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钢丝绳张紧力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0341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1
一种控制钢丝绳张紧力的装置,包括液压泵(1),与液压泵(1)的出油口连通的第一溢流阀(2)和换向阀(3),与换向阀(3)的B工作油口连通的液压油缸(4),与液压油缸(4)的有杆腔连通的第一液控单向阀(5),第一单向阀(6),与液压油缸(4)连接的张紧轮(7),与换向阀(3)的A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二单向阀(8),第一电磁换向阀(9)和第二电磁换向阀(10),与第一电磁换向阀(9)连通的第一减压溢流阀(11),与第一减压溢流阀(11)连通的第二液控单向阀(12),与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10)连通的第二减压溢流阀(13)与所述第二减压溢流阀(13)连通的第三液控单向阀(14)。(14)。(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钢丝绳张紧力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钢丝绳张紧力的装置,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通过控制钢丝绳的张紧液压油缸的工作压力来控制钢丝绳的张紧力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钢丝绳自重轻,便于携带和运输,安装方便,能够长距离传递牵引力,运行过程中安全可靠,因此,在矿井巷道中采用钢丝绳进行牵引是一种常见的牵引运输方式。通常钢丝绳在牵引过程中采用循环绕行的方式进行,传递力矩的大小由钢丝绳与驱动轮间的摩擦力决定,因而需对钢丝绳进行张紧,来保证钢丝绳与驱动轮间具有足够的摩擦力。
[0003]目前,钢丝绳有采用重力张紧的方式进行张紧,常设置机架和与机架滑动连接的动滑轮,使钢丝绳绕过动滑轮,在动滑轮上悬挂配重,利用重力将钢丝绳张紧。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因要设置高大的机架安装位置受到限制,需要较高的空间位置和占地空间,在安装使用上灵活性不足;钢丝绳在长大距离输送过程中,重载工况通常要求驱动力大,而轻载则小很多,因此,重载和空载对张紧力的需求也相差相大,现有技术对调节钢丝绳张力的大小不方便,多按最大张力进行张紧,轻载时驱动阻力大,使得能耗增加,也增加了钢丝绳的磨损,缩短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缺陷。为此,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控制钢丝绳张紧力的装置,能根据工况,方便地改变钢丝绳的张紧力,降低能耗。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控制钢丝绳张紧力的装置,包括液压泵,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的第一溢流阀,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的换向阀,无杆腔与所述换向阀的B工作油口连通的液压油缸,出油口与所述液压油缸的有杆腔连通且控制油口与所述换向阀的B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一液控单向阀,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连通、且出油口与所述换向阀的A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连接的张紧轮,钢丝绳绕过张紧轮;控制钢丝绳张紧力的装置还具有进油口与所述换向阀的A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二单向阀,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连通的第一电磁换向阀和第二电磁换向阀,进油口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一减压溢流阀,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减压溢流阀的工作油口连通、出油口与所述有杆腔和第一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连通、且控制油口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二液控单向阀,进油口与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二减压溢流阀,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减压溢流阀的工作油口连通、出油口与所述有杆腔和第一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连通、且控制油口与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三液控单向阀。
[000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控制钢丝绳张紧力的装置,还具
有与所述有杆腔连通的第一液压蓄能器,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液压蓄能器和有杆腔连通的溢流阀。
[000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控制钢丝绳张紧力的装置,还具有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连通的第三电磁换向阀和第四电磁换向阀,与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的工作油口和第四电磁换向阀的工作油口连通的制动器。
[000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控制钢丝绳张紧力的装置,还具有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连通的第二液压蓄能器。
