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油底壳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560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发动机油底壳组件,包括底壳、吸油盘装置,吸油盘装置包括第一吸油盘组件、第二吸油盘组件;第一吸油盘组件的进入端、第二吸油盘组件的进入端靠近吸油区域的底部上表面上方且距离吸油区域的底部上表面相等;第一吸油盘组件、第二吸油盘组件中的吸油管靠近吸油盘位置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连接装置形成固定连接,两个吸油管中部通过第二固定连接装置固定连接于底壳上。通过两个吸油盘组件的进入端同时将吸油区域内的油液吸入,由于两个吸油盘组件进入端距离底部上表面的高度相同,且采用同一个油泵产生抽吸力,能够使吸油区域的油液均衡、平稳的被获取,使油泵得以稳定的进行供油,即油泵对发动机组供油稳定。即油泵对发动机组供油稳定。即油泵对发动机组供油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油底壳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柴油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油底壳是曲轴箱的下半部,固定在发动机机体下方的壳体。油底壳主要用于容纳润滑发动机所需油并消散发动机所产生的部分热量,油底壳中的油由油泵吸出并被推进至待润滑的发动机构中,然后返回至油底壳中;油底壳组件主要包括底壳、油泵、一个吸油盘组件,油泵通过吸油盘组件将底壳中的油进行吸取并送出,在实际运行中,一个吸油盘组件对应油泵来对油液进行吸取,难以满足大功率发动机对油液的稳定供给要求,从而需要研究一种供油稳定、适用于范围更广一些的油底壳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稳定供油的发动机油底壳组件。
[0004]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发动机油底壳组件,包括一个底部、和固定设置于该底部上表面周围向上形成延伸的周围侧部,在底部上方与周围侧部内侧之间围合形成上端敞开的底壳,底壳内部形成储放油液的容置空间,底壳的侧部上设有向容置空间内注油的注油孔,底壳的底部上设有将容置空间内油液从底壁处排出的出油孔,在底壳内设置有用于吸取容置空间内油液供于油泵输出的吸油盘装置,底部上表面从内容置空间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分为吸油区域、导油区域,吸油区域下方的底部上表面为平面,导油区域下方的底部的上表面为朝向吸油区域逐渐降低的斜面,斜面的低端与平面形成续接;
[0006]吸油盘装置包括沿着容置空间的宽度方向间隔方式呈并排布置的第一吸油盘组件、第二吸油盘组件;第一吸油盘组件的进入端、第二吸油盘组件的进入端靠近吸油区域的底部上表面上方,且两个进入端距离吸油区域的底部上表面之间相等;第一吸油盘组件的出口端、第二吸油盘组件的出口端从吸油区域上方朝向导油区域上方延伸与布置于该区域的油泵进入端形成连通;
[0007]其中,第一吸油盘组件、第二吸油盘组件分别包括吸油管、吸油盘,吸油盘装配于吸油管的一端,作为吸油盘组件的进入端,吸油管的另一端装配有连接法兰,用于与油泵进入端连接;
[0008]第一吸油盘组件、第二吸油盘组件中的吸油管靠近吸油盘位置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连接装置形成固定连接,两个吸油管位于吸油区域、导油区域续接处上方的管段通过第二固定连接装置固定连接于底壳上;
[0009]在本申请的进一步实施方案中:第一吸油盘组件、第二吸油盘组件中的吸油盘下表面距离吸油区域的底部上表面之间相等,吸油盘下表面距离吸油区域的底部上表面不大于3cm。
[0010]在本申请的进一步实施方案中:导油区域的底部斜面从底壳的侧部朝向吸油区域的底部呈10
°‑
18
°
角度倾斜布置。
[0011]在本申请的进一步实施方案中:沿着容置空间内的宽度方向,在导油区域上方竖向布置有挡板,该挡板的两端面分别朝向底壳的侧部内壁进行延伸,并与底壳的侧部内壁焊接固定形成封闭;至少挡板的下端面处于容置空间内油液的液面以下,在挡板的下端面与导油区域内的底部上表面之间供油液流动的流通距离。
[0012]在本申请的进一步实施方案中:第一固定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管夹、第二管夹、与处于第一管夹、第二管夹之间一侧将二者进行固定连接的连接板,第一管夹、第二管夹以连接板的中间位置形成对称布置;第一管夹夹持第一吸油盘组件中的吸油管,第二管夹夹持第二吸油盘组件中的吸油管;第一管夹、第二管夹所夹持对应吸油盘组件的吸油管的高度位置相同;连接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管夹的锁闭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二管夹的锁闭端固定连接。
