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乙酸用自动测量比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6892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氯乙酸用自动测量比重装置,涉及氯乙酸技术领域。它包括两个反应釜、两个一级冷凝器和一个二级冷凝器;反应釜均通过出气管与对应的一级冷凝器的进气端连通;一级冷凝器的出气端均连通有分叉管;两个分叉管的另一端均连通有进釜管和二次管;进釜管均与另一个反应釜连通;二次管均与二级冷凝器的进气端连通;一级冷凝器的出液端均通过出液管与对应的反应釜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根据压力进行自动循环方便测比重,而且使用更方便。而且使用更方便。而且使用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氯乙酸用自动测量比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氯乙酸
,特别涉及一种氯乙酸用自动测量比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氯乙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用来测定锌、钙、硅和钛。合成咖啡碱、肾上腺素、氨基乙酸、萘乙酸。可以制造各种染料。用于制农药和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作淀粉胶黏剂的酸化剂。还是染料、医药、农药、合成树脂及其他有机合成材料的中间体。染料工业中用于生产靛蓝染料。氯乙酸也是一种重要的羧甲基化剂,用于制备羧甲基纤维素钠、乙二胺四乙酸等,还用作有色金属浮选剂及色层分析试剂等。而进行制备氯乙酸时需要配合氯气和其他制氯乙酸的原料进行反应,需要配合温度和比重进行制备,而传统的测比重时比较麻烦,不能进行自动测比重,不能利用氯气的压力差进行更好的辅助制氯乙酸和测比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氯乙酸用自动测量比重装置。使用时,根据压力进行自动循环方便测比重,而且使用更方便。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氯乙酸用自动测量比重装置,包括两个反应釜、两个一级冷凝器和一个二级冷凝器;反应釜均通过出气管与对应的一级冷凝器的进气端连通;一级冷凝器的出气端均连通有分叉管;两个分叉管的另一端均连通有进釜管和二次管;进釜管均与另一个反应釜连通;二次管均与二级冷凝器的进气端连通;一级冷凝器的出液端均通过出液管与对应的反应釜连通;二级冷凝器的进液端位于二级冷凝器的储液腔处;二级冷凝器的进液端均连通有循环管;循环管另一端分别连通有两个上液管;上液管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反应釜下部连通;二级冷凝器的出液端连通有分流管;分流管另一端分别连通有两个汇流管;汇流管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出液管连通;二次管、进釜管、上液管、汇流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门;上液管上均设置有测比重机构。
[0005]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氯乙酸用自动测量比重装置的还包括两个氯气管,且氯气管均与对应的反应釜连通;氯气管的另一端均与外界氯气源连通。
[000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氯乙酸用自动测量比重装置的氯气管上均设置有交换阀门。
[000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氯乙酸用自动测量比重装置的测比重机构均设置在对应的控制阀门和反应釜之间。
[000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氯乙酸用自动测量比重装置的反应釜内均设置有测温装置。
[0009]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氯乙酸用自动测量比重装置的二级冷凝器的进液端高于二级冷凝器的出液端;二级冷凝器的进气端高于二级冷凝器的进液端。
[0010]本技术与传统测比重机构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1]1、反应釜、交换阀门、氯气管、出气管、一级冷凝器、控制阀门、分叉管、进釜管、二
次管、二级冷凝器、上液管、循环管的配合,左端主反应釜的压力较大,二级冷凝器的压力较小,根据压力进行自动循环,而且也方便左端反应釜内的氯乙酸原料混合反应,增加制氯乙酸的效率;
[0012]2、上液管、测比重机构的设置,在液体通过上液管进行循环时,测比重机构对其一直进行测比重,利用压力进行循环的同时进行自动测比重,而且也有辅助反应的效果,使用更方便;
