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芒果嫁接苗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563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芒果嫁接苗的培育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砧木;剥壳催芽:用干净河沙筑沙床,干燥种壳,剥壳取出种子,将种子杀菌清洗后在150ppm赤霉素溶液中浸泡24小时;在沙床上采用种脐朝下侧播体位播种;移入容器:当幼苗第1蓬真叶开始转绿时移苗,在袋中装入配方为60%园土+20%椰糠+10%泥炭土+10%珍珠岩的基质;将幼苗移入袋中,抬离地面置于育苗架上并浇透水;嫁接:采用舌接法进行嫁接;嫁接时,采用愈合剂分别对砧木和接穗的切面喷施后再进行接合;嫁接后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芒果嫁接苗培育方法从砧木选择、剥壳催芽、移入容器、嫁接、嫁接后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优化处理,有效提升了嫁接苗的成活率,且种苗质量优良。且种苗质量优良。且种苗质量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芒果嫁接苗的培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芒果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芒果嫁接苗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芒果因色、香、味俱佳,享有“热带果王”的美誉。近年来,芒果产业发展迅猛,据统计我国2021年实有面积达561.9万亩,当年定植达71.5万亩。扩大种植规模带动了种苗业的发展,而培育优质嫁接苗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0003]目前芒果种苗市场混乱,育苗技术欠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生产者生产的嫁接苗成活率不稳定,成活的种苗质量也参差不齐。嫁接苗的优劣与砧木选择、剥壳催芽、移入容器、嫁接、嫁接后管理等关键环节息息相关。如在砧木的选择上,广西产区选择扁桃芒(Mangifera persiciformis,中国特有芒果野生近缘种)以致嫁接后出现“小脚”现象,选择红象牙芒(单胚品种)因有性繁殖遗传不一致使幼苗生长不均匀,且抗病性差,影响主栽品种嫁接后的产量和果实品质;在播种方法上不讲究种子体位以致种子发芽成活率低和长势弱;在嫁接方法上,各产区主要采用切接法,而此方法对于幼苗嫁接不算是最理想的;在嫁接后管理上,大棚育苗常因嫁接后水分管理不当导致成活率极低等问题。
[0004]然而,尽管目前有一些芒果育苗技术成果,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710392592.X(芒果的育苗栽培方法)、CN202210093964.X(一种芒果幼苗嫁接方法)、CN202110257611.4(一种芒果专用育苗基质及制备方法)等,但对取决于芒果嫁接苗优劣的关键因素关注不够,且忽略综合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芒果嫁接苗的培育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芒果嫁接苗成活率不稳定、成活的种苗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提供一种芒果嫁接苗的培育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选择砧木:云南、广西、海南、四川攀西四大产区分别选择三年芒、广西土芒、海南土芒、缅8号多胚品种作为砧木;
[0009]步骤2、剥壳催芽:用干净河沙筑沙床,干燥种壳,剥壳取出种子,将种子杀菌清洗后在150ppm赤霉素溶液中浸泡24小时;在沙床上采用种脐朝下侧播体位播种;
[0010]步骤3、移入容器:当幼苗第1蓬真叶开始转绿时移苗,在袋中装入配方为60%园土+20%椰糠+10%泥炭土+10%珍珠岩的基质;将幼苗移入袋中,抬离地面置于育苗架上并浇透水;
[0011]步骤4、嫁接:采用舌接法进行嫁接;嫁接时,采用愈合剂分别对砧木和接穗的切面喷施后再进行接合;
[0012]步骤5、嫁接后管理:嫁接后立即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袋套住接穗和嫁接接合部并系在接合部的正下方,当新长出1~2厘米时,取下塑料袋;嫁接后浇水以根浇保持土层湿润即
止;施肥和防治病虫害按常规管理。
[0013]进一步地,步骤2中,用干净河沙筑沙床后,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溶液浇灌沙床。
[0014]进一步地,步骤4中,砧木幼苗树龄为6~12个月,茎粗为0.7~1厘米时进行嫁接;选择接穗的粗度、成熟度与砧木接近,且顶部有2~3个饱满芽,长8~12厘米,剪下接穗后,去除叶片留下1厘米的叶柄以保护芽,将接穗浸泡在1%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杀菌1~2分钟。
[0015]进一步地,步骤4中,嫁接时间选择早春,白天温度在25℃~36℃之间,夜间温度在18℃~21℃之间;嫁接的高度在基质上方30~40厘米处,在嫁接处下方的茎上保留至少五片健康的叶子。
[0016]进一步地,步骤4中,舌接法具体为:在砧木和接穗上做一个3~5厘米长的对角线的斜切,分别从砧木和接穗的斜切面距尖端1/3处纵劈一个切口,深度等于对角线斜切长度的1/3,以形成舌部,再将接穗的切口插入砧木的切口中,使接穗和砧木的舌状部位交叉结合在一起,对准形成层,向内慢慢插紧,如果砧木粗度大于接穗,可将接穗置于砧木的一侧,使一边形成层对准密接,最后用塑料薄膜带严密绑缚接口。
[0017]进一步地,步骤4中,愈合剂的各组分质量百分比浓度如下:表面活性剂0.1

