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华专利>正文

多点式自旋转布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8322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点式自旋转布水装置,包括一进水管和复数根布水管,布水管上设有喷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配水罩;所述进水管固定设置,且包括进水横管和进水竖管;所述的配水罩可转动地套于进水竖管末端的外侧,该配水罩与所述进水竖管之间形成配水区;所述复数根布水管横向放射状地均匀分布于所述配水罩的外侧,与所述配水罩固定连接并贯通,且该复数根布水管与所述配水罩形成一可旋转整体;所述各布水管各自沿布水管纵轴面的一侧上的喷孔的总数多于另一侧上的喷孔的总数。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配水均匀、混合效果好、不短流、不堵塞、零能耗、安装维护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点式自旋转布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厌氧处理反应器的布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多点式自旋 转布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污水厌氧处理设备中,布水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对进水进行勻速、勻量分配,布水 情况是影响污水厌氧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实际工程多采用多孔管或多管连 续进水方式布水,以增加布水点提高布水均勻性,但受到一定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水力负荷 的限制,布水管的数量和开孔数量均有限,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达不到布水要求;再者,随着 管数和孔数的增大,孔口流速减小,孔口易堵塞,且水流搅动力度小,水流易随着反应生成 的沼气气泡在污泥层上升过程形成的通道流动而造成短流,混合效果不佳,厌氧颗粒污泥 容易产生沉淀;若增大孔径以减轻堵塞现象,在一定的流量条件下,布水点数将减少,孔口 流速降低,也达不到混合效果。针对传统布水装置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各类脉冲式布水装置相继问世并在厌氧反 应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脉冲式布水装置包括进水管和位于厌氧反应器底部的管道,管道 由多组组成,在进水管与每一组管道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通过信号控制每一组管 道脉冲式进水,实现整个厌氧反应器均勻连续进水。脉冲进水,有效改善了反应器的布水均 勻性和泥水混合效果,大大提高了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但由于采用电磁阀控制,增加了 系统的投入成本、运行费用及后期维护费用,安装、维护相对复杂;加之电磁脉冲瞬时冲击 力大,易对颗粒污泥造成破坏,严重时将影响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生长,降低处理效果;且对 每一组布水管道而言,脉冲式布水实属间断性进水,在一个布水周期中每组管道处于静置 状态的时间长于进水状态,长时间的静置和瞬间的进水导致污泥在管道内逐渐沉积,长期 运行易造成管道堵塞,维护困难。虹吸式脉冲布水装置省去了电磁阀等动力设备,使布水装 置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效果不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配水均勻、混合效果好、 不短流、不堵塞、零能耗、安装维护方便的多点式自旋转布水装置。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点式自旋转布水装置,包括 一进水管、复数根布水管和一配水罩,布水管上设有喷孔,所述进水管固定设置,且包括进 水横管和进水竖管;所述的配水罩可转动地套于进水竖管末端的外侧,该配水罩与所述进 水竖管之间形成配水区;所述复数根布水管横向放射状地均勻分布于所述配水罩的外侧, 与所述配水罩固定连接并贯通,且该复数根布水管与所述配水罩形成一可旋转整体;所述 各布水管各自沿布水管纵轴面的一侧上的喷孔的总数多于另一侧上的喷孔的总数。较佳的,所述布水管的数量为两根,并以所述配水罩的旋转轴为中心对称分布,所 述任一布水管上的喷孔沿布水管纵轴面的单侧且不均勻分布,且所述两根布水管上的喷孔以所述配水罩的旋转轴为中心对称分布。