[0013]在本申请的进一步实施方案中:第二固定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支架、第三管夹、第四管夹,连接支架沿着容置空间的宽度方向布置,固定连接于底壳上;连接支架的中部朝下形成凹平的第一安装部,连接支架的中部一侧形成倾斜布置的第二安装部;
[0014]第三管夹夹持第一吸油盘组件的吸油管,第四管夹夹持第二吸油盘组件的吸油管,第三管夹的锁闭端与第一安装部固定连接,第四管夹的锁闭端与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
[0015]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吸油盘组件的进入端同时将吸油区域内的油液吸入,能够满足大功率发动机对油液量增大的需求,由于两个吸油盘组件进入端距离底部上表面的高度相同,采用同一个油泵产生抽吸力,能够使吸油区域的油液均衡、平稳的被获取,使油泵得以稳定的进行供油,即油泵对发动机组供油稳定。另外,通过两个固定连接装置将两个吸油盘组件之间形成固定连接,以形成整体,并固定连接在底壳上,这样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出现抖动现象,而影响吸油盘组件的稳定吸油,且将两个吸油盘组件之间进行固定,相对于单个吸油盘组件的固定,也能够增强两个吸油盘组件作为整体的抗抖能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底壳的俯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底壳的侧视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吸油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中A

A向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中第一吸油盘组件中吸油管的侧视示意图;
[0022]图7为图6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0023]附图中,100、底部,101、侧部,102、底壳,103、容置空间,104、出油孔,105、油泵,106、吸油区域,107、导油区域,108、第一吸油盘组件,109、第二吸油盘组件,110、吸油管,111、吸油盘,112、连接法兰,113、挡板,114、第一管夹,115、第二管夹,116、连接板,117、第一螺栓,118、第二螺栓,119、连接支架,120、第三管夹,121、第四管夹,122、第一安装部,123、第二安装部,124、夹持部,125、第一连接部,126、第二连接部,127、安装槽口,128、滤网,129、套管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
ꢀ“
包括”和
ꢀ“
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26]在本申请中提及
ꢀ“
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油底壳组件,包括一个底部、和固定设置于该底部上表面周围向上形成延伸的周围侧部,在底部上方与周围侧部内侧之间围合形成上端敞开的底壳,底壳内部形成储放油液的容置空间,底壳的侧部上设有向容置空间内注油的注油孔,底壳的底部上设有将容置空间内油液从底壁处排出的出油孔,在底壳内设置有用于吸取容置空间内油液供于油泵输出的吸油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上表面从内容置空间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分为吸油区域、导油区域,吸油区域下方的底部上表面为平面,导油区域下方的底部的上表面为朝向吸油区域逐渐降低的斜面,斜面的低端与平面形成续接;吸油盘装置包括沿着容置空间的宽度方向间隔方式呈并排布置的第一吸油盘组件、第二吸油盘组件;第一吸油盘组件的进入端、第二吸油盘组件的进入端靠近吸油区域的底部上表面上方,且两个进入端距离吸油区域的底部上表面之间相等;第一吸油盘组件的出口端、第二吸油盘组件的出口端从吸油区域上方朝向导油区域上方延伸与布置于该区域的油泵进入端形成连通;其中,第一吸油盘组件、第二吸油盘组件分别包括吸油管、吸油盘,吸油盘装配于吸油管的一端,作为吸油盘组件的进入端,吸油管的另一端装配有连接法兰,用于与油泵进入端连接;第一吸油盘组件、第二吸油盘组件中的吸油管靠近吸油盘位置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连接装置形成固定连接,两个吸油管位于吸油区域、导油区域续接处上方的管段通过第二固定连接装置固定连接于底壳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吸油盘组件、第二吸油盘组件中的吸油盘下表面距离吸油区域的底部上表面之间相等,吸油盘下表面距离吸油区域的底部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兵俞濛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威曼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