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放式工件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179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放式工件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包括高温媒介源、低温媒介源、双向阀门、热交换器、进油管以及出油管,所述高温媒介源和低温媒介源分别通过设置有的驱动泵与所述双向阀门相连通,所述双向阀门与所述热交换器相连通,所述进油管的一端与所述开放式工件相连,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器内腔相连通,所述出油管的一端与所述开放式工件相连,所述出油管的另一端经过所述过滤器和油泵后与所述热交换器内腔相连通;通过冷热双温媒介源和一个热交换器,通过切换冷热温源而实现开放式工件的快速调温;通过液路结构的设计,保持开放液位系统的稳定,通过可靠而快速地排除管路内部空气,以保证长期运行。以保证长期运行。以保证长期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放式工件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润滑油油温
,具体涉及一种开放式工件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开放式工件(例如车桥齿轮箱)耐久测试中,要求润滑油的油温要快速到达设定温度并保持稳定,但又不能对齿轮箱直接加热,必须采用对润滑油进行外部循环和温控。现有的技术方案中,为通过对润滑油直接加热的方法,调温速度慢,又容易烧焦油料造成管路堵塞。
[0003]此外,由于开放式工件与大气相通,但液位无法直接测量,因此如何保证液位稳定是关键。现有的技术中采取的措施为:初始加油过程需要长时间反复地加油、运行来排气,之后在长期运行(如耐久测试中),开放式工件的液位仍然会慢慢变化,直到缺油或溢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放式工件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开放式工件内的润滑油为通过直接加热的方法而存在调温速度慢且容易烧焦油料造成管路堵塞和开放式工件内液位不稳定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开放式工件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所述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用于开放式工件内的润滑油油温控制,所述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包括高温媒介源、低温媒介源、双向阀门、热交换器、进油管以及出油管,所述高温媒介源和低温媒介源分别通过设置有的驱动泵与所述双向阀门相连通,所述双向阀门与所述热交换器相连通,所述进油管的一端与所述开放式工件相连,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器内腔相连通,所述出油管的一端与所述开放式工件相连,所述出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器内腔相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还包括油泵和过滤器,所述出油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油泵与所述热交换器内腔相连通,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出油管上位于所述油泵和开放式工件之间的管路之间。
[0008]进一步的,所述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还包括补油箱和手动液压泵,所述补油箱通过所述手动液压泵与所述油泵相连通,所述手动液压泵从管路的最低处补油。
[0009]进一步的,所述高温媒介源和低温媒介源的媒介容量分别大于所述开放式工件内的润滑油额定容量。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进油管的进油口设置在所述开放式工件上的润滑油液位最高点处,补油口设置在油路最低处,进油管、出油管在空间上均为单调斜坡布置。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1、通过冷热双温媒介源和一个热交换器,通过切换冷热温源而实现开放式工件的快速调温;
[0013]2、通过液路结构的设计,可靠而快速地排除管路内部空气,保持开放式工件液位系统的稳定,以保证长期运行;
[0014]3、通过固定温度大容量高温源,可均匀加热,防止液体局部过热产生渣质堵塞管路。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开放式工件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6]图中:
[0017]1‑
高温媒介源,2

低温媒介源,3

驱动泵,4

双向阀门,5

热交换器,6

进油管,7

出油管,8

开放式工件,9

进油口,10

过滤器,11

油泵,12

手动液压泵,13

补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开放式工件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该开放式工件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用于开放式工件8内的润滑油油温控制。该开放式工件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包括高温媒介源1、低温媒介源2、双向阀门4、热交换器5、进油管6、出油管7、油泵11、手动液压泵12以及补油箱13。
[0020]高温媒介源1和低温媒介源2为相同的油类媒介,分别通过驱动泵3与双向阀门4相连通,即双向阀门4的一个阀位与高温媒介源1相连通,双向阀门4接通至该阀位时,高温媒介源1通过双向阀门4与外部相连通;双向阀门4的另一个阀位与低温媒介源2相连通,双向阀门4接通至该阀位时,低温媒介源2通过双向阀门4与外部相连通。
[0021]双向阀门4与热交换器5相连通,用于分别将高温媒介源1和低温媒介源2中的媒介输送至热交换器5中,实现对开放式容器工件内的润滑油进行温度调节。
[0022]热交换器5的上端通过进油管6与开放式工件8上的进油口9相连通,热交换器5的底端通过出油管7与开放式工件8底端处的出油口相连通。油泵11安装在出油管7上,在油泵11与出油口之间的位置处还设置有过滤器10,过滤器10安装在出油管7上,用于对出油管7中的润滑油进行过滤。
[0023]通过进油管6和出油管7的管路的单调斜坡空间布置,保证在注油后管路中全部气体通过开放式工件8排入大气,没有残留气体在管路内,油泵11经过滤器10从开放式工件8的底部抽油,再经过热交换器5控温,再从开放式工件8的上部回油。由于管路中没有气体,而润滑油不可压缩,因此抽出的油必然全部回到开放式工件8中,从而保证液位稳定,进而解决了开放式工件液位不稳定的问题。
[0024]继续参照附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补油箱13通过手动液压泵12与油泵11相连。在需要进行补油时,可通过操作手动液压泵12,将位于补油箱13中的润滑油补入到管路中。
[0025]在本实施例中,开放式工件8的进油口9设置在其内润滑油液位的最高点处,即进油口9设置在开放式工件8的最低点处,循环油路在空间布置上,采用单调斜坡的结构。同时由于采用手动液压泵12,可防止在管路中卷入气体,加油过程中油料会自下而上充满管路,将管路内气体驱赶到开放式工件中8之后逸出到大气中。
[0026]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高温媒介源1和低温媒介源2构成的冷热双温媒介源,每个
媒介的容量为被测试工件容量的五倍以上。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高温媒介源1由热油温控机提供固定温度热媒源,低温媒介源2由冷水(冷冻)机和热交换器提供固定温度冷媒源。使用时,由温控器通过闭环控制原理对双向阀门4的切换,需要降温时,接通冷媒源;需要加热时接通热油源。两个温源(高温媒介源1和低温媒介源2)都是固定温度,因此避免了快速变温对介质的不利影响(如局部烧焦),并减小了功率要求。
[002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开放式工件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下面对其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0028]当需要对开放式工件8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时,双向阀门4动作,使得高温媒介源1通过双向阀门4与热交换器5相连,实现高温媒介源1的循环流动,同时油泵11动作,将位于开放式工件8内的润滑油向外抽出,经过出油管7流向热交换器5内,与位于热交换器5内的高温媒介进行换热,实现对润滑油的加热,加热后的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放式工件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所述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用于开放式工件内的润滑油油温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包括高温媒介源、低温媒介源、双向阀门、热交换器、进油管以及出油管,所述高温媒介源和低温媒介源分别通过设置有的驱动泵与所述双向阀门相连通,所述双向阀门与所述热交换器相连通,所述进油管的一端与所述开放式工件相连,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器内腔相连通,所述出油管的一端与所述开放式工件相连,所述出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器内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放式工件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循环快速温控系统还包括油泵和过滤器,所述出油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油泵与所述热交换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志军任俊杰刘淳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施泰德测控与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