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电解槽热交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10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电解槽热交换结构,包括热交换组件、防护组件和槽体组件,所述热交换组件的外部包裹着槽体组件,且热交换组件的底端表面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法兰盘、换热总管、换热支管、封盖和扶手块,且法兰盘的内部设置有换热总管,所述换热总管的底端设置有换热支管,且换热总管的顶端安装有扶手块。该新电解槽热交换结构,封盖与换热总管相连接,防止热交换过程热量散发过多,造成生产安全性不高,换热支管排列式分布,提升整个电解槽的电解效率,换热总管卡合在法兰盘的内部,加强了换热总管的抗弯曲强度,以免在换热支管发生不同程度的热胀冷缩时对换热总管产生横向力导致换热总管发生形变开裂。热总管产生横向力导致换热总管发生形变开裂。热总管产生横向力导致换热总管发生形变开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电解槽热交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有色金属冶炼
,具体为一种新电解槽热交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今镁电解工业于1886年诞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针对解决镁电解多级槽运行过程中热交换器换热总管局部开裂问题,电解槽热交换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艺需求需要经常通冷空气用以给电解质降温,导致热交换器换热总管及支管经常发生热变形,长时间积累下会在应力集中点发生疲劳断裂的情况,造成热交换器泄漏,大幅度减少热交换器的使用寿命,产生可观的经济损失。
[0003]市场上的输液架在使用中,电解槽热交换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艺需求需要经常通冷空气用以给电解质降温,导致热交换器换热总管及支管经常发生热变形,长时间积累下会在应力集中点发生疲劳断裂的情况,造成热交换器泄漏,大幅度减少热交换器的使用寿命,产生可观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电解槽热交换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电解槽热交换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电解槽热交换结构,包括热交换组件、防护组件和槽体组件,所述热交换组件的外部包裹着槽体组件,且热交换组件的底端表面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法兰盘、换热总管、换热支管、封盖和扶手块,且法兰盘的内部设置有换热总管,所述换热总管的底端设置有换热支管,且换热总管的顶端安装有扶手块,所述换热总管的外部表面安装有封盖。
[0006]进一步的,所述封盖与换热总管相连接,且换热总管外观为圆形。
[0007]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总管与换热支管之间为套接连接,且换热支管排列式分布。
[0008]进一步的,所述法兰盘与换热总管之间为卡合连接,换热总管与封盖相贴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组件包括液下安装板、固定板、螺纹孔和筋板,且液下安装板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部表面设置有螺纹孔,且液下安装板的外部表面设置有筋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液下安装板与筋板相贴合,且液下安装板与筋板使用材料相同。
[0011]进一步的,所述槽体组件包括沟槽和安装孔,且沟槽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沟槽的外观为长条形,且沟槽与安装孔相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电解槽热交换结构设置有封盖与换热总管相连接,防止热交换过程热量散发过多,造成生产安全性不高,换热支管排列式分布,提升整个电解槽的电解效率,换热总管卡合在法兰盘的内部,加强了换热总管的抗弯曲强度,以免在换热支管发生不同程度的热胀冷缩时对换热总管产生横向力导致换热总管发生形变开裂;
[0014]液下安装板的外部表面贴合有筋板,且液下安装板为整体式结构,可消除位于易损截面因液下罐安装、换热支管热变形的应力集中点,让整个热交换器的换热总管受力均匀,辅以增加外侧筋板,以增强换热总管的整体结构强度,液下安装板与筋板材料使用相同,以避免因热变形系数不同产生应力。
