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手术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4905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等离子手术电极,包括操作手柄、电极主体、滴注组件及吸引组件,操作手柄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电极主体包括电极管和电极刀头,电极管包括内套管和套设于内套管的外套管,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形成滴注通道,外套管靠近电极刀头的一端的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滴注通道相连通的注液口,由各注液口流出的液体的流量之和沿外套管的周向由外套管的底部向外套管的顶部增大;滴注组件穿过容置腔并与滴注通道相连通,以向各注液口注液;吸引组件穿过容置腔和内套管,与电极刀头相连通,操作手柄上设置有与吸引组件相连通的通气口,通过封堵按压通气口以实时调整吸引组件内的流量,提高消融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离子手术电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等离子手术电极。

技术介绍

[0002]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利用频率为100千赫兹的射频所产生的能量,将电极与组织之间的电解液转换成等离子体。由于电压差异的驱动,电解液中高能的带电粒子使目标组织中的细胞以分子为单位逐渐解体造成组织凝固坏死,通过这种分子解离的方式引起组织的解体从而达到消融切割的目的。这种效应局限于目标组织的表层,温度在40

70摄氏度实现,所以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小,目前己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中。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设备由高频发生器、手术电极、连接线缆和脚踏组成,一般通过操作手柄连接手术电极和线缆部分,通过手持操作手柄进行手术。
[0003]CN106580467B公开了一种具有一体化立体电极的低温等离子手术刀,包括内置有通孔的刀头手柄、与所述刀头手柄通孔前端连接的钢管以及与所述钢管连接的陶瓷头;所述陶瓷头的侧边部位设置有至少一个穿孔,所述穿孔中插入有用于对组织进行切割、消融和凝固的一体化立体电极,所述陶瓷头中间部位设置有用于对切割后的组织进行吸收处理的吸收腔。所述一体化立体电极通过侧表面陶瓷头流线型设计,使出水孔中的盐水浸润在陶瓷头的电极上,但由于盐水表面“粘性”,盐水流向无法控制,不能很好的均匀覆盖电极刀头。
[0004]CN103536351B公开了一种用于耳鼻咽喉科的低温等离子电极装置,包括梯形拱门状子针,子针的一端闭合,另一端嵌入子针托。子针托与回路电极套管的一端连接,构成回路电极。回路电极套管外包覆一层内六边形的绝缘管,回路电极套管和绝缘管的另一端还与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手柄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连接器连接。子针、回路电极套管分别通过导线与连接器连接,构成双极回路电极。所述电极装置吸引管路上设置流量控制阀,但操作过程中不能根据术中情况进行实施调整,影响消融的稳定性。
[0005]综上,目前常用的手术电极的注液口流出的生理盐水覆盖电极刀头不均匀,导致消融不稳定;另外抽吸管路内流量不稳定也会影响消融的稳定性,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等离子手术电极,以解决消融不稳定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等离子手术电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术电极消融不稳定的问题。
[0007]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等离子手术电极,包括:
[0009]操作手柄,其内部设置有容置腔;
[0010]电极主体,包括电极管和用于切割组织的电极刀头,所述电极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极管包括内套管和套设于所述内套管的外套管,所述内套管远离所述操
作手柄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电极刀头,所述外套管与所述内套管之间形成滴注通道,所述外套管靠近所述电极刀头的一端的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滴注通道相连通的注液口,由各所述注液口流出的液体的流量之和沿所述外套管的周向由所述外套管的底部向所述外套管的顶部增大;
[0011]滴注组件,所述滴注组件穿过所述容置腔并与所述滴注通道相连通,以向各所述注液口注液;
[0012]吸引组件,所述吸引组件穿过所述容置腔和所述内套管,与所述电极刀头相连通,所述操作手柄上设置有与所述吸引组件相连通的通气口,通过封堵按压所述通气口以控制所述吸引组件内的流量。
[0013]该等离子手术电极通过在外套管靠近电极刀头的一端的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滴注通道相连通的注液口,由各所述注液口流出的液体的流量之和沿所述外套管的周向由所述外套管的底部向所述外套管的顶部增大,使得溶液流出覆盖范围较为均匀,提高了电极刀头的放电均匀性,进而提高了消融稳定性;另外,操作手柄上设置有吸引组件相连通的通气口,通过封堵按压通气口以实时调整吸引组件内的流量,避免由于吸引组件内压力不稳定造成的消融不稳定的现象。
[0014]作为上述等离子手术电极的一种优选方案,各所述注液口的尺寸沿所述外套管的周向由所述外套管的底部向所述外套管的顶部增大;或
[0015]沿所述外套管的周向由所述外套管的底部向所述外套管的顶部所述注液口的数量增多。
[0016]通过上述两种注液口的排布形式,实现各所述注液口流出的液体的流量之和沿所述外套管的周向由所述外套管的底部向所述外套管的顶部增大,注液口的设计较为简便。
[0017]作为上述等离子手术电极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等离子手术电极还包括:
[0018]输入组件,所述输入组件穿过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电极管与所述电极刀头相连。
[0019]通过输入组件和电极刀头相连,以便于为电极刀头供电,使电极刀头进行放电。
[0020]作为上述等离子手术电极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极刀头包括:
[0021]陶瓷头,所述陶瓷头上设置有贯通其两端的吸附孔,所述陶瓷头的一端与所述电极管相连,且所述吸附孔与所述吸引组件相连通,所述吸附孔的周向设置有贯穿所述陶瓷头两端的穿设孔,所述穿设孔与所述电极管相连通;及
[0022]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陶瓷头的未与所述电极管相连的一端,所述输入组件穿过所述穿设孔与所述电极组件相连。
[0023]陶瓷头起到使电极组件绝缘的作用,电极组件设置于陶瓷头的未与电极管相连的一端,输入组件穿过穿设孔与电极组件相连,以使电极组件产生加速电场,形成等离子体。
[0024]作为上述等离子手术电极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极组件为环形结构;或
[0025]所述电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电极片,至少两个所述电极片设置于所述吸附孔的周向,设置为环形结构。
[0026]电极组件为环形结构,或通过至少两个电极片设置于吸附孔的周向形成环形结构,使得吸附孔可吸引面积最大化。
[0027]作为上述等离子手术电极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陶瓷头和所述电极组件之间设置有生物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生物组织消融前后组织蛋白质的差异。
[0028]生物监测装置能够监测生物组织消融前后组织蛋白的差异,以避免损伤周围组织,提高了消融精度。
[0029]作为上述等离子手术电极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等离子手术电极还包括:
[0030]角度调节器,所述角度调节器上设置有多个弧形凹槽,所述电极主体通过伸入对应的所述弧形凹槽内,以调节弯曲角度。
[0031]通过角度调节器上的弧形凹槽的设置能够根据需求方便调节电极主体的弯曲角度,避免手动掰弯电极主体导致电极主体损坏的情形。
[0032]作为上述等离子手术电极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凹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凹槽段和第二凹槽段,所述第一凹槽段和所述第二凹槽段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的角度大于0
°
,且小于180
°

