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接触异形汇流带的超薄涂层成型装置及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566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背接触异形汇流带的超薄涂层成型装置及工艺,涉及光伏技术领域,该背接触异形汇流带的超薄涂层成型装置,包括处理箱,处理箱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均开设有槽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设置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呈弧形,打磨辊一沿连接板一、连接板二的弧形形状分布,能够适应汇流带本体呈自然的弯曲弧度,而不是直线打磨导致其过度弯折,同时可以对汇流带本体进行层层打磨,并且在该过程中,控制器根据汇流带本体与位移传感器一之间的距离数据判断是否有打磨辊一与汇流带本体贴合,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有效地对不同厚度的汇流带本体进行打磨。本体进行打磨。本体进行打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接触异形汇流带的超薄涂层成型装置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尤其涉及背接触异形汇流带的超薄涂层成型装置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焊带、汇流带也叫涂锡铜带,涂锡铜带主要由铜基质和外面的锡涂层组成,汇流带是光伏组件焊接过程中的重要原材料,汇流带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历退火、上锡、打磨等工艺,在打磨过程中通常利用导向辊将其拉直,但现有技术中的汇流带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是圆盘对其卷收运输,汇流带呈现自然的弯曲弧度,利用导向辊对其牵引使其呈直线状会导致其发生过度弯折,容易在后期的加工过程中破损,且现有技术在对汇流带进行打磨时,需要分步对其四周进行打磨,十分占用生产空间,同时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充斥于加工设备四周,不便于后期对其进行收集;
[000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背接触异形汇流带的超薄涂层成型装置及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汇流带在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经历退火、上锡、打磨等工艺,而现有技术在对汇流带进行打磨时,需要分步对其四周进行打磨,十分占用生产空间,同时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充斥于加工设备四周,不便于后期对其进行收集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背接触异形汇流带的超薄涂层成型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均开设有槽孔,两组所述槽孔之间设置有汇流带本体,所述处理箱内部靠近中部的位置设置有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且处理箱内表面与连接板一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连接板一固定连接;
[0006]所述连接板一的两侧外表面靠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条一,所述连接板二的两侧外表面靠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条二,一个连接条一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电机一,且电机一的输出端贯穿连接条一并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间距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位于同一侧的连接条一与连接条二之间,所述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均呈弧形,且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的凹陷方向一致,所述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的内部均设置有正面打磨机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正面打磨机构包括转动孔、打磨辊一、活动腔一、活动腔二以及连接轴一;所述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的外表面均等距离开设有若干组转动孔,所述转动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打磨辊一,所述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的内部位于打磨辊一上下两端的位置分别开设有活动腔一与活动腔二,且打磨辊一外表面与活动腔一对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一,所述连接轴一的一端贯穿至活动腔一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传动辊,且连接轴一与活动腔一转动连接,若干组传动辊之间传动连接有传送带,所述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的一侧外表面与位于一侧的一组传动辊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机二,且电机二的输出端贯穿至活
动腔一的内部并与对应的传动辊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腔二的内部等距离转动连接有若干组连接轴二,且连接轴二与打磨辊一相对应,相邻两组所述连接轴二之间间隔一组打磨辊一,所述连接轴二的一端与活动腔二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至与其对应的转动孔内部并与对应的打磨辊一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二与其对应的转动孔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腔二内表面的两侧均为开口状,且连接轴二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每组所述连接环的外表面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叶片,且叶片贯穿至活动腔二的外部,所述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对应的叶片呈上下分布且互不接触。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滑块、滑槽以及位移传感器一;位于同侧的一个连接条一与一个连接条二之间设置有安装板一,安装板一与连接条一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条二下端外表面与安装板一对应的位置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安装板一外表面与滑块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滑槽,且滑块贯穿至滑槽的内部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电机一的输出端贯穿连接条一并与其对应的安装板一固定连接,且电机一的输出端与连接条一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一的右侧外表面靠近中部的位置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一,所述安装板一的一侧设置有侧面打磨机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侧面打磨机构包括导向杆、活动筒、电动推杆、安装板二以及转动槽;所述安装板一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中部的位置设置有导向杆,且导向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筒,所述导向杆的外表面的一端位于活动筒内部的位置设置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一端与导向杆连接,另一端与活动筒连接,所述活动筒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二,且安装板二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打磨辊二,所述安装板二的一端与打磨辊二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机三,且电机三的输出端贯穿至转动槽的内部并与打磨辊二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二的右侧外表面安装有位移传感器二,所述处理箱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
