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纸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966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长期抑制纸张的输送不良的送纸辊。所述送纸辊10具备轴体12、以及在轴体12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弹性体层14,在具有弹性体层14的部分具有外径小一级的第一外径部10a、以及外径比第一外径部10a大的第二外径部10b,在第一外径部10a与第二外径部10b之间具有连结第一外径部10a与第二外径部10b之间的倾斜部10c,以使外径在沿着轴向的方向上改变,倾斜部10c占具有弹性体层14的部分的比例为3%以上且80%以下,第一外径部10a与第二外径部10b的外径差为5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在弹性体层14的外周面形成有形成表面凹凸的多个凸部14a,第一外径部10a中的表面粗糙度Rz为第一外径部10a与第二外径部10b的高低差的50%以上且200%以下。且200%以下。且20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送纸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设备中优选使用的送纸辊。

技术介绍

[0002]送纸辊例如由橡胶交联体等弹性材料形成为圆筒状,其周面成为与纸张的接触面。在送纸辊的周面有时会附着由纸张产生的纸粉。而且,在与纸张反复接触的过程中,有时纸粉会蓄积在送纸辊的周面。当纸粉蓄积时,周面相对于纸张的接触面积减少,接触面相对于纸张的摩擦系数降低。其结果是,有时会产生纸张的输送不良。
[0003]为了抑制纸张的输送不良,已知有在送纸辊的周面形成有凹凸的送纸辊(专利文献1)。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送纸辊:在送纸辊的周面沿轴向以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向周向延伸的凹槽,并且在由无上述凹槽的部分形成的凸带的外周面以及上述凹槽的槽底这两处形成有基于褶皱形状的微细凹凸部。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2908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现有的送纸辊均在从使用初期起长期抑制纸粉的蓄积并维持良好的摩擦系数这一点上不充分。当在辊周面形成有凹凸,则纸粉向其凹部排出,由此能抑制纸粉的蓄积并维持良好的摩擦系数。然而,当辊周面的凹凸因长期的使用而磨损时,具有纸粉不能被排出,纸粉附着在辊周面,辊周面的摩擦系数降低而产生纸张的输送不良的隐患。尤其是,在近年使用的纸张中有低品质的纸张,低品质的纸张容易产生较多纸粉,容易在较早期产生纸张的运送不良。
[0009]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长期抑制纸张的输送不良的送纸辊。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送纸辊是一种具备轴体、以及在所述轴体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弹性体层的送纸辊,所述送纸辊在具有所述弹性体层的部分具有外径小一级的第一外径部、以及外径比所述第一外径部大的第二外径部,在所述第一外径部与所述第二外径部之间具有连结所述第一外径部与所述第二外径部之间的倾斜部,以使外径在沿着轴向的方向上改变,所述倾斜部占具有所述弹性体层的部分的比例为3%以上且80%以下,所述第一外径部与所述第二外径部的外径差为5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在所述弹性体层的外周面形成有形成表面凹凸的多个凸部,所述第一外径部中的表面粗糙度Rz为所述第一外径部与所述第二外径部的高低差的50%以上且200%以下。
[0012]在所述倾斜部中的所述弹性体层形成的凸部的延伸突出方向可以位于与在所述
第一外径部中的所述弹性体层形成的凸部的延伸突出方向、以及在所述第二外径部中的所述弹性体层形成的凸部的延伸突出方向不同的方向。所述倾斜部占具有所述弹性体层的部分的比例可以为10%以上且50%以下。所述第二外径部可以位于包括轴向的中心在内的区域。所述第一外径部、所述第二外径部、以及所述倾斜部中的表面粗糙度Rz可以为25μm以上且500μm以下。所述轴体在所述第二外径部处具有外径大一级的部分,因所述轴体的外形而形成有所述第一外径部、所述第二外径部、以及所述倾斜部。
[0013]而且,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送纸辊的制造方法是一种上述的送纸辊的制造方法,向形成为筒状的所述弹性体层插入所述轴体而形成。
