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3D打印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809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3D打印座椅,所述座椅包括椅面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靠背部,且所述椅面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靠背部分别呈型材状;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椅面部的下方,所述靠背部位于所述椅面部上方;所述第一支撑部呈筒状,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与椅面部相连,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侧部与第二支撑部相连;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与所述椅面部相连,且所述椅面部、第二支撑部以及靠背部相连接于同一直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使用混凝土实现座椅整体式、不间断打印,而无需考虑打印过程中的混凝土硬化问题,不仅结构整体强度一致,而且加工周期短、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3D打印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公园座椅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混凝土3D打印座椅。

技术介绍

[0002]公园座椅是户外供路人休息的一种产品,多用于公园、小区、大型游乐场、购物广场等公共场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园座椅已经步入大多数中小城市,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人们带来了便利,使环境更加和谐。
[0003]现有的公园座椅大多数由木材、金属、石材等制成。由于户外长时间的风吹雨淋,木材制成的公园座椅容易腐烂,金属制成的公园座椅则容易锈蚀。石材和混凝土公园座椅虽然耐腐蚀且不会锈蚀,但石材公园座椅本身成本较高、加工难度较大。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使用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公园座椅,其成本相对较低且较为耐用。然而,现有的混凝土公园座椅在浇筑过程中大多需使用模具,且往往需要对座椅的各个部分分开浇筑,再进行拼接,不仅耗时耗力(养护时间较长),而且一致性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混凝土公园座椅浇筑耗时耗力、一致性相对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混凝土3D打印座椅。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混凝土3D打印座椅,所述座椅包括椅面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靠背部,且所述椅面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靠背部分别呈型材状;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椅面部的下方,所述靠背部位于所述椅面部上方;所述第一支撑部呈筒状,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与椅面部相连并为椅面部提供垂向支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侧部与第二支撑部相连并为第二支撑部提供水平方向的支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与所述椅面部相连并为所述椅面部提供垂向支撑,且所述椅面部、第二支撑部以及靠背部相连接于同一直线。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壁厚分别大于所述椅面部、第二支撑部以及靠背部的厚度。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平面段、第二平面段、第一弧面段和第二弧面段,所述第一平面段、第二平面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一弧面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平面段、第二平面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弧面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平面段、第二平面段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平面段的上表面与所述椅面部的下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二弧面段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相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水平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垂向的尺寸。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靠背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呈平板状,且所述靠背部和第二支撑部位于同一平面。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椅面部呈平板状,且所述椅面部、第二支撑部
和靠背部的厚度为3D打印喷头的宽度的两倍。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椅面部与靠背部的夹角大于90
°
且小于110
°
,所述椅面部与第二支撑部的夹角大于70
°
且小于90
°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厚度为3D打印喷头的宽度的两倍或三倍。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椅面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靠背部具有相同长度,且所述椅面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靠背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5米。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椅面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靠背部均呈型材状,且椅面部、第二支撑部以及靠背部相连接于同一直线,呈筒状的第一支撑部分别与椅面部、第二支撑部相交,可使用混凝土实现座椅整体式、不间断打印,而无需考虑打印过程中的混凝土硬化问题,不仅结构整体强度一致,而且加工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同时,由于第一支撑部呈筒状,可减轻座椅的整体重量,使得座椅便于搬运。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3D打印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3D打印座椅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3D打印座椅的断面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3D打印座椅的3D打印喷头的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如图1

3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3D打印座椅的结构示意图,该混凝土3D打印座椅可应用于公园、人行道、小区、大型游乐场、购物广场等公共场合,并供游人休憩。本实施例的混凝土3D打印座椅由椅面部11、第一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13以及靠背部14构成,上述椅面部11、第一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13以及靠背部14分别呈型材状,且在椅面部11、第一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13以及靠背部14组合在一起时,其延伸方向相同、在延伸方向的延伸长度相同。
[00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2和第二支撑部13分别位于椅面部11的下方,并共同为椅面部11提供垂向支撑。靠背部14位于椅面部11上方,并用于为坐于椅面上的人提供水平方向的支撑,以提高休憩的舒适度。上述第一支撑部12呈筒状,且第一支撑部12的顶部与椅面部11相连并为椅面部提供垂向支撑,第一支撑部12的侧部与第二支撑部13相连并为第二支撑部13提供水平方向的支撑,以提高第二支撑部13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第二支撑部13的顶部与椅面部11相连并为椅面部11提供垂向支撑,且椅面部11、第二支撑部13以及靠背部14相连接于同一直线。
[0023]由于椅面部11、第一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13以及靠背部14均呈型材状,且椅面部11、第二支撑部13以及靠背部14相连接于同一直线,呈筒状的第一支撑部12分别与椅面部
11、第二支撑部13相交,可使用混凝土(或砂浆等)实现上述混凝土3D打印座椅整体式、不间断打印,而无需考虑打印过程中的混凝土硬化(相对于普通3D打印材料,混凝土的硬化速度相对较慢)问题,不仅结构整体强度一致,而且加工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并且,第一支撑部12与椅面部11的接触位置、第一支撑部12与第二支撑部13的接触位置、椅面部11与第二支撑部13的接触位置构成类似三角形的支撑结构,大大提高了混凝土3D打印座椅的结构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一支撑部12呈筒状,可减轻座椅的整体重量,使得座椅便于搬运。
[002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靠背部14和第二支撑部13分别呈平板状,且靠背部14和第二支撑部13位于同一平面。即靠背部14和第二支撑部13整体呈一块具有一定厚度的平板。通过该结构,可提高靠背部14和第二支撑部13之间连接的强度。当然,在实际应用中靠背部14和第二支撑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3D打印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椅面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靠背部,且所述椅面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靠背部分别呈型材状;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椅面部的下方,所述靠背部位于所述椅面部上方;所述第一支撑部呈筒状,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与椅面部相连并为椅面部提供垂向支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侧部与第二支撑部相连并为第二支撑部提供水平方向的支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与所述椅面部相连并为所述椅面部提供垂向支撑,且所述椅面部、第二支撑部以及靠背部相连接于同一直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3D打印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壁厚分别大于所述椅面部、第二支撑部以及靠背部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3D打印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平面段、第二平面段、第一弧面段和第二弧面段,所述第一平面段、第二平面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一弧面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平面段、第二平面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弧面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平面段、第二平面段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平面段的上表面与所述椅面部的下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二弧面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茂朱学文任晓孙国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特区建工绿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