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无感附着任务的胶膜复合式静电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605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面向无感附着任务的胶膜复合式静电吸附装置,包括静电吸附层、胶粘层、绝缘硅橡胶和硬质背板,胶粘层环绕设置于静电吸附层外侧,胶粘层和静电吸附层都固定粘接于硬质背板上;静电吸附层包括绝缘层、柔性电极、基底层、绝缘填充胶,绝缘层和基底层之间设有多组柔性电极,柔性电极的电极空隙填充绝缘填充胶,实现对绝缘层、柔性电极和基底层粘接;胶粘层为单面压敏胶;绝缘硅橡胶一面粘接硬质背板,另一面粘接静电吸附层和胶粘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静电吸附技术通电后吸附、断电后脱附和胶粘吸附技术结构简单的特点,扬长避短融合了两种吸附技术的优点,实现了粘接时可靠,任务完成后可脱附,提高了装置可靠性和实用性。提高了装置可靠性和实用性。提高了装置可靠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向无感附着任务的胶膜复合式静电吸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感附着和静电吸附
,具体涉及一种面向无感附着任务的胶膜复合式静电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航天器在轨运行过程中,仪器设备逐渐老化失效,加上各种随时可能发生的故障及意外情况,最终导致航天器整体报废。据统计全球发射的卫星超过5000颗以上,多数已经不能正常运转,而单颗人造卫星造价往往十分昂贵,因此研发能够延续卫星使用寿命的在轨操作技术显得越发重要。
[0003]在轨操作技术主要包括在轨装配、在轨服务、轨道清理等。具体实施案例包括对目标航天器实施能源补给、故障维修、设备更换、功能拓展等。
[0004]服务航天器对目标航天器实施在轨操作的前提是服务航天器能够实现对目标航天器的接近、附着任务。服务航天器从较远距离出发、以一定初始速度靠近目标航天器并在目标航天器表面着陆时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冲击反弹力大于吸附力时,服务航天器反弹,从而导致附着失败。因此需要一种稳定的无感附着方式。
[0005]文献《面向空间非合作航天器的空间爬壁机器人方案》提出了基于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面向无感附着任务的胶膜复合式静电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静电吸附层(11)、胶粘层(12)、绝缘硅橡胶(6)和硬质背板(7),所述胶粘层(12)环绕设置于静电吸附层(11)外侧,所述胶粘层(12)和静电吸附层(11)都固定粘接于硬质背板(7)上;所述静电吸附层(11)包括绝缘层(1)、柔性电极(2)、基底层(3)、绝缘填充胶(4),所述绝缘层(1)和所述基底层(3)之间设有多组柔性电极(2),所述柔性电极(2)的电极空隙填充绝缘填充胶(4),实现对绝缘层(1)、柔性电极(2)和基底层(3)粘接;所述胶粘层(12)为单面压敏胶(5);所述绝缘硅橡胶(6)一面粘接硬质背板(7),另一面粘接静电吸附层(11)和胶粘层(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无感附着任务的胶膜复合式静电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极(2)的激励电压类型包括直流激励、正弦激励和方波激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无感附着任务的胶膜复合式静电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1)和基底层(3)为聚酰亚胺薄膜高分子柔性材料;所述柔性电极(2)选用银或者铜金属导体材料;所述绝缘填充胶(4)选用环氧胶或丙烯酸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无感附着任务的胶膜复合式静电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面压敏胶(5)选用单面丙烯酸压敏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无感附着任务的胶膜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文和田威陈子超段晋军缪云飞张家铭李炳锐叶佳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