[0009]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设定两种张紧压力,并根据负载工况方便快速地切换不同张紧力,实现节能;实现两级恒张力控制功能,采用溢流减压阀与单向阀配合的方式,无论负载如何变化,都能有效地保持张紧力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1]图1为实施例控制钢丝绳张紧力的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所示的控制钢丝绳张紧力的装置,包括液压泵1,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泵1的出油口连通的第一溢流阀2,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泵1的出油口连通的换向阀3,无杆腔与所述换向阀3的B工作油口连通的液压油缸4,出油口与所述液压油缸4的有杆腔连通且控制油口与所述换向阀的B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一液控单向阀5,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5的进油口连通、且出油口与所述换向阀3的A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一单向阀6,与所述液压油缸4的活塞杆连接的张紧轮7,进油口与所述换向阀3的A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二单向阀8,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单向阀8的出油口连通的第一电磁换向阀9和第二电磁换向阀10,进油口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9的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一减压溢流阀11,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减压溢流阀11的工作油口连通、出油口与所述有杆腔和第一液控单向阀5的进油口连通、且控制油口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9的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二液控单向阀12,进油口与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10的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二减压溢流阀13,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减压溢流阀13的工作油口连通、出油口与所述有杆腔和第一液控单向阀5的进油口连通、且控制油口与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10的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三液控单向阀14。钢丝绳绕过张紧轮7。
[0014]工作原理:第一溢流阀2起安全保护作用,限制液压泵1出口的最大压力。电磁换向阀3在中位时实现液压泵1泄荷,YA1得电,工作在左位可实现系统建压,从而为张紧动作提供液压油, YA2得电,工作在右位则可使液压油缸4伸出,解除钢丝绳的张力。第一电磁换向阀9和第二电磁换向阀10为液压油缸4张紧控制阀,其中任意一个电磁阀的线圈得电(YA3或YA4),即可为液压油缸4的有杆腔供油,使液压油缸4收缩将钢丝绳张紧。第一减压溢流阀11和第二减压溢流阀13可分别设定两个张紧压力值,分别对应钢丝绳重载工况和轻载工况的张紧力要求。第一液控单向阀5、第二液控单向阀12和第三液控单向阀14在其控制油口无压
力时,只允许液压油从进油口流向出油口,反向流动方向被无泄漏关闭,当控制油口有压力时,液控单向阀导通,则允许液压油反向流动,即从出油口流向进油口。
[0015]控制过程包括:
[0016]系统泄压:液压泵1出口液压油通过电磁换向阀3的进油口(P口)进入阀组,电磁换向阀3处于中位,液压油通过中位直接经回油口(T口)回液压油箱,系统处于泄荷状态。
[0017]系统建压,液压油缸收缩张紧:电磁换向阀3的YA1线圈得电,切换到左位工作,液压油经电磁换向阀3的A油口、第二单向阀8进入到第一电磁换向阀9和第二电磁换向阀10的进油口(P口),同时,液压油缸4的无杆腔通过电磁换向阀3回油箱。第一电磁换向阀9得电时,液压油将通过相应的第一电磁换向阀9进入第一减压溢流阀11,经第二液控单向阀12进入液压油缸4的有杆腔,另外几条与液压油缸4有杆腔相通的油路由于第一液控单向阀5、第一单向阀6或第三液控单向阀14的作用,均处于断开状态,从而使液压油缸4收缩将钢丝绳张紧。第二电磁换向阀10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钢丝绳张紧力的装置,包括液压泵(1),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泵(1)的出油口连通的第一溢流阀(2),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泵(1)的出油口连通的换向阀(3),无杆腔与所述换向阀(3)的B工作油口连通的液压油缸(4),出油口与所述液压油缸(4)的有杆腔连通且控制油口与所述换向阀的B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一液控单向阀(5),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5)的进油口连通、且出油口与所述换向阀(3)的A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一单向阀(6),与所述液压油缸(4)的活塞杆连接的张紧轮(7),钢丝绳绕过张紧轮(7);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进油口与所述换向阀(3)的A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二单向阀(8),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单向阀(8)的出油口连通的第一电磁换向阀(9)和第二电磁换向阀(10),进油口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9)的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一减压溢流阀(11),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减压溢流阀(11)的工作油口连通、出油口与所述有杆腔和第一液控单向阀(5)的进油口连通、且控制油口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垠王炎张峥明黄新磊李硕罗宁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华动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