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桩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建筑工程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态桩。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城市用于绿化的花木都是在原地貌上通过人工掘挖坑槽,然后填筑土壤进行传统的栽植,这种方式栽植的植物(例如花木)在雨季水浸或台风吹拂后容易倒伏及移位,从而导致枯死需要重栽。
[0003]并且,在城市不断更新改造中,这种传统原地貌掘挖坑槽栽植的花木,因需要适应城市不断旧改、更新以及发展需要,需不断地被砍伐或拔除,进行重新的掘挖坑槽,购置花木栽植,造成花木及人力的浪费,增加了城市建设及维护成本,且工作效率低,实用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针对上述现有栽植方式的植物易倒伏移位、改造需要砍伐或拔除、造成花木及人力的浪费、成本高以及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生态桩及其制备方法。
[0005]本技术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态桩,包括由植生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桩主体。所述桩主体包括用于栽种植物及容置栽植用物料的种植槽、和由植生混凝土的骨料之间的间隙形成的透水孔隙。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植生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桩主体,所述桩主体包括用于栽种植物及容置栽植用物料的种植槽、和由植生混凝土的骨料之间的间隙形成的透水孔隙,所述种植槽包括位于所述桩主体的顶部的开口、以及位于所述开口下方呈“缸”状的空腔,且所述种植槽通过所述透水孔隙与外部连通;所述种植槽的上部的尺寸大于该种植槽的下部的尺寸,所述桩主体包括顶层部和位于所述顶层部下方的底层部,所述种植槽位于所述顶层部,且所述桩主体的顶层部的透水孔隙的尺寸大于所述底层部的透水孔隙的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主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种植槽的内壁并用于植物根系生长攀附的突起部,且所述突起部与植生混凝土环壁浇筑成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环形突起,多个所述环形突起分别沿所述桩主体的垂向排布,且多个所述环形突起均与所述桩主体浇筑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包括三个环形突起,三个所述环形突起所在平面平行于所述种植槽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且相邻两个所述环形突起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00~300mm,每一所述环形突起突出于所述种植槽的侧壁的高度为100~80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主体的外表面呈圆柱形,所述种植槽呈上宽下窄的缸状;所述顶层部包括由所述种植槽的开口朝向底部依次排布的上环壁层、中环壁层和下环壁层,且所述上环壁层、中环壁层和下环壁层的骨料的粒径依次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壁层的骨料的粒径为30~40mm,所述中环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茂,朱学文,杨根宏,周凌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特区建工绿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