[0012]背接触异形汇流带的超薄涂层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3]步骤一、首先将涂层后的汇流带本体的一端从位于右侧的槽孔内部拉至位于左侧的槽孔内部,汇流带本体位于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之间,位移传感器一实时检测汇流带本体与位移传感器一之间的距离,并将汇流带本体一侧与位移传感器一之间的距离数据实时传输至控制器;
[0014]步骤二、当汇流带本体与位移传感器一之间的距离数据位于标准范围A以内时,控制器不作任何处理,当汇流带本体与位移传感器一之间的距离数据大于等于Amax时,控制器控制电机二顺时针转动,一组安装板一在电机一的驱动下带动连接板二向靠近连接板的方向移动,该过程中滑块与安装块一相对移动直至汇流带本体与位移传感器一之间的距离数据位于标准范围A以内,此时控制器控制电机二运行对汇流带本体进行打磨;
[0015]在该过程中两组位移传感器二分别对汇流带本体的上下两侧与对应的位移传感器二之间的距离数据进行实时检测并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控制电动推杆推动安装板二上下移动,使汇流带本体的上下两侧与对应的位移传感器二之间的距离数据与标准距离值b相等,此时打磨辊二的外表面与汇流带本体的外表面贴合;
[0016]步骤三、电机二的输出端驱动位于边缘的一组传动辊转动,若干组传动辊在传送带的驱动下带动打磨辊一转动,对经过的汇流带本体进行打磨,且在该过程中,叶片随打磨
辊一转动,叶片的正面向下,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在叶片作用下向处理箱的底部移动,防止大量碎屑飘动至处理箱外部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便于收集;
[0017]步骤四、在电机二转动的过程中,电机三同时运行,电机三驱动打磨辊二转动,从而对汇流带本体的上下两侧进行打磨。
[001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呈弧形,打磨辊一沿连接板一、连接板二的弧形形状分布,能够适应汇流带本体呈自然的弯曲弧度,而不是直线打磨导致其过度弯折,同时可以对汇流带本体进行层层打磨,并且在该过程中,控制器根据汇流带本体与位移传感器一之间的距离数据判断是否有打磨辊一与汇流带本体贴合,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有效地对不同厚度的汇流带本体进行打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背接触异形汇流带的超薄涂层成型装置,包括处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均开设有槽孔(2),两组所述槽孔(2)之间设置有汇流带本体(3),所述处理箱(1)内部靠近中部的位置设置有连接板一(4)与连接板二(5),且处理箱(1)内表面与连接板一(4)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与连接板一(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一(4)的两侧外表面靠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条一(10),所述连接板二(5)的两侧外表面靠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条二(12),一个连接条一(10)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电机一(11),且电机一(11)的输出端贯穿连接条一(10)并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连接板一(4)与连接板二(5)间距的连接机构(7),所述连接机构(7)连接于位于同一侧的连接条一(10)与连接条二(12)之间,所述连接板一(4)与连接板二(5)均呈弧形,且连接板一(4)与连接板二(5)的凹陷方向一致,所述连接板一(4)与连接板二(5)的内部均设置有正面打磨机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异形汇流带的超薄涂层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打磨机构(8)包括转动孔(801)、打磨辊一(802)、活动腔一(803)、活动腔二(804)以及连接轴一(805);所述连接板一(4)与连接板二(5)的外表面均等距离开设有若干组转动孔(801),所述转动孔(8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打磨辊一(802),所述连接板一(4)与连接板二(5)的内部位于打磨辊一(802)上下两端的位置分别开设有活动腔一(803)与活动腔二(804),且打磨辊一(802)外表面与活动腔一(803)对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一(805),所述连接轴一(805)的一端贯穿至活动腔一(803)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传动辊(806),且连接轴一(805)与活动腔一(803)转动连接,若干组传动辊(806)之间传动连接有传送带(811),所述连接板一(4)与连接板二(5)的一侧外表面与位于一侧的一组传动辊(806)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机二(807),且电机二(807)的输出端贯穿至活动腔一(803)的内部并与对应的传动辊(806)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接触异形汇流带的超薄涂层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二(804)的内部等距离转动连接有若干组连接轴二(808),且连接轴二(808)与打磨辊一(802)相对应,相邻两组所述连接轴二(808)之间间隔一组打磨辊一(802),所述连接轴二(808)的一端与活动腔二(804)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至与其对应的转动孔(801)内部并与对应的打磨辊一(80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二(808)与其对应的转动孔(801)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异形汇流带的超薄涂层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二(804)内表面的两侧均为开口状,且连接轴二(808)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809),每组所述连接环(809)的外表面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叶片(810),且叶片(810)贯穿至活动腔二(804)的外部,所述连接板一(4)与连接板二(5)对应的叶片(810)呈上下分布且互不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异形汇流带的超薄涂层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7)包括滑块(701)、滑槽(702)以及位移传感器一(703);位于同侧的一个连接条一(10)与一个连接条二(12)之间设置有安装板一(704),安装板一(704)与连接条一(10)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条二(12)下端外表面与安装板一(704)对应的位置转动连接有滑块(701),所述安装板一(704)外表面与滑块(70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滑槽(702),且滑块(701)贯穿至滑槽(702)的内部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锦松徐赞李玉柱
申请(专利权)人:宿州巨仁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