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白牡蛎的人工繁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9027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白牡蛎的人工繁育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证据筛查电白牡蛎亲本,根据电白牡蛎具有适应于半咸水的特征,采用盐度阶段性变化与个体发育协同原则,首次实现了濒危珍稀的电白牡蛎苗种人工繁育。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亲本采集、性腺促熟、人工孵化、子代培育等技术环节,成功培育出大量电白牡蛎苗种,为其苗种生产、土著品种开发、资源恢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实用性强,便于操作,易于推广等优点。易于推广等优点。易于推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白牡蛎的人工繁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农业中贝类苗种繁育
,具体涉及一种电白牡蛎Crassostrea dianbaiensis的人工繁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白牡蛎Crassostrea dianbaiensis是Xia等(2014)根据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论证后于2014年报道的一个巨蛎属牡蛎新物种。它是一种典型半咸水型牡蛎,生活在我国华南沿海的亚热带、热带海域(广东、广西、海南)及日本的温带海域(四国岛),与香港牡蛎、近江牡蛎、熊本牡蛎经常生活在一起,具有生活重叠区(Xia et al.,2014;Sekino et al.,2015)。具有种群数量少、零星分布的特点,是一种濒危珍稀牡蛎物种,极其罕见。
[0003]经过专利技术人团队近几年研究,发现这种牡蛎与我国的近江牡蛎极其相似,但是存在着以下主要不同点:

形态学差异:电白牡蛎双壳均具有同心环状生长纹,且条纹间距较密集,形态上与欧洲牡蛎比较相似,不同于近江牡蛎;其贝壳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与近江牡蛎非常相似;但是左壳较深,不同于近江牡蛎(Xia et al.,2014;Sekino et al.,2015)。

解剖学差异:电白牡蛎解剖开后,可以看见两排筛管,是游离的,这一点与香港牡蛎可见四排游离鳃管一致,不同于近江牡蛎;但是,电白牡蛎肉色发黄,与近江牡蛎比较相似,不同于香港牡蛎牡蛎肉色发白。

遗传学差异:从其分子生物学证据的NJ树上看,电白牡蛎的进化在我国常见巨蛎属牡蛎(长牡蛎、葡萄牙牡蛎、熊本牡蛎、香港牡蛎、近江牡蛎)之外,是一种典型的广温型牡蛎物种(Xia et al.,2014;Sekino et al.,2015)。
[0004]专利技术人研发团队发现部分野生电白牡蛎具有个头较大,肉质较好,形态规整等优点,且双壳均具有均匀分布的生长环纹,可能具有较好的商业开发价值。但是由于这种牡蛎资源高度稀缺,数量极少,给我们进一研究其繁殖生物学、繁育养成等工作带了一系列麻烦。为此,能否采集到这种牡蛎亲本,如何进行人工繁育,能否繁育成功成为本专利技术主要创新点。如果可以繁育成功,不仅仅可以增加该物种的种群规模,维护其生物多样性,还可以为我国牡蛎养殖专业提供一个新的牡蛎品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开发电白牡蛎人工繁育技术,旨在培育出一个具有较高潜在经济价值的牡蛎新品种,即提供一种半咸水型电白牡蛎Crassostrea dianbaiensis的人工繁育方法;同时,为我国华南牡蛎生物资源的生态修复及其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0006]本专利技术的电白牡蛎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a、亲本采集:采集1

2龄野生电白牡蛎作为亲本;所有样品,首先经过形态学确认,之后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确保使用亲本准确度达100%;
[0008]b、性腺促熟:确认好的亲本放在生态虾池或室内人工促熟;其中,促熟时间与亲本本身性腺发育度正相关,如果亲本本身性腺好促熟时间相对较短,否则会相应延长;
[0009]c、人工孵化:当亲本性腺成熟时,采用日晒、流水刺激进行人工催产、受精和孵化,控制孵化密度为30

50个/ml,发育得到D形幼虫;或者采取解剖配子方式,获取大量成熟配子,之后进行受精、孵化,控制孵化密度为30

50个/ml,发育得到D形幼虫;
[0010]d、子代培育:将发育正常的D形幼虫按照3

5个/ml密度进行幼虫培育,当幼虫出现眼点、鳃原基、足向外伸时,投放附着基进行人工采苗,眼点幼虫密度控制在1

2个/ml;然后进入稚贝培育阶段,经过培育,即可获得健康的电白牡蛎苗种,在此期间,幼虫期投喂单胞藻,稚贝期间以虾池水作为生物饵料。
[0011]所述的采集1

2龄野生电白牡蛎作为亲本,其亲本采集地点为华南沿海红树林海域,大小为1

2龄野生电白牡蛎,优选野生牡蛎样品;由于该物种其经常与香港牡蛎、近江牡蛎、熊本牡蛎等其他牡蛎种类有生活重叠区域,首先根据双壳具有同心生长环纹来初步确定是否是电白牡蛎,剔除掉其他类别牡蛎;之后,结合分子手段进行物种鉴别,进一步确认是否为电白牡蛎,最后再以确定好的电白牡蛎作为亲本。
[0012]所述的人工促熟,其海水盐度在18

