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减薄成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90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4
一种管件减薄成型机构,管件下端向内折弯形成斜面;本成型机构包括冲头和减薄环,对应斜面还设有底模和夹紧环;底模设于管件内,夹紧环设于管件外,底模和夹紧环共同夹持斜面;管件的底部开口,底模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伸出于开口外的凸起,该凸起与夹紧环固定连接;冲头在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于管件内上下移动,减薄环设于其移动路径上,该冲头在向下移动过程中带动管件穿过减薄环至一完成位置;对应完成位置设有一固定模块,在管件处于完成位置的状态下,固定模块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固定模块与凸起相分离,第二状态下固定模块与凸起相对固定,以限制底模无法向上移动。该管件减薄成型机构既能满足壁厚较小的要求,也易于脱模。也易于脱模。也易于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件减薄成型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加工
,特别地,涉及一种管件减薄成型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厚壁管件经减薄成型工艺能够得到薄壁管件,目前通常使用的减薄成型工艺有三种,分别为热挤压、冷挤压和拉伸成型。
[0003]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热挤压和冷挤压工艺在减薄成型后,最终得到薄壁管件的壁厚通常在0.5mm以上,难以制造实现壁厚小于0.5mm的薄壁管件;拉伸成型工艺通过冲头带动厚壁管件经过减薄环实现减薄成型,从而得到薄壁管件,该工艺能够实现较薄壁厚的薄壁管件,但成型完成后,管件会包裹在冲头上难以脱模。
[0004]针对上述问题,就需要提供一种既能满足壁厚较小的要求,也易于脱模的管件减薄成型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件减薄成型机构。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件减薄成型机构,所述管件的下端向内侧折弯形成一斜面;
[0007]本成型机构包括冲头和减薄环,对应所述管件的斜面还设有底模和夹紧环;
[0008]所述底模设于所述管件内,且抵靠于所述斜面的内侧,所述夹紧环设于所述管件外侧,且抵靠于所述斜面的外侧,构成所述底模和所述夹紧环共同夹持所述斜面;
[0009]所述管件的底部开口,所述底模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伸出于所述开口外的凸起,该凸起与所述夹紧环固定连接;
[0010]所述冲头受一驱动机构的驱动而上下移动,所述减薄环设于其移动路径上,构成该冲头在向下移动过程中推动所述底模以带动所述管件穿过所述减薄环至一完成位置;
[0011]对应所述完成位置设有一固定模块,在所述管件处于完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固定模块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所述固定模块与所述凸起相分离,第二状态下所述固定模块与所述凸起相对固定,以限制所述底模无法向上移动。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13]上述方案中,所述凸起向下穿过所述夹紧环,该凸起上在所述夹紧环下方设有与该凸起螺纹连接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斜面共同夹紧所述夹紧环,构成所述凸起与所述夹紧环固定连接。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模与所述斜面相互接触的抵靠面为一粗糙表面。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模与所述斜面相互接触的抵靠面上制有多道凹槽,构成该抵靠面为一粗糙表面。
[0016]上述方案中,所述凸起上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模块包括对应所述通孔的固定钩,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固定钩与所述通孔相分离,在第二状态下所述固定钩钩住所述通孔,构成
所述固定模块与所述凸起相对固定。
[0017]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模块包括一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固定钩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移动。
[0018]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模的上端形成向上的凸台,所述冲头的下端形成凹陷,所述凸台和所述凹陷相匹配,构成所述冲头的下端与所述底模的上端接触配合。
[0019]上述方案中,所述凸台呈圆台状,其上设有向上开口的内螺孔。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管件减薄成型机构通过底模和夹紧环组成的夹紧机构共同夹持固定管件,使用时,冲头向下带动管件经过减薄环至一完成位置,该过程中通过减薄环完成对管件的拉伸成型;管件在完成位置时,使固定模块与底模固定连接,从而限制管件使其无法向上移动,由此在冲头向上移动收回时,能够使冲头与管件轻松完成分离,避免了管件包裹在冲头上难以脱模的情况;综上所述,本管件减薄成型机构易于脱模,同时拉伸成型能够满足管件减薄后壁厚较小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21]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处于拉伸前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0022]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管件的示意图;
[0023]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底模的剖面示意图;
[0024]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处于拉伸过程中的剖面示意图;
[0025]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处于拉伸后脱模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0026]以上附图中:1.管件;11.斜面;2.底模;21.凸起;22.螺母;23.通孔;24.抵靠面;25.凸台;26.内螺孔;3.夹紧环;4.冲头;41.凹陷;42.长直通道;5.减薄环。
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8]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
[0029]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
[0030]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案,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
[0031]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
[0032]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0033]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本案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案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案之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0034]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前”、“后”、“上”、“下”、“左”、“右”等,均为方向性用词,在本案中仅为说明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并非用以限定本案保护范围及实际实施时的具体方
向。
[0035]如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管件减薄成型机构,其中所述管件1被预先加工,使得该管件1的下端向内侧折弯形成一斜面11;本成型机构包括冲头4和减薄环5,对应所述管件1的斜面11还设有底模2和夹紧环3。
[0036]所述底模2设于所述管件1内,且该底模2抵靠于所述斜面11的内侧,所述夹紧环3设于所述管件1外侧,且该夹紧环3抵靠于所述斜面11的外侧,构成所述底模2和所述夹紧环3共同夹持所述斜面11。
[0037]所述管件1的底部形成开口,所述底模2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伸出于所述开口外的凸起21,该凸起21与所述夹紧环3固定连接,以使底模2和夹紧环3共同夹紧斜面11;本实施例中凸起21与夹紧环3螺纹配合,具体的,所述凸起21向下穿过所述夹紧环3,该凸起21上在所述夹紧环3下方设有与该凸起21螺纹连接的螺母22,所述螺母22与所述斜面11共同夹紧所述夹紧环3,构成所述凸起21与所述夹紧环3固定连接;在实际实施中,凸起21和夹紧环3也可以采用卡扣等其他固定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0038]所述冲头4在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于所述管件1内上下移动,所述减薄环5对应设于该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件减薄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的下端向内侧折弯形成一斜面;本成型机构包括冲头和减薄环,对应所述管件的斜面还设有底模和夹紧环;所述底模设于所述管件内,且抵靠于所述斜面的内侧,所述夹紧环设于所述管件外侧,且抵靠于所述斜面的外侧,构成所述底模和所述夹紧环共同夹持所述斜面;所述管件的底部开口,所述底模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伸出于所述开口外的凸起,该凸起与所述夹紧环固定连接;所述冲头受一驱动机构的驱动而上下移动,所述减薄环设于其移动路径上,构成该冲头在向下移动过程中推动所述底模以带动所述管件穿过所述减薄环至一完成位置;对应所述完成位置设有一固定模块,在所述管件处于完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固定模块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所述固定模块与所述凸起相分离,第二状态下所述固定模块与所述凸起相对固定,以限制所述底模无法向上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件减薄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向下穿过所述夹紧环,该凸起上在所述夹紧环下方设有与该凸起螺纹连接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斜面共同夹紧所述夹紧环,构成所述凸起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旭李俊霖汪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