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构筑物以及该构筑物的多时段控制运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9971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构筑物,包括池区和分别接入所述池区的进出水系统、曝气系统、漂洗排出系统以及排泥系统,所述池区为并排相邻设置的两组,每组均包括使用连通井相互连通设置的第一反应沉淀区、反应区以及第二反应沉淀区;所述进出水系统包括进水渠道和进水闸门;所述进水闸门位于所述进水渠道中且可分别进水通入控制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沉淀区、所述反应区以及所述第二反应沉淀区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构筑物的控制运行方法,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构筑物以及该构筑物的控制运行方法,通过控制进水点、出水点、曝气系统和搅拌系统的交替变换,实现池区中厌氧、缺氧、好氧和沉淀工况的交替,脱氮除磷效果稳定,省电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构筑物以及该构筑物的多时段 控制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家正逐步提高污水处理企业对氮、磷等营养元素排 放的标准,这就要求新建或改建污水处理厂时,应加强污水处理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现有的污水处理构筑物结构复杂,虽能达到处理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就其处理 工效的发挥及节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在1、传统的污水处理单元 在生化处理的主体构筑物外,要辅助以二沉池及污泥内外回流等设备或设施,能耗大且运 行费用高。2、为了保证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构筑物的占地面积通常都较大,土建费用 高,不利于应用在对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改建当中。此外,池体面积过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 废气收集的难度,且除臭设备安装不利。3、目前较多的脱氮除磷工艺运行控制方法不佳,导 致了构筑物脱氮除磷的效果难以发挥,且耗电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构筑物以及该构筑物 的多时段控制运行方法,脱氮除磷效果稳定,省电节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构筑物,包括池区和 分别接入所述池区的进出水系统、曝气系统、漂洗排出系统以及排泥系统,所述池区为并排 相邻设置的两组,每组均包括相互连通设置的第一反应沉淀区、反应区以及第二反应沉淀 区;所述进出水系统包括进水渠道和进水间门;所述进水间门位于所述进水渠道中且 可分别进水通入控制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沉淀区、所述反应区以及所述第二反应沉淀区 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 一种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多时段控制运行方法,包括当污水进入第一反应沉淀区进入池区时,所述第一反应沉淀区进行多次交替曝气 或搅拌,反应区进行曝气,第二反应沉淀区进行沉淀排水;当所述污水进入所述反应区进入所述池区时,所述第一反应沉淀区进行曝气,所 述反应区进行交替曝气和搅拌,所述第二反应沉淀区进行沉淀排水;当所述污水进入所述第二反应沉淀区进入所述池区时,所述第一反应沉淀区进行 沉淀排水,所述反应区进行曝气,所述第二反应沉淀区进行交替曝气和搅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处理构筑物以及该构筑物的多时段控制运行方法,具有如下 有益效果通过控制进水点、出水点、曝气系统和搅拌系统的交替变换,实现池区中厌氧、缺 氧、好氧和沉淀工况的多次交替,脱氮除磷效果稳定,省电节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连通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2所示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连通井结构A-A方向上的剖面示 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2所示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连通井结构B-B方向上的剖面示 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出水渠道的位置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出水渠道的横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污水处理构筑物的控制运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污水处理构筑物的控制运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污水处理构筑物的控制运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污水处理构筑物的控制运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 步地详细描述。一种污水处理构筑物,包括池区1和分别接入所述池区1的进出水系统2、曝气系 统3、漂洗排出系统4以及排泥系统5,所述池区1为并排相邻设置的两组,每组均包括相互 连通设置的第一反应沉淀区U、反应区12以及第二反应沉淀区13 ;所述进出水系统2包括进水渠道21和进水闸门22 ;所述进水闸门22位于所述进 水渠道21中且可分别进水通入控制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沉淀区11、所述反应区12以及 所述第二反应沉淀区13上。参见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平面示意图,其中,池区1为并排 相邻设置的两组,共六个区域,每组均包括三个相邻设置的池区,分别为第一反应沉淀区 11、反应区12以及第二反应沉淀区13,第一反应沉淀区11、所述第二反应沉淀区13分别位 于所述反应区12的两侧,其中,第一反应沉淀区11和反应区12、反应区12和第二反应沉淀 区13具有功用池壁14,池壁14的边例设置管沟15。进水渠道21沿反应区12的池边设置,进水渠道21中具有进水闸门22,进水闸门 22分别设置在六个区域的池体池壁上,进水闸门22的开启能够使进水渠道21中的污水进 入各个不同区域的池体中,具体实施中,进水渠道21可以设置多条,本实施例设置两条进 水渠道21,分别为第一进水渠道212和第二进水渠道214、其中第一进水渠道212设置在如 图1所示下方反应区的底部边侧,此条进水渠道的两端及中部分别设置三个进水闸门,即 设置在第一反应沉淀区11上的闸门221,设置在反应区12上的闸门222以及设置在第二反 应沉淀区12上的闸门223 ;第二进水渠道214沿底部反应区12的侧体池壁设置,并延伸至顶部反应区12的底部边侧,第二进水渠道214设置的进水间门的位置与上述第一条进水渠 道设置的进水闸门的位置大致相同,分别具有闸门223、闸门224以及闸门225。通过对进 出水系统2的控制,可实现污水通过进水渠道21进入不同区域中的池区,例如,通过分别控 制第一进水渠道212中闸门221、闸门222以及闸门223的开启和关闭,可以将第一进水渠 道212中的污水分别进水通入第一反应沉淀区11、反应区12以及第二反应沉淀区13 ;通过 分别控制第二进水渠道214中闸门224、闸门225以及闸门226的开启和关闭,可以实现上 述同样的进水通入效果,不再赘述。曝气系统3包括空气管路31、微孔曝气头32以及液下搅拌机33,空气管路31自 管沟15延展铺设至所述池区1的底部,微孔曝气头32装设在空气管路31上,所述液下搅 拌机33装设在池区1中;具体实施中,空气管路31部分装设在管沟15中,部分铺设在池区 1的底部,铺设在池区1上的空气管路31上设置微孔曝气头32,当曝气系统3工作时,空气 通过空气管路31输送至池区中的池底,并通过微孔曝气头32输出进行曝气,空气管路31 以及微孔曝气头32铺设在所有的池区中,即第一反应沉淀区11、反应区12以及第二反应沉 淀区13中;液下搅拌机33分别设置在各池区的池壁上,具体实现中,并不限定液下搅拌机 33的具体位置。通过对曝气系统3的控制,可实现池区中曝气和搅拌工况的实施。漂洗排出系统4包括漂洗管路41、用于存储漂洗水的漂洗水池42以及潜水泵43, 所述漂洗水池42位于所述池区具有的两组相邻设置的所述反应区12之间,所述潜水泵43 设置在所述漂洗水池42中,所述漂洗管路41铺设在所述管沟15中。漂洗水池42为长方 形池体,设置在两反应区之间,具体实施中,通过对漂洗排出系统4的控制,可实现漂洗水 对出水渠道的清洗。排泥系统5包括排泥管路51、斜管52以及污泥泵53,排泥管路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构筑物,包括池区和分别接入所述池区的进出水系统、曝气系统、漂洗排出系统以及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区为并排相邻设置的两组,每组均包括用连通井相互连通设置的第一反应沉淀区、反应区以及第二反应沉淀区;所述进出水系统包括进水渠道和进水闸门;所述进水闸门位于所述进水渠道中且可分别进水通入控制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沉淀区、所述反应区以及所述第二反应沉淀区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君刘章富杨淑芳孟凡良熊杨郝晓龙吴平胜陈桂红黄晓丹郑金伟刘劲松齐芳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