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373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包括顶板、第一铜片、上陶瓷板、第二铜片、阳极导电柱、阳极材料、固态电解质、阴极材料、第一阴极导电柱、第二阴极导电柱、第三铜片、下陶瓷板、第四铜片、底板、陶瓷套筒、不锈钢套筒和三组双头螺杆。该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采用金属、陶瓷材质的组件,通过挤压密封和高温下不同金属的膨胀系数实现高温密封,可以满足温度达800℃的电池测试,解决了高温环境下实验的装置密封问题,该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通过双头螺杆与螺栓实现各组件之间的快捷安装,整体结构紧凑,易于进行后续操作,该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测试后易于拆卸、分离清洗,便于维护,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了装置的使用寿命。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测试
,具体为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

技术介绍

[0002]通常,二次电池具有以下结构,即在正极与负极之间存在隔膜,并填充有液体的电解质。然而,由于电池中的电解液通常是可燃性的有机溶剂,因此,具有极其易燃的特性,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而固态电池使用无机系的固体电解质来代替有机系的液体的电解质,则消除了这一安全隐患。不仅如此,固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的特点。液体电解质的电池中能量密度一般低于500Wh/kg。而全固态电解质电池可以不必使用嵌锂的石墨负极,而是直接使用金属锂来做负极,这样可以大大减轻负极材料的用量,使得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明显提高。
[0003]目前市面上的固态电池测试装置一般是通过将固态电池中的固态电解质事先压成固定形状,再将正极、固态电解质、负极等依次装入到电池中。现有的固态电池测试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缺陷:传统的电池测试装置只能用于室温,或低于250℃下使用,高温情况下无法保证测试装置的密封性,适用性不高,无法满足高温情况下电池测试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0004]有鉴于此,现设计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固态电池测试装置存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包括顶板、第一铜片、上陶瓷板、第二铜片、阳极导电柱、阳极材料、固态电解质、阴极材料、第一阴极导电柱、第二阴极导电柱、第三铜片、下陶瓷板、第四铜片、底板、陶瓷套筒、不锈钢套筒和三组双头螺杆;
[0007]所述顶板、第一铜片、上陶瓷板、第二铜片、阳极导电柱、阳极材料、固态电解质、阴极材料、第一阴极导电柱、第二阴极导电柱、第三铜片、下陶瓷板、第四铜片、底板自上而下依次连接;
[0008]所述陶瓷套筒与阳极导电柱、第一阴极导电柱相连接,且陶瓷套筒内侧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第一内槽、第二内槽、第三内槽和第四内槽;
[0009]所述不锈钢套筒连接于第三内槽中;
[0010]三组所述双头螺杆的下端通过螺纹结构穿插连接于底板内,双头螺杆的上端穿插连接于顶板内,且双头螺杆的上端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有螺母;
[0011]所述阳极导电柱、第二阴极导电柱均连接有导电铜柱。
[0012]优选的,所述顶板与底板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柱形凹槽,第一铜片直径长度、第四铜片直径长度与柱形凹槽的内径长度相适配。
[0013]优选的,所述阳极导电柱的下端外侧套设有第五铜片,第五铜片与第一内槽的形状相适配,且阳极导电柱下端的直径长度与第二内槽的内径长度相匹配。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阴极导电柱与第二阴极导电柱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凸起,两组定位凸起的外侧连接有弹簧,且第一阴极导电柱上端直径长度、第二阴极导电柱下端直径长度、第一内槽内径长度与不锈钢套筒内径长度相匹配。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阴极导电柱上端外侧套设有第六铜片,第六铜片与第四内槽的形状相适配。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该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采用金属、陶瓷材质的组件,通过挤压密封和高温下不同金属的膨胀系数实现高温密封,可以满足温度达800℃的电池测试,解决了高温环境下实验的装置密封问题;
[0018]2、该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通过双头螺杆与螺栓实现各组件之间的快捷安装,整体结构紧凑,易于进行后续操作;
[0019]3、该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测试后易于拆卸、分离清洗,便于维护,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爆炸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的双头螺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的顶板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的阳极导电柱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的第一阴极导电柱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的第二阴极导电柱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技术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的陶瓷套筒正面结构剖视图。
[0030]图中:
[0031]1、顶板;2、第一铜片;3、上陶瓷板;4、第二铜片;5、阳极导电柱;6、阳极材料;7、固态电解质;8、阴极材料;9、第一阴极导电柱;10、第二阴极导电柱;11、第三铜片;12、下陶瓷板;13、第四铜片;14、底板;15、陶瓷套筒;16、不锈钢套筒;17、第一内槽;18、第二内槽;19、第三内槽;20、第四内槽;21、第五铜片;22、定位凸起;23、弹簧;24、第六铜片;25、双头螺杆;26、螺母;27、导电铜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4]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5]请参阅图1

10,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包括顶板1、第一铜片2、上陶瓷板3、第二铜片4、阳极导电柱5、阳极材料6、固态电解质7、阴极材料8、第一阴极导电柱9、第二阴极导电柱10、第三铜片11、下陶瓷板12、第四铜片13、底板14、陶瓷套筒15、不锈钢套筒16和三组双头螺杆25。
[0036]顶板1、第一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温电池测试硬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第一铜片(2)、上陶瓷板(3)、第二铜片(4)、阳极导电柱(5)、阳极材料(6)、固态电解质(7)、阴极材料(8)、第一阴极导电柱(9)、第二阴极导电柱(10)、第三铜片(11)、下陶瓷板(12)、第四铜片(13)、底板(14)、陶瓷套筒(15)、不锈钢套筒(16)和三组双头螺杆(25);所述顶板(1)、第一铜片(2)、上陶瓷板(3)、第二铜片(4)、阳极导电柱(5)、阳极材料(6)、固态电解质(7)、阴极材料(8)、第一阴极导电柱(9)、第二阴极导电柱(10)、第三铜片(11)、下陶瓷板(12)、第四铜片(13)、底板(14)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所述陶瓷套筒(15)与阳极导电柱(5)、第一阴极导电柱(9)相连接,且陶瓷套筒(15)内侧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第一内槽(17)、第二内槽(18)、第三内槽(19)和第四内槽(20);所述不锈钢套筒(16)连接于第三内槽(19)中;三组所述双头螺杆(25)的下端通过螺纹结构穿插连接于底板(14)内,双头螺杆(25)的上端穿插连接于顶板(1)内,且双头螺杆(25)的上端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有螺母(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凡张林昌汪俪涵张遥文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二一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