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固三相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71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液固三相反应釜,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该气液固三相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置有气液进口和加料口,位于气液进口和加料口之间设置有液相出口和气相出口且气相出口位于液相出口的上方,在反应釜本体内部正对液相出口处设置有折形挡板,折形挡板设置有连通反应釜本体内部和液相出口的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反应釜本体内部正对液相出口处设置有折形挡板,该折形挡板能够避免多数固体催化剂进入固相分离区。环形流道的设置进一步阻挡固体催化剂随从液相分离流出,从而保证固体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固三相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气液固多相反应的化工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液固三相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气液固三相反应是化工领域中常见反应,种类较多,多数情况下固体多为催化剂,气体与液体为反应物和产物。传统回路反应器具有传质效果好、釜外换热面积大、装置密封性好等优点,在气液两相反应中应用广泛。
[0003]现有技术中的气液固三相反应釜,例如:CN214974046U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效文丘里喷射器的回路反应器,回路反应器本体设高压反应釜和反应混合器,反应混合器内设文丘里喷射器,文丘里喷射器上端的气室与锥形仓和进气管连通,回气管把进气管与反应混合器的混合冲击仓C连通,高压反应釜下端的输送管路安装循环泵,循环泵的输出端连接热交换器进口,通热交换器的上端出口与分离系统的进口连通,分离系统外接产品输出管,另一端连接回流管,回流管另一端设涡流喷嘴,原料进管接入回流管连通。
[0004]但是,现有的气液固三相反应釜,固体催化剂在反应釜内分散效果较差,并且固体催化剂容易随着反应产物排出到反应釜外,降低了催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固三相反应釜,该反应釜能够使气液固三相分散均匀,并且避免固体催化剂随着反应产物排出到反应釜外,保证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气液固三相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的反应釜本体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置有气液进口和加料口,位于气液进口和加料口之间设置有液相出口和气相出口且气相出口位于液相出口的上方,在反应釜本体内部正对液相出口处设置有折形挡板,折形挡板设置有连通反应釜本体内部和液相出口的通道。
[0008]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的折形挡板在气液进口方向设置缺口,缺口构成连通反应釜本体内部和液相出口的通道。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折形挡板上均匀分布有孔道,孔道和缺口共同构成连通反应釜本体内部和液相出口的通道。
[0009]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为圆筒结构,自气液进口至加料口之间依次为催化剂悬浮区、沉降区、气相区,所述的折形挡板和液相出口之间的区域为固相分离区;催化剂悬浮区、沉降区和固相分离区为气液固三相反应的主要场所;
[0010]优选的,催化剂悬浮区的直径小于沉降区的直径;即:催化剂悬浮区包括变径区和小直径区,沉降区为大直径区。
[0011]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的折形挡板将液相出口覆盖,并且折形挡板上均匀分布有孔道,孔道构成连通反应釜本体内部和液相出口的通道。
[0012]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的液相出口处设置有环形流道,所述环形流道侧壁设置有孔道并与反应釜本体连通,所述的孔道内设置有滤网;
[0013]优选的,所述的孔道形状为扇形,所述的滤网的最大孔径小于固体催化剂的平均粒径。
[0014]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的环形流道底部设置有排料口。
[0015]根据本技术,优选的,反应釜本体内位于液相出口和气相出口之间设置有多孔挡板。设置多孔挡板用于气相与液相的分离。
[0016]根据本技术,优选的,反应釜本体上部还设置有辅助功能口。辅助功能口可以用于温度、压力等参数的测量口,也可用于观察等。
[0017]本技术气液固三相反应釜使用时,将固体催化剂通过加料口加入到反应釜本体中,气液两相混合后通过气液进口进入到反应釜本体中,与反应釜本体中的固体催化剂进行气液固三相反应,液相从液相出口排出,气相经气相出口排出。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本技术在反应釜本体内部正对液相出口处设置有折形挡板,该折形挡板能够避免多数固体催化剂进入固相分离区。
[0020]2、本技术环形流道的设置进一步阻挡固体催化剂随从液相分离流出,从而保证固体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多孔挡板用于气相与液相的分离,避免液相进入到气相出口中。
[0021]3、本技术反应釜本体的催化剂悬浮区的直径小于沉降区的直径,即反应釜本体自下往上直径变大。不仅使得气液固三相在催化剂悬浮区能够分散均匀,而且在沉降区更有利于固体催化剂的沉降,对于防止固体催化剂进入液相出口具有一定作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气液固三相反应釜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折形挡板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气液固三相反应釜中环形流道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0

辅助功能口,11

加料口,12

多孔挡板,13

折形挡板,14

环形流道,15

液相出口,16

滤网,17

排料口,18

气液进口,19

气相出口,
Ⅰ‑
催化剂悬浮区,
Ⅱ‑
沉降区,
Ⅲ‑
固相分离区,
Ⅳ‑
气相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所示,一种气液固三相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的反应釜本体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置有气液进口18和加料口11,位于气液进口18和加料口11之间设置有液相出口15和气相出口19且气相出口位于液相出口15的上方,在反应釜本体内部正对液相出口15处设置有折形挡板13,折形挡板13设置有连通反应釜本体内部和液相出口15的通道。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折形挡板13在气液进口18方向设置缺口,缺口构成连通反应釜本体内部和液相出口15的通道。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釜本体为圆筒结构,自气液进口18至加料口11之间依次为催
化剂悬浮区Ⅰ、沉降区Ⅱ、气相区Ⅳ,所述的折形挡板13和液相出口15之间的区域为固相分离区Ⅲ;催化剂悬浮区Ⅰ、沉降区Ⅱ和固相分离区Ⅲ为气液固三相反应的主要场所;催化剂悬浮区Ⅰ的直径小于沉降区Ⅱ的直径;即:催化剂悬浮区Ⅰ包括变径区和小直径区,沉降区为大直径区。
[0031]实施例2
[0032]如图2所示,如实施例1所述,不同的是:
[0033]所述的折形挡板13将液相出口15覆盖,并且折形挡板13上均匀分布有孔道,孔道构成连通反应釜本体内部和液相出口15的通道。
[0034]实施例3
[0035]如实施例1所述,不同的是:
[0036]所述的折形挡板13上均匀分布有孔道,孔道和缺口共同构成连通反应釜本体内部和液相出口15的通道。
[0037]实施例4
[0038]如实施例1或2或3所述,不同的是:
[0039]所述的液相出口15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固三相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该气液固三相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的反应釜本体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置有气液进口和加料口,位于气液进口和加料口之间设置有液相出口和气相出口且气相出口位于液相出口的上方,在反应釜本体内部正对液相出口处设置有折形挡板,折形挡板设置有连通反应釜本体内部和液相出口的通道,所述的折形挡板上均匀分布有孔道,所述的液相出口处设置有环形流道,所述环形流道侧壁设置有孔道并与反应釜本体连通,环形流道侧壁的孔道内设置有滤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固三相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形挡板在气液进口方向设置缺口,孔道和缺口共同构成连通反应釜本体内部和液相出口的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固三相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形挡板将液相出口覆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乐福王宝华许恩乐孙锋韩永志王水晶祖义涵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新元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