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356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中的外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外管中的内管,所述外壳的一端形成有抽吸口,所述内管内形成有与所述抽吸口相连通的主气道,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抽吸口相连通的辅气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雾化器通过增加与主气道相对独立的辅气道,使得在主气道内发生堵塞时,用户在抽吸口抽吸时,气流可绕开主气道、通过辅气道来启动气流传感器;雾化器通电发热后,会把主气道内的较粘稠的液体基质加热稀释,从而把主气道内的堵塞处疏通开,保证雾化器能够正常进行抽吸工作。工作。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将可雾化的液体基质加热雾化,以生成可供吸收的气溶胶。电子雾化装置一般包括雾化器及电源装置。其中,雾化器主要用于存储液体基质并在通电后将该液体基质进行雾化,电源装置主要用于识别抽吸动作、控制电源供给、给雾化器提供电源。电源装置中通常设置有气流传感器,用于识别抽吸动作,以决定是否启动电子雾化装置。
[0003]现有的雾化器一般为单气道结构,单气道雾化器在抽吸过程中由于冷凝液的产生会堵塞主气道,主气道被堵塞后,气流传感器将感受不到气流的变化,造成电子雾化装置不能再被启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双气道结构的雾化器及具有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器,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中的外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外管中的内管,所述外壳的一端形成有抽吸口,所述内管内形成有与所述抽吸口相连通的主气道,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抽吸口相连通的辅气道。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气道包括由所述内管的外壁面和/或所述外管的内壁面凹陷形成的至少一个导气槽。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气道包括形成于所述内管的外壁面和所述外管的内壁面之间的环形的气流通道。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中并与所述主气道相连通的雾化组件。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和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有储液腔,所述雾化组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内管中并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上形成有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口,所述内管上形成有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口与所述雾化组件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进液口。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还形成有进气通道,所述主气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抽吸口相连通,且所述辅气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抽吸口相连通。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储液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储液壳下端的基座,所述进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基座内。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顶面下凹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的下端均收容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底部具有支撑面,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的下端面均抵靠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内管上还形成有将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辅气道相连通的至少一个通气口。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壳上端的吸嘴,所述吸嘴内形成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上端出口形成所述抽吸口。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的上端均伸入到所述出气孔中。
[00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辅气道和所述主气道相连通的气流传感器。
[0018]实施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雾化器通过增加与主气道相对独立的辅气道,使得在主气道内发生堵塞时,用户在抽吸口抽吸时,气流可绕开主气道、通过辅气道来启动气流传感器;雾化器通电发热后,会把主气道内的较粘稠的液体基质加热稀释,从而把主气道内的堵塞处疏通开,保证雾化器能够正常进行抽吸工作。
附图说明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0]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中雾化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0023]图4是图3所示雾化器的另一角度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0024]图5是图3所示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图3所示雾化器的剖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下方”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1]图1

2示出了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1,该电子雾化装置1包括雾化器100以及与雾化器100配合连接的电源装置200。电源装置200通常包括用于给雾化器100供电的电池、用于感测气流变化的气流传感器以及用于控制雾化器100发热的控制电路。雾化器100用于收容液体基质并在通电后加热雾化该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器100、电源装置200均可大致呈圆柱状,且两者可沿轴向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雾化器100、电源装置200可通过磁吸连接、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器100与电源装置200之间也可通过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设置于所述外壳(10)中的外管(20)以及设置于所述外管(20)中的内管(30),所述外壳(10)的一端形成有抽吸口(123),所述内管(30)内形成有与所述抽吸口(123)相连通的主气道(33),所述外管(20)和所述内管(30)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抽吸口(123)相连通的辅气道(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气道(23)包括由所述内管(30)的外壁面和/或所述外管(20)的内壁面凹陷形成的至少一个导气槽(3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气道(23)包括形成于所述内管(30)的外壁面和所述外管(20)的内壁面之间的环形的气流通道(3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10)中并与所述主气道(33)相连通的雾化组件(4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和所述外管(20)之间形成有储液腔(110),所述雾化组件(40)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内管(30)中并与所述储液腔(110)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0)上形成有与所述储液腔(11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口(210),所述内管(30)上形成有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口(210)与所述雾化组件(4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进液口(3120)。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内还形成有进气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宇欧国亮刘宇峰
申请(专利权)人:沃德韦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