10%、乳酸钙0.5

5%、复硝酚钠0.01

0.05%、壳聚糖0.1

0.5%、交联剂0.02

0.08%,其余为水。
[0018]进一步地,愈合剂的各组分质量百分比浓度如下:表面活性剂5%、乳酸钙2.5%、复硝酚钠0.03%、壳聚糖0.3%、交联剂0.05%,其余为水。
[0019]进一步地,表面活性剂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物(苯扎氯铵)。
[0020]进一步地,交联剂为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1、本专利技术的芒果嫁接苗培育方法从砧木选择、剥壳催芽、移入容器、嫁接、嫁接后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优化处理,有效提升了嫁接苗的成活率,且种苗质量优良。
[0023]2、复硝酚钠是一种强力细胞赋活剂,与植物接触后能迅速渗透到植物体内,促进细胞的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有利于促进嫁接伤口愈伤组织的形成,对诱导砧穗伤口愈伤组织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季铵化物、乳酸钙、壳聚糖、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混合,可以形成交联网络结构,能在植物表面形成有一定通透性的稳固保护膜,在砧木和接穗连通形成之前,砧木中的水分通过自由扩散和渗透进入接穗,这种保护膜可以防止水分从伤口接合处散失,使得接穗能够有充分的水分供应,保持接穗的活性,提高接穗的成活率,而且该保护膜还能抑制微生物侵入,利于进一步避免病菌感染接口。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湿热地区种壳干燥示意图;强光下晒干(上),阴凉处晾干(下);
[0025]图2从左至右分别为种脐朝下侧播、种脐朝上侧播、平播、种蒂朝上竖播、种蒂朝下竖播示意图(注:圆圈代表种脐,长方形代表种蒂);
[0026]图3为将多株幼苗进行分离后移入袋中示意图;
[0027]图4为舌接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应该清楚,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专利技术构思的专利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0029]一种芒果嫁接苗的培育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1)砧木的选择:云南、广西、海南、四川攀西四大产区分别选择三年芒、广西土芒、海南土芒、缅8号多胚品种作为砧木,不仅苗木长势均匀,而且嫁接主栽品种亲和力强。
[0031](2)剥壳催芽:用干净河沙筑长10米、宽1米、高20厘米的沙床,各沙床间隔50厘米,用50%多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芒果嫁接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砧木:云南、广西、海南、四川攀西四大产区分别选择三年芒、广西土芒、海南土芒、缅8号多胚品种作为砧木;步骤2、剥壳催芽:用干净河沙筑沙床,干燥种壳,剥壳取出种子,将种子杀菌清洗后在150ppm赤霉素溶液中浸泡24小时;在沙床上采用种脐朝下侧播体位播种;步骤3、移入容器:当幼苗第1蓬真叶开始转绿时移苗,在袋中装入配方为60%园土+20%椰糠+10%泥炭土+10%珍珠岩的基质;将幼苗移入袋中,抬离地面置于育苗架上并浇透水;步骤4、嫁接:采用舌接法进行嫁接;嫁接时,采用愈合剂分别对砧木和接穗的切面喷施后再进行接合;步骤5、嫁接后管理:嫁接后立即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袋套住接穗和嫁接接合部并系在接合部的正下方,当新长出1~2厘米时,取下塑料袋;嫁接后浇水以根浇保持土层湿润即止;施肥和防治病虫害按常规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芒果嫁接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用干净河沙筑沙床后,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溶液浇灌沙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芒果嫁接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砧木幼苗树龄为6~12个月,茎粗为0.7~1厘米时进行嫁接;选择接穗的粗度、成熟度与砧木接近,且顶部有2~3个饱满芽,长8~12厘米,剪下接穗后,去除叶片留下1厘米的叶柄以保护芽,将接穗浸泡在1%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杀菌1~2分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芒果嫁接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嫁接时间选择早春,白天温度在25℃~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敏陈业渊党志国黄建峰陈华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