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接橡胶护舷的悬挂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6838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橡胶护舷的悬挂件,悬挂件呈T字形状,从T字形状的中心交汇部延伸出轴套端、第一连接块以及第一支臂端与第二支臂端,轴套端再延伸出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采用单点悬挂的方式固定在码头上,轴套端远离中心交汇部的端面外径上设有限位圈,第一支臂端远离中心交汇部的端口弧状下垂,第二支臂端与第一支臂端相互对称。通过设置轴套端,让轴套端与橡胶轮胎上的轮胎安装孔直接配合,避免了原来链条与轮胎安装孔的直接接触配合,从而胎面不会被链条割裂。通过设置第一支臂端与第二支臂端以及链条,让轮胎相互横向串联或者竖向连接,可以密集布设,从而提升码头的防撞与吸能功能。升码头的防撞与吸能功能。升码头的防撞与吸能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连接橡胶护舷的悬挂件


[0001]本技术属于船舶防护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橡胶护舷的悬挂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经济的飞速发展,航运,作为一种十分经济有效的交通运输方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源,越来越多的船被投入到海上,轮船运输业与渔业等十分发达,码头的船只也越来越多,在轮船靠岸或者两船接驳时,都需要用橡胶护舷来起到防撞吸能、减震的功能,从而用以保护码头和靠泊的船舶。在实际码头工程中,5000吨级以下的中小型码头普遍利用废旧轮胎作为橡胶护舷使用,在码头或者堤岸设置出由多个减震的废旧轮胎,当船舶靠岸时,利用轮胎的形变将船的一部分动能抵消,对船舶进行减震,以此来达到方便船舶的停靠的效果,客观上实现了废旧物资资源化利用的目标,经济实惠。
[0003]这种传统的轮胎防撞减震方法,是将每一只轮胎上打两个孔,链条穿过轮胎后,再将链条的两端分别通过大型的膨胀螺钉固定地悬挂在码头的混凝土壁上。这种两点悬挂方式存在的主要缺陷如下:
[0004](1)在靠泊过程中,轮胎受到挤压、拉扯后,链条很容易割裂胎面,失去应有的防撞吸能功效。
[0005](2)由于每一个轮胎都是需要独立的两点悬挂住,占用面积大,施工量大,无法密集布设,从而制约码头防撞、吸能功能的提升能力。
[0006]根据申请号CN202222884780.3,专利名称为“一种半自动船舶停靠岸防撞保护装置”。其通过设置防撞装置来保护船体靠泊时船舶以及船内人员及物品的安全。其中第一缓冲机构由嵌套配合的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以及设置在其内部的缓冲弹簧Ⅰ组成,第二缓冲机构分布在钩形支架的直线部和弯曲部,包括设置在直线部的液压伸缩杆和弯曲部的缓冲弹簧Ⅱ,这两个缓冲机构都会做出相应弹性形变来吸收船体所受到的撞击载荷,共同来缓冲船体受到的撞击,从而达到防撞的效果。
[0007]这种新颖的结构可以起到防撞的效果,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大量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橡胶护舷的悬挂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用于连接橡胶护舷的悬挂件,其中,所述悬挂件呈T字形状,从T字形状的中心交汇部向上延伸出轴套端,从T字形状的中心交汇部向下延伸出第一连接块,从T字形状的中心交汇部的两侧分别延伸出第一支臂端与第二支臂端,所述轴套端远离所述中心交汇部的端面处一体延伸出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用来连接橡胶护舷的链条,第二连接块采用单点悬挂的方式固定在码头上,所述轴套端远离所述中心交汇部的端面外径上设有限位
圈,所述第一支臂端远离中心交汇部的端口弧状下垂,所述第二支臂端与所述第一支臂端相互对称。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轴套端,让轴套端与橡胶轮胎上的轮胎安装孔直接配合,避免了原来链条与轮胎安装孔的直接接触配合,从而胎面不会被链条割裂。通过设置第一支臂端与第二支臂端,让它们通过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上的链条紧拉住轮胎,可以让轮胎相互横向串联或者竖向连接,改变原有每一个轮胎都需要两点悬挂的定位方式,这种单点悬挂的定位方式占用面积小,可以密集布设,从而提升码头的防撞与吸能功能。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用来连接橡胶护舷的链条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有用来连接橡胶护舷的链条的第二通孔。选用该设计的目的:链条经过与连接块上的通孔固定的方式,实现对轮胎(橡胶护舷)的拉紧。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支臂端远离中心交汇部的端口下垂的弧度与橡胶护舷的弧度相同。选用该设计的目的:让第一支臂端尽最大可能地与橡胶护舷相接触,使受力均匀。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限位圈的外形为一个向上凸起的倒扣状的形状。选用该设计的目的:让限位圈通过倒扣状的向上凸起压住胎面,使橡胶轮胎不会滑出,起到限位作用。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支臂端与所述第二支臂端均设有内腔,为空心件,所述轴套端为实心件。选用该设计的目的:第一支臂端与第二支臂端设有内腔,采用空心状圆筒,可以节省材料;轴套端为实心件,优先考虑到工作时此部位受力比较大,从而保证不会断裂。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轴套端、所述第一支臂端以及所述第二支臂端的外径相同,所述悬挂件的材料采用耐冲击的金属件。选用该设计的目的:轴套端、第一支臂端以及第二支臂端的外径相同,是为了加工方便且外形美观;悬挂件整体采用耐冲击的金属材料,主要是提高船舶挤压时的承受力。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技术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悬挂件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悬挂件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悬挂件与轮胎安装时的位置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悬挂件使用时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悬挂件;2、中心交汇部;3、轴套端;4、第一连接块;5、第一支臂端;6、第二支臂端;7、第二连接块;8、链条;9、限位圈;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橡胶轮胎;13、膨胀螺栓;14、轮胎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0024]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接橡胶护舷的悬挂件,其特征:所述悬挂件(1)呈T字形状;从T字形状的中心交汇部(2)向上延伸出轴套端(3);从T字形状的中心交汇部(2)向下延伸出第一连接块(4);从T字形状的中心交汇部(2)的两侧分别延伸出第一支臂端(5)与第二支臂端(6),所述轴套端(3)远离所述中心交汇部(2)的端面处一体延伸出第二连接块(7),所述第一连接块(4)与所述第二连接块(7)用来连接橡胶护舷的链条(8),第二连接块(7)采用单点悬挂的方式固定在码头上,所述轴套端(3)远离所述中心交汇部(2)的端面外径上设有限位圈(9),所述第一支臂端(5)远离中心交汇部(2)的端口弧状下垂,所述第二支臂端(6)与所述第一支臂端(5)相互对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橡胶护舷的悬挂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块(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明旭戚华军吴显华张焦杰戴华定宋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工程建设总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