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座舱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80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座舱主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能座舱主机,包括车框,所述车框内壁的侧面固定装配有主控台,所述主控台的顶部固定装配有仪表盘屏幕,所述仪表盘屏幕的侧面设置有中控屏屏幕,且中控屏屏幕的底部与主控台的顶部固定装配,所述主控台的侧面设置有操控方向盘,所述车框内壁的底部固定装配有外筒,所述外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筒,所述滑筒的顶部固定装配有座椅,所述外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通过气泵与中控屏屏幕的配合使用,当使用者坐于座椅上时,使用者利用中控屏屏幕控制气泵运作,从而使气泵通过连通槽对气囊垫供气,从而利用气囊垫对使用者的腰部起到支撑作用,进而使使用者驾驶时更加舒适。进而使使用者驾驶时更加舒适。进而使使用者驾驶时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座舱主机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座舱主机
,具体为一种智能座舱主机。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逐渐走高,汽车不断向智能化发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作为汽车智能时代双子星,有望伴随汽车电动化的浪潮蓬勃发展。其中智能座舱作为连接用户与车的最直接载体,因其最容易触达用户,并且搭载了用户在车载场景下的交互终端,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传统汽车的重要切入点。
[0003]传统的智能座舱主机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座椅仅能够实现前后的位置调节与角度调节,难以根据使用者腰部位置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另一方面使用者在车辆驾驶过程中,车辆本体易随着道路发生晃动,进而影响使用者良好的驾驶体验,从而影响装置的稳定使用。
[0004]因此,亟须一种智能座舱主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座舱主机,从而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座舱主机,包括车框,所述车框内壁的侧面固定装配有主控台,所述主控台的顶部固定装配有仪表盘屏幕,所述仪表盘屏幕的侧面设置有中控屏屏幕,且中控屏屏幕的底部与主控台的顶部固定装配,所述主控台的侧面设置有操控方向盘,所述车框内壁的底部固定装配有外筒,所述外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筒,所述滑筒的顶部固定装配有座椅,所述外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与座椅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底部与外筒内壁的底部固定装配,所述内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与座椅的底部固定装配。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筒的顶部开设有进气槽,所述内筒的内壁固定装配有鼓膜,且鼓膜的内壁与进气槽的内壁相连通。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座椅的内壁固定装配有气囊垫,所述座椅的内壁开设有连通槽,且连通槽的内壁与气囊垫的内壁相连通,所述座椅的底部固定装配有气泵,且气泵的出气口与连通槽的内壁相连通。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座椅的内部固定装配有人体温度传感器,且人体传感器与中控屏屏幕电性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控台的侧面开设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的内壁固定装配有空气质量传感器,且空气质量传感器与中控屏屏幕电性连接,所述
中控屏屏幕的内部设置有蓝牙接收模块,所述中控屏屏幕的内部固定装配有无线接收模块。
[0012]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智能座舱主机,通过气泵与中控屏屏幕的配合使用,当使用者坐于座椅上时,使用者利用中控屏屏幕控制气泵运作,从而使气泵通过连通槽对气囊垫供气,从而利用气囊垫对使用者的腰部起到支撑作用,进而使使用者驾驶时更加舒适。
[0014]2、该智能座舱主机,通过滑杆与滑筒的配合使用,当驾驶者驾驶车辆时,车辆本体发生晃动时,滑杆带动滑筒向内筒的方向滑动,从而使滑筒内部气体穿过进气槽直至内筒的内壁,并利用滑筒内部气体推动鼓膜发生形变,从而利用鼓膜对滑杆辅助限位,并利用弹簧对外筒辅助限位缓震,进而对座椅起到缓震效果。
[0015]3、该智能座舱主机,通过空气质量传感器与中控屏屏幕的配合使用,利用空气质量传感器对车框内部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当空气质量较差时,空气质量传感器通过中控屏屏幕发出空气质量差提醒。
[0016]4、该智能座舱主机,通过人体温度传感器与中控屏屏幕的配合使用,利用人体温度传感器对坐于座椅上的驾驶者进行人体温度检测,从而稳定监测驾驶者的健康状况。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滑杆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座椅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车框;2、主控台;3、仪表盘屏幕;4、中控屏屏幕;5、操控方向盘;6、座椅;7、滑杆;8、滑筒;9、内筒;10、外筒;11、进气槽;12、鼓膜;13、弹簧;14、气囊垫;15、连通槽;16、气泵;17、通风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5,一种智能座舱主机,包括车框1,车框1内壁的侧面固定装配有主控台2,主控台2的顶部固定装配有仪表盘屏幕3,仪表盘屏幕3的侧面设置有中控屏屏幕4,且中控屏屏幕4的底部与主控台2的顶部固定装配,主控台2的侧面设置有操控方向盘5,车框1内壁的底部固定装配有外筒10,外筒1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筒8,滑筒8的顶部固定装配有座椅6,外筒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3,弹簧13的顶部与座椅6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弹簧13与外筒10的配合使用,利用弹簧13辅助外筒10缓震,从而使外筒10对座椅6辅助缓震。
[0025]请参阅图4,滑筒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内筒9,内筒9的底部与外筒10内壁的底部固定装配,内筒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7,滑杆7的顶部与座椅6的底部固定装配,通过滑杆7
与内筒9的配合使用,利用内筒9对滑杆7辅助限位,从而使滑杆7在内筒9的内壁中稳定限位滑动,从而辅助装置稳定缓震。
[0026]请参阅图4,内筒9的顶部开设有进气槽11,内筒9的内壁固定装配有鼓膜12,且鼓膜12的内壁与进气槽11的内壁相连通,通过进气槽11与鼓膜12的配合使用,利用进气槽11辅助滑筒8内部气体进入内筒9的内壁,从而稳定带动鼓膜12发生形变,进而利用鼓膜12对滑杆7辅助限位。
[0027]请参阅图5,座椅6的内壁固定装配有气囊垫14,座椅6的内壁开设有连通槽15,且连通槽15的内壁与气囊垫14的内壁相连通,座椅6的底部固定装配有气泵16,且气泵16的出气口与连通槽15的内壁相连通,通过气囊垫14与连通槽15的配合使用,利用气泵16对连通槽15的内壁供气,从而使气囊垫14稳定发生形变,并利用气囊垫14对使用者稳定支撑。
[0028]请参阅图5,座椅6的内部固定装配有人体温度传感器,且人体传感器与中控屏屏幕4电性连接,通过人体温度传感器的加装,从而对驾驶者状况稳定检测,该人体温度传感器采用MAX30205MTA芯片,从而对驾驶者温度高精度进行测量。
[0029]请参阅图2,主控台2的侧面开设有通风槽17,通风槽17的内壁固定装配有空气质量传感器,且空气质量传感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座舱主机,包括车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框(1)内壁的侧面固定装配有主控台(2),所述主控台(2)的顶部固定装配有仪表盘屏幕(3),所述仪表盘屏幕(3)的侧面设置有中控屏屏幕(4),且中控屏屏幕(4)的底部与主控台(2)的顶部固定装配,所述主控台(2)的侧面设置有操控方向盘(5),所述车框(1)内壁的底部固定装配有外筒(10),所述外筒(1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筒(8),所述滑筒(8)的顶部固定装配有座椅(6),所述外筒(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顶部与座椅(6)的底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座舱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筒(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内筒(9),所述内筒(9)的底部与外筒(10)内壁的底部固定装配,所述内筒(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7),所述滑杆(7)的顶部与座椅(6)的底部固定装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座舱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9)的顶部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军江鹏顾啟密秦琼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九洲隆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