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单针组织闭合器械及其操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992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单针组织闭合器械及其操作方法,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包括基座、针座和缝合针,所述缝合针呈弧形设置,且所述缝合针的一端设有针尖,所述缝合针的远离针尖的一端用于与缝合线相连;所述针座的上表面具有与所述缝合针的外轮廓相匹配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缝合针并为其提供运动轨道;所述针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且可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以使所述针座处于关闭状态或展开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各种尺寸的待闭合对象(例如血管创口)的闭合,且通过一次介入即可实现多次穿针动作,从而可以达到更好的闭合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单针组织闭合器械及其操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单针组织闭合器械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采用Seldinger(经皮穿刺)技术进行经皮血管穿刺已半个多世纪,如何快速、安全地对穿刺点进行止血仍然是临床上面临的挑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工压迫止血方法是手术者的唯一选择。该方法要求手术者对血管穿刺点持续施加近乎血流阻断性压力10~20min,并严格制动6~24h;其止血效果确切,直到现在仍然是穿刺点止血的金标准。但人工压迫止血方法存在血肿形成、患者不适、迷走神经反射、占用医护人员时间等缺点,且随着血管介入治疗发展,常需要使用更粗的导管鞘及抗凝药物,止血所需压迫时间更长,使问题更加突显。为减少压迫及制动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解放医护人员双手,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止血方法、材料及器械,血管闭合器类辅助闭合血管穿刺点并达到止血目的医疗器械应运而生。经过多年发展,血管闭合器止血方法已逐步成为血管介入操作后穿刺点处理的常规方法。在现代外科手术中,如何高效闭合血管止血一直是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快速止血也一直是制约外科手术发展的瓶颈。用于动脉穿刺点止血、经皮血管穿刺以及血管吻合止血的传统医疗器械很多,这些血管闭合器械各有优势,但在普适性方面都有着各自的局限性。目前市面上一种血管闭合器基本对应一种相应的血管闭合类型,而常规一场手术可能要用到好几种器械。频繁更换器械的烦琐操作无疑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所以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高普适性的血管闭合器械以较好实现任意范围的血管闭合。
[0003]基于此,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缝合血管穿刺部位的血管闭合器械。该血管闭合器械能够用于缝合更大范围的血管创口尺寸,提供更好的止血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血管闭合器械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0004]1、现有的血管闭合器械在对血管进行缝合时使用单一一根缝合线绕血管创口一圈实现缝合,止血效果往往欠佳;
[0005]2、现有技术在进行不同尺寸的血管穿刺口缝合时,往往需要使用多把或者多款血管闭合器械;
[0006]3、市面上现有的血管闭合器械用的仍是直针进行缝合,其使用效果与应用范围受到局限;
[0007]4、现有的圆针缝合技术,由于机械结构尺寸受限,无法在如血管创口类狭小的组织空间内实现缝合。
[0008]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单针组织闭合器械及其操作方法,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其中一者或多者。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包括基座、针座和缝合针,
[0011]所述缝合针呈弧形设置,且所述缝合针的一端设有针尖,所述缝合针的远离针尖的一端用于与缝合线相连;
[0012]所述针座的上表面具有与所述缝合针的外轮廓相匹配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缝合针并为其提供运动轨道;
[0013]所述针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且可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以使所述针座处于关闭状态或展开状态。
[0014]可选的,所述基座包括水平安装板,所述针座的轴向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水平安装板的长度,所述水平安装板的近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针座的底部的近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适配,两者转动连接。
[0015]可选的,所述水平安装板的近端还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所述第一定位凸台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第一定位凸台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一安装孔的直径,由此使得所述第一定位凸台在轴向超出所述第一安装孔。
[0016]可选的,所述水平安装板在水平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第一侧,所述第一定位凸台位于第二侧;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水平安装板的第一侧的边缘具有第一间距。
[0017]可选的,在所述针座的底部,所述转轴与所述针座的第一侧的边缘之间设置第二定位凸台,所述第二定位凸台与所述第一间距适配。
[0018]可选的,在所述针座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凸台与所述第二定位凸台位于所述转轴的水平方向的两侧;在所述针座处于展开状态下,第二定位凸台旋转至与第一定位凸台相抵靠。
[0019]可选的,所述针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凸出部以及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由所述凸出部围绕而成,所述凸出部的内轮廓的形状与所述缝合针的外轮廓相匹配,所述缝合针在初始状态下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与所述凸出部的内轮廓相抵靠。
[0020]可选的,所述凸出部的顶端具有沿其周向向内凸出设置的屋檐部,所述凸出部的内轮廓与所述屋檐部共同限定了所述缝合针的运动轨道。
[0021]可选的,所述凸出部的外侧面的近端设置有连接孔,用于供操控杆的远端与所述针座相铰接。
[0022]可选的,所述生物组织缝合装置还包括驱动轴,所述针座的水平方向的中央、偏向第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转动连接。
