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器及气体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492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1
为得到一种能在保持密封性及绝缘性的同时,调节杯状部件工作时的伸长,抑制了对传火药的传火阻碍的点火器及气体发生器。盘型气体发生器100具有轴向一端及另一端被封闭的短尺寸大致圆筒状的壳体,在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的收容空间中,收容有作为内部构成部件的保持部30、具有爆破盖43的点火器40、杯状部件50、传火药59、气体发生剂61、下侧支撑部件70、上侧支撑部件80、缓冲部件85及过滤器90等。为了使点火器40工作时爆破盖43的伸长率为大于0%且小于10%,爆破盖43是将含有伸长率调节材料的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成型为杯状而成的。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成型为杯状而成的。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成型为杯状而成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点火器及气体发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点火器和一种在车辆等发生碰撞时保护乘员的乘员保护装置中组装的气体发生器,特别涉及一种在装备于汽车等的安全气囊装置中组装的点火器和气体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从保护汽车等中的乘员的观点出发,作为乘员保护装置的安全气囊装置普及。安装安全气囊装置是为了保护乘员免受车辆等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在车辆等发生碰撞时通过瞬间使安全气囊膨胀和展开,安全气囊充当缓冲垫而挡住乘员的身体。
[0003]气体发生器组装在该安全气囊装置中,在车辆等发生碰撞时,点火器被来自控制单元的通电引燃,通过在点火器中产生的火焰使气体发生剂燃烧而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由此使气囊膨胀和展开。
[0004]气体发生器有多种结构,但作为特别适合用于驾驶员侧安全气囊装置、副驾驶侧安全气囊装置等的气体发生器,有外径较大的短尺寸大致圆柱状的盘型气体发生器。
[0005]盘型气体发生器具有轴向两端封闭的短尺寸大致圆筒状的壳体,在壳体的周壁部设有多个气体喷出口,且以面向组装在壳体上的点火器的方式在壳体的内部收容传火药,此外,气体发生剂以包围该传火药的方式填充在壳体的内部,过滤器以进一步包围该气体发生剂的周围的方式收容在壳体的内部。
[0006]作为公开了该盘型气体发生器的具体结构的文献,有下述专利文献1。
[0007]特别是,在该下述专利文献1的图4中,公开了在点火器的外周面配置杯状部件,经由O型环按压杯状部件,从而对点火器与孔部之间进行密封。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特开平10

3100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2]在上述杯状部件中,期望在保持上述密封性和绝缘性的同时,不阻碍从点火器向传火药的传火。由此,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气体发生器内部的气体发生剂有效地燃烧,向气囊喷出气体。但是,在上述杯状部件中,在点火器工作时,追随内含点火器的点火剂(火药)的其他杯状部件的断裂而稍微伸长后断裂,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如果该伸长较大,则会成为阻碍从点火器向传火药传火的主要原因。
[0013]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保持密封性及绝缘性的同时,调节杯状部件工作时的伸长,与以往相比抑制了向传火药传火的阻碍的点火器及气体发生器。
[0014]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5](1)本专利技术的点火器包括:有底筒状的第1杯状部件,其内含点火药,并通过具有连接有电阻体的一对电极引脚的栓塞而嵌合开口部;有底筒状的第2杯状部件,其覆盖所述第1杯状部件的外部;保持部,其一体地保持所述一对电极引脚、所述栓塞、所述第1杯状部件和所述第2杯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杯状部件由含有用于将成型后的伸长率调节为小于10%的伸长率调节材料的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构成。
[0016](2)在上述(1)的点火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第2杯状部件和所述保持部一体成型,所述保持部由与所述第2杯状部件相同的材料构成。
[0017](3)本专利技术是具有上述(1)或(2)的点火器的气体发生器。
[0018]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构成在保持密封性和绝缘性的同时,调节杯状部件工作时的伸长而抑制向传火药传火的阻碍的点火器和气体发生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盘型气体发生器的概略截面图。
[0021]图2为图1的盘型气体发生器的爆破盖的俯视图。
[0022]图3为用于说明图1的盘型气体发生器的爆破盖的开裂的示意局部截面图。
[0023]图4为图1的盘型气体发生器的变形例的概略截面图。
[0024]图5为表示验证试验中实施例1的结果的图表。
[0025]图6为表示验证试验中实施例2的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以下所示实施方式中,将本专利技术适用于适合组装在搭载于汽车转向盘等的气囊装置中的盘型气体发生器。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对相同或共通的部分在图中赋予相同的符号,将不再重复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盘型气体发生器100的概略图。首先,参照该图1,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盘型气体发生器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28]如图1所示,盘型气体发生器100具有轴向一端及另一端被封闭的短尺寸大致圆筒状的壳体,在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的收容空间中,收容有作为内部构成部件的保持部30、点火器40、杯状部件50、传火药59、气体发生剂61、下侧支撑部件70、上侧支撑部件80、缓冲材料85及过滤器90等。另外,主要收容有上述内部构成部件中的气体发生剂61的燃烧室60位于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收容空间中。
[0029]壳体包括下部侧壳体10和上部侧壳体20。下部侧壳体10和上部侧壳体20分别由例如通过对轧制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冲压成形品构成。作为构成下部侧壳体10及上部侧壳体20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例如使用由不锈钢、钢铁、铝合金、不锈钢合金等构成的金属板,适合使用即使施加440[MPa]以上780[MPa]以下的拉伸应力时也不会产生断裂等破损的所谓高张力钢板。
[0030]下部侧壳体10及上部侧壳体20分别形成为有底大致圆筒状,通过以这些开口面彼此相对的方式组合接合而构成壳体。下部侧壳体10具有底板部11和周壁部12,上部侧壳体20具有顶板部21和周壁部22。
[0031]下部侧壳体10的周壁部12的上端通过插入上部侧壳体20的周壁部22的下端而被压入。而且,下部侧壳体10的周壁部12和上部侧壳体20的周壁部22在它们的抵接部或其附近接合,从而固定下部侧壳体10和上部侧壳体20。此处,在下部侧壳体10与上部侧壳体20的接合中,可以适合利用电子束焊接、激光焊接、摩擦压接等。
[0032]由此,壳体周壁部中靠近底板部11的部分由下部侧壳体10的周壁部12构成,壳体的周壁部中靠近顶板部21的部分由上部侧壳体20的周壁部22构成。另外,壳体的轴向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被下部侧壳体10的底板部11及上部侧壳体20的顶板部21封闭。
[0033]在下部侧壳体10的底板部11的中央部设置有向顶板部21侧突出的突状筒部13,由此,在下部侧壳体10的底板部11的中央部形成有凹陷部14。突状筒部13是经由保持部30固定点火器40的部位,凹陷部14是成为用于在保持部30中设置阴型连接器部34的空间的部位。
[0034]突状筒部13形成为有底大致圆筒状,在位于其顶板部21侧的轴向端部,设置有在俯视的状态下非点对称形状(例如D字状、桶型形状、长圆形状等)的开口部15。该开口部15是点火器40的一对端子引脚42插通的部位。
[0035]点火器40用于产生火焰,具有点火部41、上述一对端子引脚42和爆破盖43(第2杯状部件)。点火部41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点火器,其包括:内含点火药并通过具有连接有电阻体的一对电极引脚的栓塞而嵌合开口部的有底筒状的第1杯状部件;覆盖所述第1杯状部件的外部的有底筒状的第2杯状部件;以及一体地保持所述一对电极引脚、所述栓塞、所述第1杯状部件和所述第2杯状部件的保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杯状部件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岛一辉筥崎智弘中野智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