[0013]3、交换阀门、控制阀门的设置,方便将两个反应釜进行交换制氯乙酸使用,而且当“主”反应釜内剩余氯气进入“副”反应釜时,“副”反应釜也会提前进行一部分反应,在之后的反应釜主副转变时,因为提前反应的一部分,可以有效降低制备氯乙酸的反应使用,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左端反应釜为主的流向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右端反应釜为主的流向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二级冷凝器内的管路高度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反应釜;2、一级冷凝器;3、二级冷凝器;4、出气管;5、分叉管;6、进釜管;7、二次管;8、循环管;9、上液管;10、分流管;11、汇流管;12、控制阀门;13、测比重机构;14、氯气管;15、交换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如图1

4所示,一种氯乙酸用自动测量比重装置,包括两个反应釜1、两个一级冷凝器2和一个二级冷凝器3;反应釜1均通过出气管4与对应的一级冷凝器2的进气端连通;一级冷凝器2的出气端均连通有分叉管5;两个分叉管5的另一端均连通有进釜管6和二次管7;进釜管6均与另一个反应釜1连通;二次管7均与二级冷凝器3的进气端连通;一级冷凝器2的出液端均通过出液管与对应的反应釜1连通;二级冷凝器3的进液端位于二级冷凝器3的储液腔处;二级冷凝器3的进液端均连通有循环管8;循环管8另一端分别连通有两个上液管9;上液管9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反应釜1下部连通;二级冷凝器3的出液端连通有分流管10;分流管10另一端分别连通有两个汇流管11;汇流管11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出液管连通;二次管7、进釜管6、上液管9、汇流管11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门12;上液管9上均设置有测比重机构13;还包括两个氯气管14,且氯气管14均与对应的反应釜1连通;氯气管14的另一端均与外界氯气源连通;氯气管14上均设置有交换阀门15;测比重机构13均设置在对应的控制阀门12和反应釜1之间;反应釜1内均设置有测温装置;二级冷凝器3的进液端高于二级冷凝器3的出液端;二级冷凝器3的进气端高于二级冷凝器3的进液端。
[0021]二级冷凝器3的储液腔为传统冷凝器将气体冷凝后的储液腔,且储液腔与二级冷凝器3的进气端连通;二级冷凝器3的进液端位于二级冷凝器3的储液腔处,且进液端与储液腔连通;二级冷凝器3的进液端高于二级冷凝器3的出液端;二级冷凝器3的进气端高于二级冷凝器3的进液端,且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状,当二级冷凝器3进入氯气时,对氯气进行冷凝,
而进液端位于二级冷凝器3的进气管口的下方,防止液体进入二级冷凝器3的进气端;反应釜1当进行反应时都需要先加热制氯乙酸的原料,且原料和冷凝后氯气混合物为液体;进釜管6均与另一个反应釜1连通,具体连接位置结构如图1所示;上液管9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反应釜1下部连通,方便循环反应釜1内的液体,上液管9的端口位于反应釜1内液面以下;
[0022]使用时,如图1中位置结构所示,当左端的反应釜1为主反应釜1,右端的反应釜1为副反应釜1时,通过左端的交换阀门15将左端的氯气管14开启,左端的氯气管14对左端的反应釜1进行加氯气,而氯气进入左端的反应釜1后,此反应釜1内的压力变大,反应后的剩余氯气会通过出气管4到达左端的一级冷凝器2内冷凝,开启左端进釜管6上的控制阀门12,而冷凝后的剩余氯气通过左端的分叉管5进入进釜管6,然后再通过进釜管6到达右端的反应釜1内,然后反应后的氯气再通过出气管4到达右端的一级冷凝器2内冷凝,开启右端二次管7上的控制阀门12,而冷凝后的剩余氯气通过二次管7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氯乙酸用自动测量比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反应釜(1)、两个一级冷凝器(2)和一个二级冷凝器(3);反应釜(1)均通过出气管(4)与对应的一级冷凝器(2)的进气端连通;一级冷凝器(2)的出气端均连通有分叉管(5);两个分叉管(5)的另一端均连通有进釜管(6)和二次管(7);进釜管(6)均与另一个反应釜(1)连通;二次管(7)均与二级冷凝器(3)的进气端连通;一级冷凝器(2)的出液端均通过出液管与对应的反应釜(1)连通;二级冷凝器(3)的进液端位于二级冷凝器(3)的储液腔处;二级冷凝器(3)的进液端均连通有循环管(8);循环管(8)另一端分别连通有两个上液管(9);上液管(9)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反应釜(1)下部连通;二级冷凝器(3)的出液端连通有分流管(10);分流管(10)另一端分别连通有两个汇流管(11);汇流管(11)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出液管连通;二次管(7)、进釜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友王晓冬次建林赵勰垚张喜斌殷春双孙琨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驰远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