[0023]可选的,所述驱动轴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轴体,所述第二轴体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相适配,所述第一轴体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下方,所述第二轴体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上方。
[0024]可选的,所述生物组织缝合装置还包括拨片,所述拨片位于第一凹槽内,其一端与所述第二轴体固定连接,另一端抵住所述缝合针;所述缝合针的靠近针尖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拨片相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缝合针的远离所述针尖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拨片相配合的第
二卡槽;
[0025]所述生物组织缝合装置还包括操控丝,所述操控丝的远端包括套接部,所述套接部与所述第一轴体固定连接,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轴体转动。
[0026]可选的,所述基座包括位于近端的第一近端端板,所述水平安装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近端端板的高度;所述第一近端端板的远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处于同一高度,并且所述第二凹槽的轮廓为弧形,构成所述缝合针的运动轨道的一部分,所述弧形的圆心位于第一侧;当所述针座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凹槽的圆心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圆心重合。
[0027]可选的,所述第一近端端板的第二侧沿轴向设置第一贯穿槽与第二贯穿孔,两者远离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贯穿槽用于容纳并支撑操控杆,所述第二贯穿孔用于使操控丝穿过。
[0028]可选的,所述基座还包括位于远端的第一远端端板,所述针座位于所述第一远端端板与所述第一近端端板之间;所述生物组织缝合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基座相盖合的座盖,所述座盖包括与所述水平安装板相对设置的顶板、与所述第一近端端板相连的第二近端端板以及与所述第一远端端板相连的第二远端端板。
[0029]可选的,所述缝合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基座相盖合的座盖,所述座盖包括与所述水平安装板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针座和缝合针,所述缝合针呈弧形设置,且所述缝合针的一端设有针尖,所述缝合针的远离针尖的一端用于与缝合线相连;所述针座的上表面具有与所述缝合针的外轮廓相匹配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缝合针并为其提供运动轨道;所述针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且可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以使所述针座处于关闭状态或展开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水平安装板,所述针座的轴向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水平安装板的长度,所述水平安装板的近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针座的底部的近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适配,两者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安装板的近端还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所述第一定位凸台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第一定位凸台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一安装孔的直径,由此使得所述第一定位凸台在轴向超出所述第一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安装板在水平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第一侧,所述第一定位凸台位于第二侧;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水平安装板的第一侧的边缘具有第一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座的底部,所述转轴与所述针座的第一侧的边缘之间设置第二定位凸台,所述第二定位凸台与所述第一间距适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座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凸台与所述第二定位凸台位于所述转轴的水平方向的两侧;在所述针座处于展开状态下,第二定位凸台旋转至与第一定位凸台相抵靠。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凸出部以及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由所述凸出部围绕而成,所述凸出部的内轮廓的形状与所述缝合针的外轮廓相匹配,所述缝合针在初始状态下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与所述凸出部的内轮廓相抵靠。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顶端具有沿其周向向内凸出设置的屋檐部,所述凸出部的内轮廓与所述屋檐部共同限定了所述缝合针的运动轨道。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外侧面的近端设置有连接孔,用于供操控杆的远端与所述针座相铰接。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组织缝合装置还包括驱动轴,所述针座的水平方向的中央、偏向第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转动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轴体,所述第二轴体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相适配,所述第一轴体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下方,所述第二轴体
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上方。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物组织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组织缝合装置还包括拨片,所述拨片位于第一凹槽内,其一端与所述第二轴体固定连接,另一端抵住所述缝合针;所述缝合针的靠近针尖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拨片相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缝合针的远离所述针尖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育坤周祥程智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