[0014]专利技术效果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送纸辊,其是具备轴体、以及在所述轴体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弹性体层的送纸辊,所述送纸辊在具有所述弹性体层的部分具有外径小一级的第一外径部、以及外径比所述第一外径部大的第二外径部,在所述第一外径部与所述第二外径部之间具有连结所述第一外径部与所述第二外径部之间的倾斜部,以使外径在沿着轴向的方向上改变,所述倾斜部占具有所述弹性体层的部分的比例为3%以上且80%以下,所述第一外径部与所述第二外径部的外径差为5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在所述弹性体层的外周面形成有形成表面凹凸的多个凸部,所述第一外径部中的表面粗糙度Rz为所述第一外径部与所述第二外径部的高低差的50%以上且200%以下。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送纸辊存在第一外径部与第二外径部的高低差,因此即使通纸的张数变多而使第二外径部的表面凹凸磨损,也能通过第一外径部的表面凹凸而维持摩擦系数。此时,与纸张接触的主要部位从第二外径部切换至第一外径部,但通过连结第一外径部与第二外径部之间的倾斜部,即使在从第二外径部切换至第一外径部的中途,也能抑制摩擦系数的降低。由上,能够长期抑制纸张的输送不良。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纸辊的轴向剖视图。
[0017]图2是示出了送纸辊的耐久过程的图。
[0018]图3是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纸辊的轴向剖视图。
[0019]图4是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纸辊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送纸辊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纸辊的轴向剖视图。
[002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纸辊10具备轴体12、以及在轴体12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弹性体层14。
[0022]轴体12由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实心体构成。轴体12成为具有外径的大小不同的部分的台阶形状。轴体12的轴向的两端部成为外径小一级的轴小径部12a,轴体12的轴向的中央部成为外径大一级的轴大径部12b。轴小径部12a以及轴大径部12b分别具有均匀的外径,分别构成为圆柱状。轴大径部12b是包括轴体12的轴向的中央部分在内的部分,由连续且单一的构成形成。轴小径部12a分别配置于轴大径部12b的两端,由一对的构成形成。轴小径部
12a以及轴大径部12b以相同的轴中心构成为一体。
[0023]轴小径部12a与轴大径部12b的外径差可以为5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由此,能够将后述的送纸辊10的第一外径部10a与第二外径部10b的外径差设定在所希望的范围。轴小径部12a与轴大径部12b的外径差更优选为100μm以上且7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0024]从后述的送纸辊10的第一外径部10a与第二外径部10b的比例的平衡优异等观点出发,轴大径部12b占轴体12的长度的比例优选为1.5%以上且45%以下。轴大径部12b占轴体12的长度的比例优选为5%以上且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且30%以下。
[0025]弹性体层14是圆筒状(管状)且沿周向没有接缝的无缝结构。弹性体层14配置为套在轴体12的外周。套在轴体12的外周前的弹性体层14为圆筒状,内径以及外径分别在轴向整体上均匀,另外,厚度均匀。在弹性体层14的外周面处形成有形成表面凹凸(表面粗糙度)的多个凸部14a。多个凸部14a在弹性体层14的外周面处分别沿周向以及轴向而均匀地分布。多个凸部14a由向与弹性体层14的外周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圆柱构成。弹性体层14的轴向的长度比轴体12的轴向的长度短。
[0026]弹性体层14以覆盖台阶形状的轴体12的外周的方式,在轴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送纸辊,其是具备轴体、以及在所述轴体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弹性体层的送纸辊,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纸辊在具有所述弹性体层的部分具有外径小一级的第一外径部、以及外径比所述第一外径部大的第二外径部,在所述第一外径部与所述第二外径部之间具有连结所述第一外径部与所述第二外径部之间的倾斜部,以使外径在沿着轴向的方向上改变,所述倾斜部占具有所述弹性体层的部分的比例为3%以上且80%以下,所述第一外径部与所述第二外径部的外径差为5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在所述弹性体层的外周面形成有形成表面凹凸的多个凸部,所述第一外径部中的表面粗糙度Rz为所述第一外径部与所述第二外径部的高低差的50%以上且200%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纸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倾斜部中的所述弹性体层形成的凸部的延伸突出方向位于与在所述第一外径部中的所述弹性体层形成的凸部的延伸突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和志松田浩稔远藤里志作田学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