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冷红外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513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3
一种新型水冷红外线管。解决中现有高温、高能量使用的红外线管容易发黑,灯管变形等异常的的问题。它包括第一玻璃管,所述的第一玻璃管内设有红外发热源,所述的第一玻璃管的外侧贴合有第二玻璃管,所述的第二玻璃管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第二玻璃管中空设置并用于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了第二玻璃管,第二玻璃管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可以通入冷却液对第二玻璃管降温,第二玻璃管贴合第一玻璃管从而起到对第一玻璃管降温冷却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寿命长等优点。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水冷红外线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水冷红外线管。

技术介绍

[0002]红外线灯管,也叫红外线发热管灯管。是将钨丝伸入充气的石英管中构成。钨丝在交流电压作用下发热并加热石英管中的气体,由此产生红外线辐射。目前红外线管中通常是在石英管中设置红外发热源,该红外发热源发射长波用于加热长波石英加热器,启动速度较慢,发热温度较低,穿透能力较低。而中短波管,由于能量密度高、加热器自重轻,因此加热器启动和停止都非常快,即在需要启动时加热器可以快速达到设定温度,断电后又能快速降温。而在需要加热器持续输出的应用中,中短波加热器虽会传递给出更多热量,但是产品的结构部位受热会过高。以玻璃封装,高功率或者高温环境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变形,发黑等异常现象。限制了红外线管的高温(温度大于600度)应用,而现有的冷却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大,安装不便,冷却效果差,且容易影响待加工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高温、高能量使用的红外线管容易发黑,灯管变形等异常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水冷红外线管。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水冷红外线管,包括第一玻璃管,所述的第一玻璃管内设有红外发热源,所述的第一玻璃管的外侧贴合有第二玻璃管,所述的第二玻璃管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第二玻璃管中空设置并用于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均设于第二玻璃管的上方且设于第二玻璃管的两侧。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玻璃管设于第一玻璃管的上方并与第一玻璃管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的第一玻璃管表面涂敷反光涂层。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反光涂层涂敷在第一玻璃管上方表面处且向第一玻璃管下表面处延伸,所述反光涂层涂覆区域不小于第一玻璃管上方表面。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玻璃管和第二玻璃管的两端烧熔夹扁后形成块状连接件,所述的块状连接件与陶瓷灯头相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陶瓷灯头上设有容置槽,所述的块状连接件插入容置槽内并通过陶瓷粘结剂与陶瓷灯头相粘合。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玻璃管、第二玻璃管和块状连接件为一体式结构。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陶瓷灯头与块状连接件组装后红外发热源的电极引出线与导线或者金属触头相连通,所述的陶瓷灯头上设有供导线或者金属触头穿过的引出孔。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采用玻璃材质一体成型,
所述的进水管与第二玻璃管、出水管与第二玻璃管为一体式结构或可拆卸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红外发热源为用于发出中短波的钨合金,所述的第一玻璃管内充入气压低于一个大气压的保护气。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了第二玻璃管,第二玻璃管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可以通入冷却液对第二玻璃管降温,第二玻璃管贴合第一玻璃管从而起到对第一玻璃管降温冷却的效果。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5]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玻璃管;2、第二玻璃管;3、进水管;4、出水管;5、反光涂层;6、块状连接件;7、陶瓷灯头;71、容置槽;72、引出孔;8、导线;9、红外发热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20]由图1结合图2

3所示,一种新型水冷红外线管,包括第一玻璃管1,所述的第一玻璃管1内设有红外发热源9,所述的第一玻璃管1的外侧贴合有第二玻璃管2,所述的第二玻璃管2上设有进水管3和出水管4,所述的第二玻璃管2中空设置并用于连通进水管3和出水管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了第二玻璃管,第二玻璃管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可以通入冷却液对第二玻璃管降温,第二玻璃管贴合第一玻璃管从而起到对第一玻璃管降温冷却的效果。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具体地说,冷却液通常可以为水,通水直接冷却管体效果更好,体积小,更方便安装,实现了在红外线管高功率密度或者高温环境时,灯管可正常工作,输出高能量。
[0021]所述的进水管3和出水管4均设于第二玻璃管2的上方且设于第二玻璃管2的两侧。这样的结构当通入冷却液的时候,液体流动能将第二玻璃管上的热量带走,而第二玻璃管与第一玻璃管贴合便于快速带走第一玻璃管热量。直接水冷双孔透明玻璃管,冷却效果好,结构紧凑,便于安装,使用方便,可缩小热应用模块体积。
[0022]所述的第二玻璃管2设于第一玻璃管1的上方并与第一玻璃管1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的第一玻璃管1表面涂敷反光涂层5。具体地说,所述的反光涂层5涂敷在第一玻璃管1上方表面处且向第一玻璃管1下表面处延伸,所述反光涂层5涂覆区域不小于第一玻璃管1上方表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反光涂层可以使得光线和热量更为集中,便于能量利用。反光涂层可有效反射红外线源,提高红外线利用率。具体地说,所述的涂层为主要材料组成为陶瓷或者金属材料,可有效反射红外线,这样使得产品热效率高。
[0023]所述的第一玻璃管1和第二玻璃管2的两端烧熔夹扁后形成块状连接件6,所述的块状连接件6与陶瓷灯头7相连接。具体地说,所述的陶瓷灯头7与块状连接件6组装后红外发热源9的电极引出线与导线8或者金属触头相连通,所述的陶瓷灯头7上设有供导线8或者金属触头穿过的引出孔72。陶瓷材料的灯头可以耐高温,起到电气绝缘,支撑灯管和灯管定
位的作用,便于装入壳体内整体装配和使用,安全性高。
[0024]所述的陶瓷灯头7上设有容置槽71,所述的块状连接件6插入容置槽71内并通过陶瓷粘结剂与陶瓷灯头7相粘合。容置槽的设置使得灯管连接方便可靠。
[0025]所述的第一玻璃管1、第二玻璃管2和块状连接件6为一体式结构。这样的结构便于产品生产加工,结构简单,紧凑。
[0026]所述的进水管3和出水管4采用玻璃材质一体成型,所述的进水管3与第二玻璃管2、出水管4与第二玻璃管2为一体式结构或可拆卸连接。这样的结构便于产品生产安装,便于进水、出水。
[0027]所述的红外发热源9为用于发出中短波的钨合金,所述的第一玻璃管1内充入气压低于一个大气压的保护气。这样使得产品热效率高,寿命长,安全性高。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水冷红外线管,包括第一玻璃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玻璃管(1)内设有红外发热源(9),所述的第一玻璃管(1)的外侧贴合有第二玻璃管(2),所述的第二玻璃管(2)上设有进水管(3)和出水管(4),所述的第二玻璃管(2)中空设置并用于连通进水管(3)和出水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冷红外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3)和出水管(4)均设于第二玻璃管(2)的上方且设于第二玻璃管(2)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冷红外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玻璃管(2)设于第一玻璃管(1)的上方并与第一玻璃管(1)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的第一玻璃管(1)表面涂敷反光涂层(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冷红外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涂层(5)涂敷在第一玻璃管(1)上方表面处且向第一玻璃管(1)下表面处延伸,所述反光涂层(5)涂覆区域不小于第一玻璃管(1)上方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冷红外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玻璃管(1)和第二玻璃管(2)的两端烧熔夹扁后形成块状连接件(6),所述的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忠赵丽
申请(专利权)人:微特瑞光电技术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