[0033]通过上述的弧形凹槽结构,能够使电极主体的弯折角度在大于0
°
,且小于180
°
范围内,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
[0034]作为上述等离子手术电极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手术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手柄(1),其内部设置有容置腔;电极主体(2),包括电极管(22)和用于切割组织的电极刀头(21),所述电极管(22)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极管(22)包括内套管(222)和套设于所述内套管(222)的外套管(221),所述内套管(222)远离所述操作手柄(1)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电极刀头(21),所述外套管(221)与所述内套管(222)之间形成滴注通道,所述外套管(221)靠近所述电极刀头(21)的一端的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滴注通道相连通的注液口(2211),由各所述注液口(2211)流出的液体的流量之和沿所述外套管(221)的周向由所述外套管(221)的底部向所述外套管(221)的顶部增大;滴注组件(4),所述滴注组件(4)穿过所述容置腔并与所述滴注通道相连通,以向各所述注液口(2211)注液;吸引组件(3),所述吸引组件(3)穿过所述容置腔和所述内套管(222),与所述电极刀头(21)相连通,所述操作手柄(1)上设置有与所述吸引组件(3)相连通的通气口(110),通过封堵按压所述通气口(110)以控制所述吸引组件(3)内的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手术电极,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注液口(2211)的尺寸沿所述外套管(221)的周向由所述外套管(221)的底部向所述外套管(221)的顶部增大;或沿所述外套管(221)的周向由所述外套管(221)的底部向所述外套管(221)的顶部所述注液口(2211)的数量增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手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手术电极还包括:输入组件(5),所述输入组件(5)穿过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电极管(22)与所述电极刀头(21)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手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刀头(21)包括:陶瓷头(211),所述陶瓷头(211)上设置有贯通其两端的吸附孔(2111),所述陶瓷头(211)的一端与所述电极管(22)相连,且所述吸附孔(2111)与所述吸引组件(3)相连通,所述吸附孔(2111)的周向设置有贯穿所述陶瓷头(211)两端的穿设孔(2112),所述穿设孔(2112)与所述电极管(22)相连通;及电极组件(212),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健刘世伟丁燕陈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美新迪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