[0015]沟槽的外观为长条形,便于对其电解槽的使用,同时沟槽两端有着一体式连接的安装孔,方便后其对热交换组件的安装,使其整个电解槽结构清晰明了,便于后期的检修与维护。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热交换组件正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防护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槽体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热交换组件;101、法兰盘;102、换热总管;103、换热支管;104、封盖;105、扶手块;2、防护组件;201、液下安装板;202、固定板;203、螺纹孔;204、筋板;3、槽体组件;301、沟槽;30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一种新电解槽热交换结构,包括:热交换组件1、防护组件2和槽体组件3,热交换组件1的外部包裹着槽体组件3,且热交换组件1的底端表面设置有防护组件2,热交换组件1包括法兰盘101、换热总管102、换热支管103、封盖104和扶手块105,且法兰盘101的内部设置有换热总管102,换热总管102的底端设置有换热支管103,且换热总管102的顶端安装有扶手块105,换热总管102的外部表面安装有封盖104,封盖104与换热总管102相连接,且换热总管102外观为圆形,封盖104与换热总管102相连接,防止热交换过程热量散发过多,造成生产安全性不高,换热总管102与换热支管103之间为套接连接,且换热支管103排列式分布,换热支管103排列式分布,提升整个电解槽的电解效率,法兰盘101与换热总管102之间为卡合连接,换热总管102与封盖104相贴合,换热总管102卡合在法兰盘101的内部,加强了换热总管102的抗弯曲强度,以免在换热支管103发生不同程度的热胀冷缩时对换热总管102产生横向力导致换热总管102发生形变开裂。
[0021]如图2

3所示,一种新电解槽热交换结构,防护组件2包括液下安装板201、固定板202、螺纹孔203和筋板204,且液下安装板201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202,固定板202的外部表面设置有螺纹孔203,且液下安装板201的外部表面设置有筋板204,液下安装板201与筋板204相贴合,且液下安装板201与筋板204使用材料相同,液下安装板201的外部表面贴合有筋板204,且液下安装板201为整体式结构,可消除位于易损截面因液下罐安装、换热支管103热变形的应力集中点,让整个热交换器的换热总管102受力均匀,辅以增加外侧筋板204,以增强换热总管102的整体结构强度,液下安装板201与筋板204材料使用相同,以避免因热变形系数不同产生应力,槽体组件3包括沟槽301和安装孔302,且沟槽301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孔302,沟槽301的外观为长条形,且沟槽301与安装孔302相连接,沟槽301的外观为长条形,便于对其电解槽的使用,同时沟槽301两端有着一体式连接的安装孔302,方便后其对热交换组件1的安装,使其整个电解槽结构清晰明了,便于后期的检修与维护。
[0022]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新电解槽热交换结构首先通过将热交换组件1塞入到与沟槽301相连接的圆形安装孔302内,在换热总管102的外部表面,设置有法兰盘101,加强了换热总管102的抗弯曲强度,底部套接安装的换热支管103,用来实现电解操作,在其换热总管102的顶端位置处安装有封盖104及其扶手块105,可方便后期对热交换组件1的更换于维护,同时在换热支管103的两端处,采用整体式液下安装板201进行安装,消除了位于易损截面因液下罐安装、换热支管103热变形的应力集中点,让整个热交换器的换热总管102受力均匀,在液下安装板201的外侧增加筋板204,以增强换热总管102的整体结构强度,就这样完成整个新电解槽热交换结构的使用过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电解槽热交换结构,包括热交换组件(1)、防护组件(2)和槽体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组件(1)的外部包裹着槽体组件(3),且热交换组件(1)的底端表面设置有防护组件(2),所述热交换组件(1)包括法兰盘(101)、换热总管(102)、换热支管(103)、封盖(104)和扶手块(105),且法兰盘(101)的内部设置有换热总管(102),所述换热总管(102)的底端设置有换热支管(103),且换热总管(102)的顶端安装有扶手块(105),所述换热总管(102)的外部表面安装有封盖(1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电解槽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104)与换热总管(102)相连接,且换热总管(102)外观为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电解槽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总管(102)与换热支管(103)之间为套接连接,且换热支管(103)排列式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电解槽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亚鑫张景臣包勿仁胥永张剑刘师刚王中启
申请(专利权)人:朝阳金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