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473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包括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的组合;所述第一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所述第二化合物具有如式II所示结构。通过化合物的结构设计以及两种化合物的协同复配,使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和载流子传输性能,尤其适于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材料,能够有效提高器件的综合性能。包含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特定的主体材料实现了载流子的平衡传输,使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优异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显著延长器件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是目前的主流显示技术之一,具有柔性、自发光、高对比度、大尺寸、低功耗、色域广等优点,在平板显示、柔性显示和固态照明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0003]OLED器件主要包括阴极、阳极和设置于两电极之间的有机薄膜结构,其中,含有多种有机功能材料的有机薄膜结构是OLED器件的核心所在。常见的有机功能材料包括: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空穴阻挡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阻挡材料、发光主体材料和发光客体材料(染料)等。当器件通电时,电子和空穴被分别注入、传输到发光区域并在此复合,从而产生激子并发光。
[0004]近年来,业界人士对提升OLED器件的效率及稳定性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与探索,其中以寻求新材料提升器件性能的方式居多,开发了大量新的材料应用于OLED器件中。随着电子设备和照明产品的不断升级,对OLED器件的光电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新材料对OLED器件的性能有所改善,但现有的OLED器件中存在载流子在界面处大量堆积的问题,器件的效率和寿命具有明显不足。因此,本领域亟待开发具有更高性能的电致发光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通过特定的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的结构设计和复配,使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优良的载流子传输性能,能够实现载流子传输平衡,从而有效提升了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综合性能。
[0006]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包括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的组合。
[0008]所述第一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
[0009][0010]式I中,L1、L2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亚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当所述L1为单键时,代表Ar1与N原子通过单键直接相连;当所述L2为单键时,代表Ar2与N原子通过单键直接相连。
[0011]式I中,L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亚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0012]式I中,Ar1、Ar2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0013]式I中,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3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R1、R2各自独立地与相邻的环结构不连接或通过化学键连接成环。
[001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R1与相邻的环结构不连接”意指R1仅与苯环通过单键连接;所述“R1与相邻的环结构通过化学键连接成环”意指R1除了与苯环通过化学键连接之外,还与相邻的环(例如苯环,或与R2中的环)通过化学键连接,从而形成稠合的环结构;其他取代基的表述同理。下文涉及到相同描述时,均具有相同的含义,不再一一赘述。
[0015]式I中,m1、m2代表取代基R1、R2的个数,各自独立地选自0

4的整数,例如可以为0、1、2、3或4;当m1、m2≥2时,多个(至少2个)R1、R2为相同或不同的基团。
[0016]L1、L2、L3、Ar1、Ar2、R1、R2中所述取代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氰基、硝基、羟基、氨基、C1

C30直链或支链烷基、C1

C30烷氧基、C3

C30环烷基、C2

C30杂环烷基、C6

C30芳基或C3

C30杂芳基中的至少一种。
[0017]所述第二化合物具有如式II所示结构:
[0018][0019]式II中,X为O或S。
[0020]式II中,L4、L5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亚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当所述L4为单键时,代表芳胺N与式II中的苯环通过单键直接相连;当所述L5为单键时,代表Ar5与式II中的苯环通过单键直接相连。
[0021]式II中,Ar3、Ar4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0022]式II中,Ar5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含氮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0023]式II中,R3、R4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3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30烷基硅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30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30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30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基硅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基氨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R3、R4各自独立地与相邻的环结构不连接或通过化学键连接成环。
[0024]式II中,m3、m4分别代表取代基R3、R4的个数,各自独立地选自0

3的整数,例如可以为0、1、2或3;当m3、m4≥2时,多个(至少2个)R3、R4为相同或不同的基团。
[0025]L4、L5、Ar3、Ar4、Ar5、R3、R4中所述取代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氰基、硝基、羟基、氨基、未取代或R'取代的C1

C30直链或支链烷基、未取代或R'取代的C1

C30烷氧基、C3

C30环烷基、C2

C30杂环烷基、未取代或R'取代的C6

C30芳基、未取代或R'取代的C3

C30杂芳基中的至少一种。
[0026]所述R'各自独立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包括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的组合;所述第一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其中,L1、L2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亚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L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亚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Ar1、Ar2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3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R1、R2各自独立地与相邻的环结构不连接或通过化学键连接成环;m1、m2各自独立地选自0

4的整数;L1、L2、L3、Ar1、Ar2、R1、R2中所述取代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氰基、硝基、羟基、氨基、C1

C30直链或支链烷基、C1

C30烷氧基、C3

C30环烷基、C2

C30杂环烷基、C6

C30芳基或C3

C30杂芳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化合物具有如式II所示结构:其中,X为O或S;L4、L5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亚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Ar3、Ar4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Ar5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含氮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3、R4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3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未取
代的C3

C3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30烷基硅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30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30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30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基硅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基氨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R3、R4各自独立地与相邻的环结构不连接或通过化学键连接成环;m3、m4各自独立地选自0

3的整数;L4、L5、Ar3、Ar4、Ar5、R3、R4中所述取代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氰基、硝基、羟基、氨基、未取代或R'取代的C1

C30直链或支链烷基、未取代或R'取代的C1

C30烷氧基、C3

C30环烷基、C2

C30杂环烷基、未取代或R'取代的C6

C30芳基、未取代或R'取代的C3

C30杂芳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R'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氰基、硝基、未取代或卤代C1

C10直链或支链烷基、C6

C20芳基或C3

C20杂芳基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L1、L2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20亚芳基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L1、L2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中的任意一种;其中,虚线代表基团的连接位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L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20亚芳基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L3选自选自中的任意一种;其中,虚线代表基团的连接位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r1、Ar2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如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其中,虚线代表基团的连接位点;Y1选自O、S、NR
11
或CR
12
R
13
中的任意一种;
R
11
、R
12
、R
13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3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30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取代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氰基、硝基、羟基、氨基、C1

C30直链或支链烷基、C1

C30烷氧基、C3

C30环烷基、C2

C30杂环烷基、C6

C30芳基或C3

C30杂芳基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Ar1、Ar2各自独立地选自如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各自独立地选自如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其中,虚线代表基团的连接位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1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1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2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20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R1、R2各自独立地与相邻的环结构不连接或通过化学键连接成环;优选地,所述R1、R2各自独立地与相邻的环结构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C6

C20芳环或C6

C20杂芳环;优选地,所述m1、m2各自独立地选自0

2的整数;优选地,所述具有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虚线代表基团的连接位点;Y2选自O、S、NR
21
或CR
22
R
23
中的任意一种;R
21
、R
22
、R
23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之洋高文正刘叔尧马星辰李萌刘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