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913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8
一种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能够减轻校正介质的斜行时发出的声响。输送装置具备通过使得被输送的介质碰撞来校正介质的斜行的斜行校正部、向斜行校正部输送介质的第一输送部等、以及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第一输送部等与斜行校正部之间设置有能够与介质抵接的抵接部的缓冲部,在缓冲部中,构成为第二输送速度比第一输送速度慢,第一输送速度是输送方向上的比缓冲部更靠上游侧的介质的输送速度,第二输送速度是介质与抵接部抵接后与斜行校正部碰撞时的介质的输送速度,并且,构成为抵接部与介质不产生强到校正介质的斜行程度的碰撞。与介质不产生强到校正介质的斜行程度的碰撞。与介质不产生强到校正介质的斜行程度的碰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以打印机为代表的记录装置等,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结构的输送装置。其中,有能够校正被输送的介质的斜行的输送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输送装置:对于未满一定尺寸的片材,使得被输送的该片材与第三爪部碰撞来校正斜行,对于一定尺寸以上的片材,使得被输送的该片材与第三爪部碰撞之后进一步与第一爪部以及第二爪部碰撞来校正斜行。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189731号公报
[0004]然而,在能够校正被输送的介质的斜行的现有的输送装置中,校正介质的斜行时发出了较大的声响。这是被输送的介质与斜行校正部碰撞时产生的声响。在专利文献1的输送装置中,在输送未满一定尺寸的片材的情况下,作为介质的片材与作为斜行校正部的第三爪部碰撞的时候会产生较大的声响。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输送装置中,在输送一定尺寸以上的片材的情况下,作为介质的片材与作为斜行校正部的第三爪部碰撞的时候、以及片材与作为斜行校正部的第一爪部以及第二爪部碰撞的时候,两者都会产生较大的声响。此处,在专利文献1的输送装置中,在输送一定尺寸以上的片材的情况下,先是片材与第三爪部碰撞,然后是片材与第一爪部以及第二爪部碰撞,所以片材与第一爪部以及第二爪部碰撞时的声响有变小的倾向。然而,片材与作为斜行校正部的第三爪部碰撞时的声响较大,另外,若从片材与第三爪部碰撞时的声响与片材与第一爪部以及第二爪部碰撞时的声响的总和的观点来考虑,可以说是在校正介质的斜行时产生较大的声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装置是输送介质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斜行校正部,通过被输送的所述介质碰撞来校正所述介质的斜行;第一输送部,向所述斜行校正部输送所述介质;以及缓冲部,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一输送部与所述斜行校正部之间设置有能够与所述介质抵接的抵接部,在所述缓冲部中,构成为第二输送速度比第一输送速度慢,所述第一输送速度是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比所述缓冲部更靠上游侧的所述介质的输送速度,所述第二输送速度是所述介质抵接于所述抵接部之后与所述斜行校正部碰撞时的所述介质的输送速度,在所述缓冲部中,构成为所述抵接部与所述介质不产生强到校正所述介质的斜行程度的碰撞。
[0006]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输送装置;以及记录部,对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介质进行记录。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0008]图2是表示图1的打印机的斜行校正机构的正面剖视图,是表示抵接部在与被输送的介质抵接的位置的状态的图。
[0009]图3是表示图1的打印机的斜行校正机构的立体图,是表示抵接部在与被输送的介质抵接的位置的状态的图。
[0010]图4是表示图1的打印机的斜行校正机构的正面剖视图,是表示抵接部处于不与被输送的介质抵接的位置的状态的图。
[0011]图5是表示图1的打印机的斜行校正机构的立体图,是表示抵接部处于不与被输送的介质抵接的位置的状态的图。
[0012]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斜行校正机构的正面剖视图。
[0013]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斜行校正机构的示意图。
[0014]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斜行校正机构的示意图。
[0015]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斜行校正机构的示意正面剖视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
喷墨打印机(输送装置,记录装置),2

装置主体,3

第一介质盒,4

第二介质盒,5

第三介质盒,6

增设单元,8

排出托盘,11

废液收容部,13

输送带(第二输送部),14

滑轮,15

滑轮,16

壳体部,17

门部,19

供给辊,20

分离辊,21

拾取辊,22

拾取辊,23

拾取辊,25

进给辊对(第一输送部),26

进给辊对(第一输送部),27

进给辊对(第一输送部),28

输送辊对(第一输送部),29

输送辊对(第一输送部),31

输送辊对(斜行校正部),32

输送辊对(第二输送部),33

输送辊对,34

输送辊对,35

输送辊对(第二输送部),36

输送辊对(第二输送部),37

输送辊对(第二输送部),39

反转辊(第一输送部),40

从动辊(第一输送部),41

翼板,50

头单元,51

行式头(记录部),61

油墨收容部,62

油墨收容部,63

油墨收容部,64

油墨收容部,100

斜行校正机构,101

轴,102

轴,110

缓冲部(抵接力减小机构),110A

缓冲部,110B

缓冲部,110C

缓冲部,110D

缓冲部,110E

缓冲部,110b

突起部,111

抵接部,111a

可挠性部件,111b

末端部,111c

基端部,121

板金部件,122

扭转螺旋弹簧,122A

端部,122B

端部,123

板金部件,123a

壁部,130

阻尼器(抵接力减小机构),140

螺线管(抵接力减小机构,位移部),141

三维线圈,142

柱塞,150

栅部,151

轴,311

第一辊,311a

齿部,312

第二辊,K1

分歧位置,P

介质,P1

汇合处,S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输送介质,所述输送装置具备:斜行校正部,通过被输送的所述介质碰撞来校正所述介质的斜行;第一输送部,向所述斜行校正部输送所述介质;以及缓冲部,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一输送部与所述斜行校正部之间设置有能够与所述介质抵接的抵接部,在所述缓冲部中,构成为第二输送速度比第一输送速度慢,所述第一输送速度是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比所述缓冲部更靠上游侧的所述介质的输送速度,所述第二输送速度是所述介质抵接于所述抵接部之后与所述斜行校正部碰撞时的所述介质的输送速度,在所述缓冲部中,构成为所述抵接部与所述介质不产生强到校正所述介质的斜行程度的碰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具有抵接力减小机构,所述抵接力减小机构将所述抵接部与所述介质抵接时的抵接力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力减小机构具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将所述抵接部向所述输送方向的反方向施力。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力减小机构具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使得所述抵接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运动衰减。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力减小机构具有位移部,所述位移部使得所述抵接部从所述抵接部与所述介质抵接的抵接开始位置移动至所述抵接部与所述介质不抵接的退避位置,所述位移部构成为:能够在使所述抵接部从所述抵接开始位置移动至所述退避位置时,以使得所述介质的输送速度成为比所述第一输送速度更慢的输送速度的方式移动,并且能够将所述抵接部从所述退避位置返回所述抵接开始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力减小机构具有可挠性部件。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行校正部是具有第一辊、以及与所述第一辊相对的第二辊的辊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涉谷纯也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