27ppt之间,温度在25

30℃之间。
[0013]所述的人工孵化中的采用日晒、流水刺激进行人工催产,优选为放置于气温为35

39℃阳光下晒0.5h,流水刺激0.5h进行人工催产。
[0014]所述受精孵化中的海水盐度要求在15

20ppt,温度在25

32℃之间。
[0015]优选,所述的当幼虫出现眼点、鳃原基、足向外伸时,投放附着基进行人工采苗是当30%幼虫出现眼点、鳃原基、足向外伸时,投放附着基进行人工采苗。
[0016]所述的子代培育中的幼虫培育及变态环境的海水盐度要求在15

20ppt,稚贝培育要求盐度在12

15ppt;整个培育期间的温度要求在25

30℃之间。
[0017]所述的子代培育中发育正常的D形幼虫是采用320目筛绢网对步骤c的D形幼虫进行优选,剔除掉畸形幼虫,得到发育正常的D形幼虫,之后再用于后续的幼虫培育。
[0018]所述的子代培育中的单胞藻为金藻、角毛藻或者二者1:1混合(体积比),虾池水是指生态池中含有大量多元化的单胞藻类及有机颗粒的天然饵料。
[0019]本专利技术研究方法类似于之前对比文件1香港牡蛎人工繁育(张跃环、肖述、张扬、喻子牛.一种华南沿海香港牡蛎室内大规模人工繁育方法.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专利号:ZL201410035539.0)及对比文件2的熊本牡蛎人工繁育方法(张跃环、肖述、张扬、喻子牛.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盐度渐变式熊本牡蛎室内大规模人工繁育新方法.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专利号:ZL201410037056.4),均采用盐度阶段性变化与个体发育协同相关原则,但是本专利技术进行了优化处理,成功的获得了大量电白牡蛎苗种,本专利技术与前2个对比文件存在着以下显著性差别:

研究对象不同:以往报道的牡蛎类别均为常见种类,香港牡蛎、熊本牡蛎很常见;而本专利技术的电白牡蛎,是2014年报道的一个新种,具有高度的创新性。

研究对象稀缺性不同:2个对比文件的两种牡蛎比较容易获得,种群数量大,亲本很容易获得;而本专利技术的电白牡蛎具有高度稀缺性,种群数量极少,鲜活样品很难获得。

研究效果不同:虽然本专利技术也是采用了之前2个对比文件的盐度阶段性变化与个体发育协同相关原则,但是现有技术并没有公开电白牡蛎需要盐度阶段性变化,也没有公开电白牡蛎的盐度阶段性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白牡蛎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亲本采集:采集1

2龄野生电白牡蛎作为亲本;b、性腺促熟:确认好的亲本放在生态虾池或室内人工促熟;c、人工孵化:当亲本性腺成熟时,采用日晒、流水刺激进行人工催产、受精和孵化,控制孵化密度为30

50个/ml,发育得到D形幼虫;或者采取解剖配子方式,获取大量成熟配子,之后进行受精、孵化,控制孵化密度为30

50个/ml,发育得到D形幼虫;d、子代培育:将发育正常的D形幼虫按照3

5个/ml密度进行幼虫培育,当幼虫出现眼点、鳃原基、足向外伸时,投放附着基进行人工采苗,眼点幼虫密度控制在1

2个/ml;然后进入稚贝培育阶段,经过培育,即可获得健康的电白牡蛎苗种,在此期间,幼虫期投喂单胞藻,稚贝期间以虾池水作为生物饵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集1

2龄野生电白牡蛎作为亲本,其亲本采集地点为华南沿海红树林海域,要根据双壳具有同心生长环纹来初步确定是否是电白牡蛎,剔除掉其他类别牡蛎;之后,结合分子手段进行物种鉴别,进一步确认是否为电白牡蛎,最后再以确定好的电白牡蛎作为亲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促熟,其海水盐度在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跃环秦艳平李军马海涛喻子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