以保证两侧产生的推力大小相等,力矩同向,推动 布水装置围绕反应器中心连续稳定旋转,从而实现布水的时间均勻性,以达在配水均衡;较佳的,所述任一布水管上的喷孔沿旋转中心向外方向,孔径呈递增趋势,而相邻 两孔的间距呈递减趋势。以在较大程度上消除因阻力损失大小差异对各布水喷孔的影响, 从而实现布水的空间均勻性。较佳的,所述的布水管的末端斜向下弯曲,呈钩状,搅拌力度强,且不做封堵,防堵 效果好。较佳的,所述配水罩呈圆柱形,与进水竖管同轴套接,以保证旋转时以进水竖管的 轴线为旋转中心,所述配水罩与所述进水竖管之间的配水区绕中心轴均等分布,形成同心 环状配水区,以利于均勻配水。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布水装置在布水过程中,污水是以自流的方式进入并 通过整个布水装置,并以布水孔产生的水射反推力带动布水装置自发旋转完成全局布水, 泥水则以喷孔射水的水力搅拌及横向布水管的机械搅拌达到充分混合,整个过程无需外加 动力,零能耗。所述布水装置仅采用少量布水管开孔即可实现全局布水,打破了传统布水装 置在管数和开孔数量上的局限。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通过调节开孔数量有效保证喷孔 流量和流速,布水均勻,混合充分,无底部沉泥和局部短流现象;布水连续,在正常运作期各 喷孔无间断射水,无堵塞现象。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作为本技术的多点式自旋转布水装置10的 一较佳实施例,其包括一进水管1、两布水管2和一配水罩3。所述进水管1固定设置,且包括进水横管11和进水竖管12。所述的配水罩3可转 动地套于进水竖管12末端的外侧,所述配水罩3呈圆柱形,与进水竖管1同轴套接,以保证 旋转时以进水竖管1的轴线为旋转中心,所述配水罩3与所述进水竖管1之间的配水区绕 中心轴均等分布,形成同心环状配水区32,以利于均勻配水。所述两根布水管2对称分布于 所述配水罩3的两侧,与所述配水罩3固定连接并贯通,且该两根布水管2与所述配水罩3 形成一可旋转整体。且所述两根布水管2上均开设有喷孔22,该喷孔22以所述配水罩3的 旋转轴为中心对称分布,所述任一布水管2上的喷孔22沿布水管2纵轴面的单侧且不均勻 分布,以保证两侧产生的推力大小相等,力矩同向,推动布水装置10围绕反应器(未图示) 中心连续稳定旋转,从而实现布水的时间均勻性,以达在配水均衡。所述任一布水管2上的 喷孔22沿旋转中心向外方向,孔径呈递增趋势,而相邻两孔的间距呈递减趋势。以在较大 程度上消除因阻力损失大小差异对各布水喷孔22的影响,从而实现布水的空间均勻性。所 述的布水管2的末端24斜向下弯曲,呈钩状,搅拌力度强,且不做封堵,防堵效果好。其工作原理如下4所述配水罩3作为中心枢纽将布水装置10固定部分的进水管1和可动部分的布 水管2连接成一体。污水自进水横管11引至反应器内部,沿进水竖管12下落,从进水竖管 12末端孔口流入配水罩3和进水竖管12间的同心环状配水区32,经快速消能、整流,均勻 分布至与配水罩3连通的布水管2的两端,水流流经布水管2上不同位置、不同孔径的喷孔 22,以一定的速度喷出。喷孔22孔径大小根据不同位置布水点阻力损失差异的影响进行合 理设计,确保了各喷孔22流量和流速的均一性。随着水流的连续喷射,布水管2受射流产 生的反推力作用绕进水竖管自发旋转而做圆周运动,以对底部沉泥产生向心作用力,带动 沉泥向中心排泥斗靠拢,利于排泥,且水流沿布水管2转动轨迹均勻分布于反应器内。反应 器内水量开始上涨,逐渐没过布水装置10,此时布水管2受到静水阻力影响转速逐渐减小 直至达到某一平衡值,布水系统进入了稳定态,转速恒定,布水均勻。喷孔22射流的搅动和 布水装置10的转动带动周边泥水充分混合,喷孔无堵塞,池底无沉泥,运行稳定,且运行阶 段喷孔始终处于非静置状态,布水连续,也有效解决了传统布水装置惯有的堵塞问题。所述 的布水管2在自身水射反作用力推动下连续勻速转动,实现连续均勻布水的同时充当了搅 拌器的作用,并结合了机械搅拌及水力搅拌特性于一身,起到了良好的泥水混合效果,防止 了反应器底层积泥和局部短流现象,且无需外来动力设备,无能耗,且因无附属设备,结构 简单,制安、维护方便。当然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作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点式自旋转布水装置,包括一进水管和复数根布水管,布水管上设有喷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配水罩;所述进水管固定设置,且包括进水横管和进水竖管;所述的配水罩可转动地套于进水竖管末端的外侧,该配水罩与所述进水竖管之间形成配水区;所述复数根布水管横向放射状地均匀分布于所述配水罩的外侧,与所述配水罩固定连接并贯通,且该复数根布水管与所述配水罩形成一可旋转整体;所述各布水管各自沿布水管纵轴面的一侧上的喷孔的总数多于另一侧上的喷孔的总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张冲
申请(专利权)人:张华张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