穿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缝针、头端组件、控制组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头端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缝针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凹陷部,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支撑件、第一推拉件、以及第二推拉件,所述头端组件包括上颚部和下颚部,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以绕第一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所述第一推拉件穿过所述支撑件同时与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铰接,沿所述支撑件推拉所述第一推拉件以使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绕所述第一轴张开或闭合,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对应地设置有容纳所述缝针的凹槽、以及对置入所述凹槽的缝针进行固定或释放的约束机构,所述第二推拉件分别连接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的约束机构,所述控制组件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推拉件致动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的约束机构联动以使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的约束机构交替地对所述缝针进行固定和释放,其中,所述约束机构包括同向布置的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所述约束机构以所述第一细杆和所述第二细杆同时抵接所述缝针任一端的凹陷部的方式固定所述缝针、或者以所述第一细杆和所述第二细杆同时脱离所述缝针任一端的凹陷部的方式释放所述缝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线穿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细杆具有第一凹坑,所述第二细杆具有第二凹坑,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相对设置,所述约束机构以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同时容纳所述缝针的方式释放所述缝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亚杰乔堃
申请(专利权)人:中杰超润天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